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蘭經》手抄本 五百年逆旅♫

厚達五百多頁的《古蘭經》手抄本,原本頁頁體無完膚,由臺灣圖書醫院團隊歷時近三年修復完成。

國立臺灣圖書館接受證嚴上人委託,
修復嚴重蛀蝕的五百年歷史《古蘭經》手抄本;
任務完成送回靜思精舍典藏,
不僅象徵臺灣高水準的古籍復舊專業能力,
也見證了相互愛惜、相互尊重的跨宗教情懷。

國立臺灣圖書館接受證嚴上人委託,修復嚴重蛀蝕的五百年歷史《古蘭經》手抄本;任務完成送回靜思精舍典藏,不僅象徵臺灣高水準的古籍復舊專業能力,也見證了相互愛惜、相互尊重的跨宗教情懷。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

本系列由「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官網連結

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傳播系蘇柏連同學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二○二三年六月五日上午時分,花蓮靜思精舍的上人會客室中,響起一陣熱烈歡喜的掌聲。北區慈濟志工吳英美、賴精一與土耳其慈濟志工胡光中,陪同國立臺灣圖書館曹翠英館長、修復團隊徐美文博士、曾添福主任、簡張翔研究助理,將歷經近三年修復完成的伊斯蘭五百年手抄《古蘭經》及復刻本敬呈上人。

「不太捨得摸它。」上人雙手輕撫著打開的古書頁歡喜表示。

「可以摸,也沒有蟲會再跑出來,現在都是乾淨的,再保存五百年都沒問題。」親手奉書給上人的書籍修復師徐美文趕緊解釋。

「感恩你的巧手,感恩!」上人慈愛地輕拍徐美文的手,再雙手合十誠摯感恩。

應上人要求,身為穆斯林的胡光中站起,分別用阿拉伯文和中文恭敬誦出虔誠信仰,穆斯林的莊嚴讀經聲在佛教的修行道場迴盪—

「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名開始,萬讚歸那眾世界的主,普慈特慈的主,執掌報應日的主,我們只崇拜祢、只向祢求助,求祢引導我們走上正道……」

這是《古蘭經》的開頭,是穆斯林每天對真主阿拉恭敬傾訴的起點。

上人拿著放大鏡,仔細認真地看了古籍文字後,對眾開示:「我要好好地認識它,我很尊重《古蘭經》,宗教的尊重!經歷了這樣的老舊還要修補,這就證明了歷經幾百年時間的價值。我會很珍惜它!」

傳家之寶 傳世起點

促成這本重要古籍與上人相遇及修復過程,是三年前胡光中送書給上人的因緣。

二○二○年七月初,胡光中返臺參加慈濟全球幹部研習活動。在靜思精舍會客室,上人向胡光中詢問了許多有關伊斯蘭教的事宜,胡光中也向上人請益內心對佛教不了解的疑問。時間在法喜的氣氛中過去,上人問:「看胡居士能不能將來送我一本《古蘭經》?」

「好的,上人,沒問題。」胡光中恭敬回應。

思考良久,胡光中聯繫家住桃園的父親胡亞飛,希望能將家中珍藏最古老的手抄《古蘭經》送給上人,連同中譯本一起,郵寄花蓮。

七月五日下午,胡光中與同為慈濟志工的妻子周如意,將傳家之寶親手贈與所敬重的上人,上人則回贈早年自己手抄的《無量義經》。

「上人是我所見尊重各種不同宗教、說到做到的人。」胡光中說明當時很純粹的想法:「我想把這麼尊貴的禮物送給上人!我知道無論送新的中文譯本或原文古籍,上人一定會珍惜與恭敬看待。當時上人感動得幾乎哽咽,老人家一定感應到了弟子的這分心意,當天就主動提出要修復。」

上人曾表示,以前的人把有價值的好話或經文抄寫下來,收藏著,心裏就一直想著,「能不能其他宗教的經典也收藏於後代,有道理可以傳給人間。不同根機能接受的好話,值得收藏而且值得弘揚。」

「接到這本《古蘭經》,它的文字我看不懂,但是很古老了,起了很歡喜的心。雖然宗教不同,但是道理應該是相同,一定也是對人有教育性,有益人間。所以,很想要好好地保存,更期待未來能不斷延續。」

「看著五百年這一本經典,可以想像紙張已經讓蟲蛀蝕了,很不忍心用手去觸摸它。但的確很珍貴,現在不修復,可能將來很快就腐爛掉了。所以,告訴身邊的人:『把它送入加護病房,好好去重修一遍。』」

上人深深感嘆:「一見面五百年!」

手抄古本 傳奇身世

胡光中,是臺灣穆斯林第三代,在父親的引領下鑽研《古蘭經》,也收集《古蘭經》。而這本百年阿拉伯文《古蘭經》就是他與父親所典藏,並視為「傳家之寶」。

胡光中的父親多年前擔任伊斯蘭研究學會理事長時,與臺灣博物館合辦「伊斯蘭文化展」,胡光中從土耳其帶了許多古文物回臺展出。其中這本五百年手抄《古蘭經》,是他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舊書文物市集遍尋很久才發現的。胡光中表示:「就如上人說的,一個宗教一定要正信才會流傳久遠。所以我看到這本,雖然它有歷史的痕跡,但它是很有價值的。」

