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悉達多小學的一天♫

悉達多小學的學生每天到校,主動開始打掃教室;人文教育不在課本裏,在日日的潛移默化中。(攝影/楊文輝)

學生儀容不整,他主動整理;
學生的鉛筆斷了,他幫忙刨筆;
每天放學,他站在門口和大家說再見……
校長的愛,學生感受到了,
迫不及待每一天學習的開始!

學生儀容不整,他主動整理;學生的鉛筆斷了,他幫忙刨筆;每天放學,他站在門口和大家說再見……

校長的愛,學生感受到了,迫不及待每一天學習的開始!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傳播系蘇柏連同學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尼泊爾一般學校上課時間是上午十點開始。在藍毘尼花園園區北側的悉達多小學,早上校門還沒開,卻有一群孩子守在校門口等著,有些身材瘦小的甚至從門下縫隙迫不及待鑽進去。

校門開了,學生進教室放下書包,開始打掃環境,還有些人結伴到操場上撿垃圾。小小的校園乾淨整齊,但在去年之前並不是這樣的。

二○二二年八月慈濟志工初訪時,校園雜草叢生,教室窗戶破損,在寒冷冬天,校方只能掛上編織袋抵擋冷風。孩子輟學率高達五成,師資不足、設備簡陋,種種挑戰讓校長阿達夫有心無力。

十個月以來,慈濟志工除了前來修繕教室、發放文具物資,並教孩子洗手、用餐衛生、打理自己,善用遊戲讓孩子體會靜思語好話。科學與數學教師阿傑在悉達多小學執教四個多月來,察覺學生的改變,「以前孩子髒兮兮的模樣,現在看不到了。」

囿於師資缺乏,悉達多小學只開班到五年級;慈濟協助增聘兩位老師,四月開始的新學年因此增設了六年級,孩子不需要轉校,輟學的機會也減低了。學生增多,廚房改成課室,校工就在教室後面準備午餐。

下午,天空烏雲密布,校長讓學生提早半小時下課;他站在校門口,孩子一個一個舉起手來和他擊掌:「Bye bye !」

阿達夫校長號召許多學校加入慈濟的零輟學計畫,甚至慎重地穿起慈濟教師聯誼會的制服,與志工同行家訪。志工曾問阿達夫,為什麼這麼相信慈濟人?他說他從來沒想過,為什麼會有一群新加坡、馬來西亞人,可以放下家庭和事業,自己出錢飛到尼泊爾,來學校見他,然後在學校的操場撿垃圾。「很多宗教信徒做好事,卻沒有真正身體力行。慈濟志工給予的身教,比得到黃金更有價值。」

學校風氣改變了,阿達夫不再用打罵教育,而是以愛來對待學生;充滿教育熱忱的他,自我推薦成為藍毘尼教師工會主席,希望帶動更多學校改善教育困境。

珊嘉納(Sanjana)是悉達多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父親一個月前去馬來西亞打工了,媽媽桑妮塔(Sunita)對她的改變讚歎有加。「以前放學回家,書包亂放就開始玩娃娃。現在會整理好自己的東西,也會主動溫習功課,和弟弟不會吵架了。」

「志工進校以後,女兒開始會與我分享,要愛護東西、照顧衛生、面帶微笑等。」桑妮塔最開心的是,女兒將學習到的新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桑妮塔說,珊嘉納不願意缺席每天的課程,因為校長說去學校是為了做一個更好的人。志工問珊嘉納:「為什麼喜歡去學校?」「因為校長和老師變好了,他們不會打罵我們,沒有大聲講話;同學還會相互分享借用文具。」

桑妮塔對悉達多小學充滿期望:「我幫不到女兒的未來,唯有教育才能讓她達到夢想。希望學校能開辦到十二年級,村裏的孩子就都可以安心就學,不需要因為交通問題而輟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