二十九至三十日 永續志業

6.29~30《農五月‧十二至十三》

【靜思小語】在變動的環境中維護單純的真誠之愛,隨著時間成就一切。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不營利,是為人間謀福利

六月二十九日教育董事會,上人開示,慈濟一向是看見社會人間的需要而推展志業,並不是發展到什麼程度才決定辦教育;三、四十年前的花蓮,欠缺高等教育資源,當花蓮慈濟醫院建設完成,發現人才難招募,故而創設護理學校,也讓花東青少年多一個升學及職業訓練的選擇。

「不是慈濟有資源才要做這些事,那時建校的資金在哪裏?真的不知道,只憑著一念心。護專設立之後,緊接著就申辦醫學院,而後增設學院成為慈濟大學,為社會培育人才。我確實很自不量力,但是感恩臺灣有這麼多好人,而且有大因緣,大家點滴、點滴累積,總是讓我在醫療之後,也完成教育志業。」

上人表示,慈濟志業總是仰賴著很多人的愛心護持,才能在社會人間鋪展菩薩大道,所以自己時時感恩;也感恩各所慈濟學校的校長、教職同仁們真誠用心,有相同的教育理念,這都是很不可思議的好因緣。

「常常聽大家提到永續發展,我不懂,也沒有營利創業的心思,只有一股很牢固的真誠之愛,靜思法脈的修行人也會維護這分單純的心念,讓慈濟宗門的四大志業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前進。」上人說,四大志業已有穩固基礎,都能依照現在這一代的方向延續下去,在人間永續耕耘、永續發展,為人間造福、謀福利。

「感恩董事們都很用心、很真誠,每一位都很正向,我也很放心,相信大家能讓志業未來也在正確方向穩定前進。」上人指出,志業的基礎要方方正正,打得好、紮得穩;人事則要圓滿,這就要靠大家合和互協,發揮無私大愛。

上人說,慈濟人都是「覺有情人」,也就是人間菩薩,對人間有情,不過這分情是覺悟的、無私的清淨長情;菩薩們就憑著這分尊重、恭敬有禮的態度,凝聚點滴愛心,讓志業在人間永續。「固然無法預料未來的社會環境,不過我們適應現在的時機,應人間所需要而付出,把握時間、運用空間,會合人間,朝正確方向為人間付出,就能隨著時間成就一切。」

勇於承擔,就要快步向前

來臺與花蓮慈大附中進行交流的馬來西亞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團隊,包括學校師生與慈懿會師兄師姊,六月三十日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邱麗玲校長報告學校概況與成長,學校共有二百二十名幼兒園學生,九百七十七名小學生和八百九十七名中學生,今年即將有第一屆高中畢業生;全校二百八十二位教職同仁、一百二十六位慈懿會爸爸媽媽,以及一百五十一位大愛媽媽,合和互協,為了培養有愛心、好品格的優良人才而努力。

學校主管及老師們談到初創校時的「幸福」,以及靜思語對自己的鼓舞,共同用心設計教案引導孩子;多位主管同仁是「職志合一」的師兄師姊,用耕耘志業的心情投入工作,並自我期許帶動人文精神;多位馬來西亞慈濟人把孩子送到吉隆坡慈濟國際學校就讀,感恩學校導正了孩子的觀念與行為,也有師兄師姊歡喜分享孩子就讀慈濟學校以後,帶動家人茹素。

「有良好的教育,才能讓人間和合,讓世間的一切順利發展,所以教育是多麼重要!」上人勉勵大家,既已發心立願,就要身體力行,真正挑起重擔。「有經驗的人用扁擔挑重物,絕對不會慢慢走,而是快步走才會比較輕鬆,而且能夠比較快到達目的地;假如挑了重擔還放慢腳步,會愈走愈感沉重,而且時間拖長更辛苦。挑天下米籮不困難,只要堅定自己所發的願。」

上人表示,佛法是佛陀覺悟之後,對人間的教育,只要用心去理解與體會,就會知道佛法很符合科學邏輯,對於生命的分析很細膩,也教導人如何提升心靈境界,解脫煩惱而輕安歡喜;請老師們把握因緣,用心探討佛法道理,而佛法就在人間,可以從慈濟人的身心、行為中觀察體會與學習。也期待大家多吸收靜思語,其中有許多可以對學生與家長分享的道理,以及做人的方法。

教育方向要正確,在此前提下的教育方法可以很多元。上人說,教育工作者本身要先學會做人的方法,才有可能調伏剛強的學生,讓學生接受老師的教導。「學生喜歡老師,就會聽老師的話,所以學做人、學為人師,靜思語是一個好方法。」

上人教大家平時在馬來西亞,可以透過網路視訊多聽師父說話,聽全球慈濟人分享,可以得到很充足的心靈資糧,或許也能受到啟發而運用在教學上;把握時間多聽聞、多分享,一定會有豐富的收穫。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六月四日─五十多位臺南中小學校長分享靜思閱讀書軒故事
◤六月二十日─北區志工分享協助臺北慈濟醫院大掃除心得
六月二十三日─海外委員慈誠授證典禮,開示「三皈依」意義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

→前往靜思網路書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