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四日 準菩薩

6.3~4《農四月‧十六至十七》

【靜思小語】佛法就在人人的身上,在舉止動作、在展露真誠的愛心。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珍貴的餽贈

六月三日,土耳其胡光中師兄報告,提及歷經五百年的《古蘭經》手抄本已完成修復工作,下週一會偕同臺灣圖書醫院團隊送返精舍。

胡師兄感動表示,《古蘭經》經圖書醫院人員細心修繕後,復原到可以翻閱的狀況,且不會因為每一頁貼了二張紙加固而變得更厚,所選用的是很薄的紙張,非常感恩、讚歎他們的用心與修復技術。

上人有感而言,人生就像這本《古蘭經》,本來是很完整,被穆斯林恭敬存放,卻隨著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的變化,受到污損、被蟲蛀腐蝕等,歷經成、住、壞,即將變成「空」;不過此時有因緣遇到有心人,胡師兄看重它的宗教價值、歷史背景,鄭重地將它帶回花蓮,送給師父,也因而有因緣請圖書醫院修復,將之長久留存。

「這一本《古蘭經》推估有五百多年歷史,會損壞也是很自然的。你將它帶來的時候,我看了有點不忍心去觸碰它,不過也幸好你把它送回來了,你是穆斯林,卻把伊斯蘭教的經典送給佛教法師,因緣很不可思議,讓我覺得這是很珍貴的餽贈,而且有很深的意義,不應該只是收藏而已,會讓經典隨著時間繼續破敗,所以就送到圖書醫院,而且圖書醫院還把它送進『加護病房』,得到很好的照顧與修繕。」上人說,這部經典的修復,有許多人投入心力、心血,都是出於一分愛。

「世間的正信宗教,只是名稱不同,信仰的真實相,其實是無相,道理是無形的,時間沒有時間的相,空間也無法指出哪個特定的空間,人間還是從久遠的過去傳衍而來,有形有相的物質,即使流傳久遠,也會有毀壞的一天。我們現在把它修復,把它保護好,將宗教的史蹟妥善留存,可以見證歷史,也繼續延傳宗教的教理。很感恩有這個因緣,修復這本《古蘭經》,它歷盡滄桑,現在生命又得以延續。」

無處不感恩

六月四日全球委員慈誠精進日,上人開示,人間菩薩大招生,受到接引的人走入慈濟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見習、培訓,這是一個更為了解、深入法脈宗門精神的過程,也是自我淨化與精進的過程。

眾生所在的娑婆世界,無明苦難多、濁氣深重;佛菩薩來人間度眾生,就是為了淨化人心,徹底救拔眾生脫離苦難。人人本性清淨,卻被貪瞋癡慢疑等重重無明煩惱覆蓋,讓眼耳鼻舌身意接觸了外境,產生貪欲執著,沉陷在紙醉金迷之中,聽不進真諦法理,讓五光十色、靡靡之音擾亂了自己的心念,隨著欲念而造作業力,使得世間的濁氣更加濃重。

「若有貪念,開口動舌、舉手投足,無不都是業。我們要如何消災、消業?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用心。例如日食三餐,用餐之前有『食存五觀』,要想著面前的這碗飯、桌上的菜餚,是農人經過多久的時間耕種,才有收成,還要經過碾米、包裝、販售,才能送到家家戶戶,用電、用瓦斯烹煮,烹煮的工具也是由許多人辛苦勞動製作的;要吃這一碗飯,需要一連串的因緣具足。」

「所以要好好細思,『量彼來處』,自然會心存感恩,感恩許多人的勞動,更要感恩氣候的調和、天地孕育生機;因為感恩,所以要回報天地眾生恩,還要感恩父母的生育、養育,才能讓我們成長。人人、事事、時時,無處不感恩。」

上人說,慈濟從無到有,過程有許多很不可思議的因緣,都很令人感恩。現在師父更要把握時間傳法,且不只是自己說法給大家聽,更要靠慈濟人身體力行。「法在你們的身上,你們的舉止動作,要把真誠的愛心展露出來。你們是經過了幾年的見習培訓,才得到師父為你們見證、授證,要負起為天下眾生挑米籮的責任。」

上人說,目前粗估在各地慈濟道場聽師父說話的人有二萬多人,每一位聞法能接受,就可以從「一」生無量,不斷淨化人心。「菩薩們用心聞法,也真誠傳法。在《法華經》裏,佛陀希望從第一個聽法的人,將佛法不斷傳下去,直到第五十人;而我希望佛法不只是從一人傳到五十人,而是每一位聽到佛法的人都能傳法,並且代代相傳,直到第五十代。」

「自從師父走出小木屋,就立定志願,走入社會,慈濟也就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帶著常住糊水泥袋、做裁縫等維持生活,還要做慈濟,很辛苦,但總是一個心願─自力『耕』生,不受供養。不過我現在要說,我受了天下慈濟人的供養,你們的供養是身體力行,做師父想做的事,你們真正在圓滿我的心願,這是給予我最高無上的供養,所以我要雙手合十,感恩普天之下慈濟人用愛付出。」

上人說,慈濟人與自己有累生累世所結的緣,所以此生大家看到師父,就很歡喜地跟著自己做慈濟。既然師徒歷經過去累生累世而來,今生還要結未來的緣。自己出家修行,沒有想過要離開人間,此生過後,還要很快回到人間。所以即使此生所剩時間不多,仍然用心把握,堅定志願,去而再來,守護人間,也繼續在人間修菩薩行。「我們學佛就是為了成佛,而唯有人間可成佛;若是菩薩道不圓滿,就無法成佛。師父都稱呼你們為『菩薩』,現在是準菩薩,來日是真菩薩;發菩薩心就要行菩提道,生生世世精進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