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菩提迦耶流傳靜思語♫

佛陀教導寄宿學校沒有課桌椅,孩子們坐著的木板,是桌子也是椅子,更是晚上睡覺的床板,衣服就掛在教室牆上(下圖);志工用活潑的方式,讓孩子更加容易明白每句靜思好話的意義(上圖)。(攝影/葉晉宏)

印度高溫炙熱,
慈濟志工依舊巡迴菩提迦耶十一所學校,
分享淺顯易懂的靜思語;
與其說是教學,
不如說是被師生用心學習的熱忱所感動……

印度高溫炙熱,慈濟志工依舊巡迴菩提迦耶十一所學校,分享淺顯易懂的靜思語;與其說是教學,不如說是被師生用心學習的熱忱所感動……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傳播系蘇柏連同學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六月下旬,菩提迦耶有些學校仍在放暑假,但對牧羊女村佛陀教導寄宿學校來說沒有假期,以免校內收容的孤兒和貧困人家的小孩沒有去處。

這所位於批發市場樓上的寄宿學校,由NGO贊助,有十個班、十位老師和二百三十位學生。孩子的教室沒有課桌椅,他們坐著的木板是桌子也是椅子,更是晚上睡覺的床板。

沒有多餘的空間,書包和簿本放在床板上,衣服掛在牆壁上,床底下的鐵盒放著私人物品。天氣燠熱,只能靠著電風扇和窗外吹來的風帶來涼意,志工分組進入四年級和五年級的班級分享;四年級的靜思語是「多做多得,少做多失」,由本土志工用印地語教授,志工黃嫊桃再從旁輔助說明;本土志工迪帕克(Deepak Kumar)幫五年級上的靜思語為「用心聽、用心看、用心做,終身都受用」,則是上次課程的深化。

班級裏有些孩子看起來像是中學生了,怎麼才念四年級或五年級呢?原來他們到了九歲、十歲才有機會入學。孩子們專心聽講,並用志工致贈的筆和筆記本作畫和抄靜思語。環境很克難,卻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學習態度,也都各自有目標;有人長大以後想成為他們最常見到的警察或軍人,或是醫師、科學家或工程師。原訂三十分鐘的人文課程,志工超時了,老師並沒有不悅,志工也把握機會多教一點,希望孩子內心的善種子能持續萌發。

慈濟志工固定陪伴的民營學校,還有由如心法師(Ven. Rigzin Angmo)護持的塞納尼學校。三月第一次進行靜思語教學時,志工發現學校只有兩間教室,學生卻有二百一十位,多數人坐在教室外上課,甚至直接在大太陽底下學習。校長拉姆吉後來向政府申請鄰近的村民活動中心使用,那是一個四面沒有牆的建築,但學生不以為意,專注學習;學校本身已二十多年,屋頂漏水嚴重,志工團隊協助修繕,在今年雨季前改善校舍環境的困難。

|延伸閱讀|黑臉變笑臉 印度教師發現教育新使命

|延伸閱讀|大愛新聞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