「當時書況還沒有這麼糟糕,展示時經過除蟲、冷凍處理,展出後我們放防塵箱珍藏。但因臺灣氣候潮溼,再拿出來時發現書本正受到蟲蝕。如果那時沒有拿出來送給上人,這本書可能就在防塵箱裏慢慢被蟲蝕掉了。」

「所以我很感恩上人,能夠決定送去修復。而這個決定對穆斯林來說,意義重大。上人能接受這樣的禮物,對我而言,意義更大。」胡光中難掩感動,瞬間紅了眼眶。

五百多年的手抄《古蘭經》流傳至今並不容易,字字承載著信徒們一筆一畫抄下的虔誠信仰。胡光中說明:「這本書裏出現了許多數字與眉批、書籤、符號,例如1619、1954,可以看出歷經了不同國家與宗教分支,呈現五百年的歷史與宗教文化。」

專業團隊 修舊如舊

國立臺灣圖書館的前身是臺灣總督府圖書館,擁有上百年歷史;其附設的圖書醫院,是臺灣少數和故宮博物院一樣具備修復古籍能力的學術機構。

上人希望百年手抄《古蘭經》能恆久流傳,時任國家圖書館副館長的慈濟志工吳英美,七月六日接獲任務,全力找尋專業機構幫忙修復這部古籍。七月七日,吳英美和胡光中、賴精一,將經典送到國立臺灣圖書館,拜會當時的鄭來長館長。

「鄭館長慨然允諾,並表示願『無償修補這部經典』,當即責成臺灣圖書醫院的徐美文博士全權負責。」館長慨然允諾、無償修復的「至誠之意」,讓吳英美相當感動和無比感恩。

對於促成這次殊勝的修復因緣及兩年多的關懷陪伴,吳英美非常低調、謙卑,認為這是慈濟志工該做的「本分事」。她表示,在修復過程中,實際上困難重重,也一度卡關。

雖然臺灣對中文古籍的修復有非常專業的經驗,但完整修復西洋古籍,是第一次。「在沒有任何經驗可循的情況下,修復團隊徐美文博士逐項克服各種困難,篤行不怠,終至不負使命。」

現任館長曹翠英表示,「我們花了兩年半左右的時間修復。這是伊斯蘭教非常重要的經典,透過我們的修復讓它『修舊如舊』,保存歷史文化的傳承,這更是文化的底蘊。」

曹館長同時指出,上人大愛無私,讓這本古籍將來可以再傳承五百年、一千年,這代表的是無國界的愛及對古籍深度的傳承,也希望年輕人可以關注古籍的修復。

「這是我們修復的第一本最古老的西方古籍,代表了一種歷史的高度,也是專業能力受到肯定。感謝慈濟!也感謝原本收藏的胡光中及其父母,因為兩個宗教大愛傳承結合的殊勝因緣,我們才有這樣的殊勝福氣。」

書籍修復師徐美文(圖1)接下從業以來最艱鉅的任務;以工具一寸寸貼合「典具帖」,加固保護修復的《古蘭經》原書頁面;修復並同時製作復刻本,以麻線縫綴手工裝訂。(圖2、圖3攝影/劉子正)

書籍修復師徐美文(圖1)接下從業以來最艱鉅的任務;以工具一寸寸貼合「典具帖」,加固保護修復的《古蘭經》原書頁面;修復並同時製作復刻本,以麻線縫綴手工裝訂。(圖2、圖3攝影/劉子正)

扛起使命 挑戰開始

臺灣圖書醫院的修復師徐美文,擁有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博士學歷,在館長及上人的支持託付下,扛起修書的重責大任。

她表示,圖書醫院原本僅限修復館藏書籍。會接下這次任務,是因為這本百年《古蘭經》的修復過程,可作為日後的參考範例;也因為修復《古蘭經》對穆斯林而言,有著非凡的意義。

經過修復團隊評估後,二○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向上人請示,上人當即慈示「完整修復」並確認修復方向。「當時評估有三個修復方法:第一個冰凍起來,古籍可以再放約一百多年;第二是找到當時的紙,但這很困難;第三是用現有的古紙,後來就是用第三種方法。」參與討論的胡光中解釋。

如何在多方考量下圓滿修復,挑戰才正要開始。修書不留名,得不到鮮花、掌聲,既孤單又枯燥,書籍修復師站在文物背後默默耕耘,長年累月付出體力和腦力。徐美文是少數堅持到最後的人,正所謂「謀大事者,藏於心,行於事」。也正因為這分堅持,人們才能見識到文化裏的滄海一滴。

這部手抄古本,全書五百多頁,被蟲啃、被水淹、發霉、粉碎,頁頁體無完膚,棘手問題,考驗耐性。文物修復十五載經驗,讓徐美文閱書無數,但這本經書卻創下她職業生涯以來,很多個之最的紀錄。「我也是第一次修到這麼古老的書,是狀況最差、清最久、做最久的書。」

