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我也是獨居 臺中市-王陳春枝♫

臺中市 王陳春枝
  • 先生走了,女兒各有家庭,我有師姊作伴做慈濟事,很感恩!

  • 自幼貧困一直在工作,耳鳴職業病也跟著我,和平相處就好。

  • 我負責關懷獨居長輩,我這個年紀還行動自如,能做是福。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傳播系程雅焄同學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每週一,王陳春枝固定到慈濟臺中分會當福田志工,在財務組分類銅板,週二上午騎機車到臺中慈濟醫院的靜思書軒參加「抄經品書會」;每週二下午到嘉義陪伴女兒,週六早班車回臺中,趕去環保站當志工。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前她的例行行程,直到這三年才較常待在臺中,只要有志工勤務,她就配合出席;就像她還在職場時,總是想方設法在下班時找可以做的志工事,例如訪視社區裏的獨居長輩,比較沒有時間的急迫性。

在北屯區后庄路一帶,最多她同時有十幾戶長輩要關懷,但日漸凋零或入住安養中心,如今只剩下兩戶;她想了一下呵呵笑,「對啊,我都忘記了,我現在也是獨居者。但我行動自如,能做是福。」

小學畢業進職場

一九四七年出生在澎湖窮困人家,王陳春枝四個月大就被送養;只是養母日子也過得苦,背著她外出工作,種田、捕魚、抓蟹,耕種時就把她放在田地旁。

雖然貧窮,但乞丐來乞討,即使家裏沒有米可布施,養母也會拿出地瓜簽分享;王陳春枝回憶,養母是樂觀不怕困難的人,雖然不識字,但每晚睡前會教她唱日本歌,說民間故事,後來當自己有孩子時,也將這一套拿來應用。

王陳春枝小學成績都是前十名,曾經跟養母要十元買字典,但養母給不出來;「小學畢業時,我跟媽媽說讀書頭都會痛,所以不考初中了。我不想增加媽媽負擔。」

不能升學,她就更認真做家務,挑井水澆灌菜園,一個上午三、四十擔,回到家都過午了。鄰居看她刷鍋洗灶臺,抹桌椅洗地,稱讚她是孝順勤勞的好孩子。她去當曬魚工,每日工資十六元都交給養母;後來到高雄工廠看顧機器運轉,賺的錢一樣全拿給養母。上班途中會經過電影院,看到路邊小販炸地瓜片,「一片五毛錢,我很想買,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後來回到澎湖考上車掌,嫁給長她十七歲的公車司機,雖然先生有誠意與人品,但婚前積欠債務,婚後經濟拮据,每天買菜錢不敢超過十元;雖然日子過得不輕鬆,不過她很感恩先生體貼,讓她將米糧拿回養母家孝敬,不無小補。

一九八一年,王陳春枝搬到臺中定居;八年後,經朋友介紹開始捐款給慈濟,後來也請朋友介紹收善款的慈濟委員相識。有一天傍晚,住在同社區的許梅芳造訪她家,「師姊笑瞇瞇,很親切,我們聊了起來。」

許梅芳送她上人講經的錄音帶,「原本以為是教誦經,一聽是師父在說法;我被師父的聲音攝住,經文聽來很有道理,從此認真地聞法。」王陳春枝說,當她知道靜淇師姊有主持廣播節目《慈濟世界》,晨間運動時也隨身聽。

隔年,她開始向同事和朋友介紹慈濟,首月就募得善款三千元;有支持的,當然也有拒絕的。「當時心中還沒有法,開口募款的結果好像洗三溫暖。難怪,上人要我們入群處眾,在人群中修行。」

一九九○年八月二十三日,上人於臺中新民商工展開「幸福人生講座」演講。從聽上人說法的錄音帶,到能夠在現場看到上人,王陳春枝既興奮又感動,還記得進場時,整排師兄師姊列隊歡迎,場面溫馨歡喜。

她深刻記得上人於講座所說「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翌日起早晨運動時就開始撿瓶罐;她請先生幫忙做一隻鐵鉤,鉤出丟棄在水溝裏的回收物,每天撿滿一袋再去上班。

王陳春枝在家把握時間讀經抄經,並學習上人惜福精神,先從淺色鉛筆抄寫,再以深色原子筆重複覆蓋(圖1);雖然年紀大,她仍學習電腦操作,協助慈濟活動繕打名單(圖2)。

許願來生也學佛

二○○三年,王陳春枝受證為慈濟委員;她形容自己曾經很愛睡覺,當天若沒有跳元極舞,就絕對不會早起,「我還在上班的時候,睡到七點,而且是先生叫我起床。」直到進入慈濟,有時六點就出門去會所當福田志工,「我動作慢,只好四點半起床準備,吃過早餐才出門。這是我很大的改變。」

王陳春枝每天都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不然現在也是浮浮沉沉;她特別感激上人推素,「我是海口人,嗜好吃海鮮。」小時候沒錢買肉,只有過節才有得吃,但魚是自家抓,天天不缺。

有次結束品書會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賣牛肉的店家排隊人潮,她眼淚突然掉下來,那麼大一頭牛,怎麼忍心去殺牠變成食物?以往開心跟著朋友吃滷豬腳,後來即使送到嘴邊,她完全吃不下,「表示我真的是過關了,為自己高興。」

年輕時捕魚,漁獲帶回家現殺料理,她覺得自己接觸佛法還是太慢了,不僅懺悔,還發願來世能生在佛化家庭。她聞法時聽說過─學佛第一年,佛在身邊;第二年,佛在天邊;第三年,佛不見了。學佛者剛開始很精進,後來慢慢懈怠了,因此她很戒慎,除了做環保和當志工,也不斷抄經聞法,特別是為黃逸樵、陳美君夫婦主持帶動「抄經品書會」的熱忱所感動,從二○一七年迄今,幾乎不曾請假。

「來世劇本今生寫。這一世要做好事積福德。有時候想想上人那麼瘦小,要擔全世界的慈濟志業,聞聲救苦;現在有這樣的因緣,身為弟子的我能做的就盡量做。」王陳春枝說,慈濟世界很暖心,很多真實的典範讓她很感動,例如環保志工們,能夠與他們共事,她非常歡喜。

七十六歲的王陳春枝(右一)一早就從住家騎車前往車程十分鐘外的環保站;三十多年做環保,能保持筋骨靈活,也和志工們歡喜作伴。

感恩女兒的祝福

二○一二年,六十五歲的王陳春枝退休,說好要一起旅遊的先生竟然一病不起。考驗還不只於此,摔斷兩手休養數月,還有外孫意外往生,小女婿不久也往生,四年內陸續發生的無常變故再再讓她挫折。

王陳春枝表示,娑婆世界示現種種境界,任何境界都是學習,是修行的道糧。清除雜念與執念,就像清除石頭將地整平,將身心安住在當下,還要用歡喜心感恩每一次的修行。

她常去東大靜思堂園區協助整理環境,照料植栽、清理滯洪池、鋪草皮等等;她也很感恩同組組長何石美雲安排勤務給她做,開車載她出勤,還有和氣組長楊麗華邀約回精舍出坡,「能付出、能做,都要感恩。」

她情有獨鍾出坡的工作,自備工具連根拔除雜草,「從澎湖遷居臺中時,跟養母要兩件工具,一是耙花生用的,另一是挖地瓜用的,它們現在是我出坡的利器。我都跟師姊們玩笑說,這是從家鄉澎湖帶來的嫁妝。」

王陳春枝感慨自小家境貧困,終生都在工作,包括車床這樣的粗工,她也能勝任,還經常加班,導致職業病一一出現,像耳鳴問題從三十年前持續至今,一睡醒就聽到它,「醫師跟我說,和它和平相處。」

「先生走了,兩個女兒各自有家庭,獨居的我能有師姊作伴,一起做慈濟事,抄經、品書,很感恩!」陳春枝說,做環保的好處是能保持筋骨與腦筋的靈活,曾經骨折,一手較無力,但不影響她在后庄環保站的勤務。

平日跳元極舞、拉筋與走路,是她的健身之道,但一切以志工值班優先;因為獨居,她特別留心上下樓梯與使用浴室,照顧好自己。「女兒知道我很忙,做喜歡做的事;只提醒我注意安全,祝福我平安健康。」

王陳春枝自認已經走入黃昏階段,不知道什麼時候身體不讓她使用了,所以總是把握機會,分秒不空過,步步踏實做,讓夕陽餘暉的每一天都充實、快樂又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