她把自己當棋手,每走一步,要求做到落子無悔,靠的全是自身扎實的功夫。

「這本書破損的範圍太大,幾乎整本重修。為什我們獨獨要花那麼多的時間,來修復這個古本,當然就是因為歷史意義跟紙張的價值。我們所做的就是文化的傳承。如果現在沒有做好修復工作,未來的人就看不到這本很經典的書頁、紙張、文字。」

手抄《古蘭經》封面與封底各有大洞,專家推測原本可能鑲有寶石,歷經數世紀已遺失,全書且有火燒、泥土等痕跡(圖1);修復後逐頁裱褙,五百多頁每頁都像一幅畫(圖2)

把書當畫 細膩復原

這本阿拉伯文《古蘭經》,有火燒、泥土的痕跡,徐美文推測它歷經過戰爭與地震,書頁裏有疑似血跡、泥土、花瓣、男性毛髮、植物種子,最多的是還在侵蝕書本的菸甲蟲。於是,必須先進行一週的低氧除蟲。

「它每一頁都可以刷出很多很髒的東西。不論是蟲咬的痕跡,或者是被破壞的跡象,都集合了各種書的病態。可能是因為歷史太悠久了,而且它的紙質很類似麻紙也很堅韌,所以才能夠藏這麼多東西。」

僅是清潔工作,每一頁至少要做五、六遍以上,才能真正清得乾淨。「希望全部修好後,上人拿到書不要再摸到那些髒的東西。」善良單純的徐美文心思細膩周到。

「每次檢視都可以發現當初上人翻書時看到的『小螞蟻』,牠其實是一般古書常見的菸甲蟲。這本書裏至少有三種書蟲,簡直就是一個蟲窩。」一隻隻三到四公釐的蟲子,修復師也不殺生,用好紙好生招待,養在透明瓶子裏。

徐美文以不破壞書本、紙張結構為原則,一頁一頁清潔後,將全書五百多頁重新編碼,接著將封面與書頁分離。

「好不容易把它拆下來,困難卻是接踵而來,最大的困難是─紙張。」徐美文說,古書使用從唐朝傳到大食(阿拉伯帝國)的造紙技術所抄製的「麻紙」,但找了多家造紙廠,也製作不出類似的紙質;終於想到庫存一款日本麻紙,與百年《古蘭經》紙質及年代相仿。

為了讓紙張的顏色更貼近古籍,徐美文決定自己染紙。「我覺得最困難的是,怎麼找對那幾樣染料,比例也很重要;以前的師傅靠的是經驗,可是這次的修復是沒有師傅的,一切從零開始。」

徐美文花了八個月時間,從找紙、調色到染紙,在團隊成員合力協助下力求重現《古蘭經》本來面目;在進行補紙時,還透過裱畫技術,增添《古蘭經》的美感。

學過書畫裱褙技術的徐美文,借用這種方式來補破損的紙張。「我應該是第一個把書當成畫來修補,讓每一頁的《古蘭經》,都像一幅畫。」而她溫柔細膩的堅持,無形中也增添了百年《古蘭經》的藝術性。

二○二○年七月,胡光中贈予上人手抄《古蘭經》(圖1左)與中譯本(圖1右)。(攝影/釋德宖)

時隔近三年,臺灣圖書館曹翠英館長(圖2右二)與《古蘭經》修復團隊徐美文博士(圖2右一)等人,將修復完成的經典及復刻本交付上人,臺灣圖書館並將之數位化保存。(圖2提供/花蓮本會)

尊重經典 探索歷史

為了尊重伊斯蘭教與佛教,徐美文開始不吃豬肉也盡量素食,復刻本不用皮革。她表示,自己不是佛教徒,也不是穆斯林,但秉持尊重經典的心來從事修復工作。畢竟,這本書的壽命跟承受過的天然與人為災害,都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

「二○二二年五月找到最合適的方式,加上遵守伊斯蘭教禁忌或吃素,進度真的比較順利。一開始我的速度挺慢的,但是從我開始不吃豬肉,一天可以修四、五張。」

博學、聰慧、心思細膩的徐美文喜歡讀書,也善於思考。她說自己看了許多中東歷史、書籍等,得知當時要地位很尊貴的男性才能夠抄寫《古蘭經》,「我們透過專家發現這本有十幾位手抄者,從書本留下來的毛髮也可推斷大部分是男性在閱讀,可以呈現當時中東的社會風氣。」

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去問候《古蘭經》,跟它打打招呼,看看它的變化,內心時常跟這部經典對話的徐美文,也在經典中找回堅定的力量。她坦言,其實接到任務時心中忐忑,並沒有信心完成修復工作;甚至在修復封面時,一度有了放棄的念頭。

「因為封面硬化、裂損嚴重,一開始,我們認為封面就不要修復了。我知道上人茹素,但如果說不希望再使用動物的皮革,用一般的PU合成皮革做成封面,那個感覺又出不來。」

全臺尋遍了都找不到解決辦法,決定放棄,再找替代方案;「後來,又想到每一次跟上人會面的時候,上人都非常尊重我們……」

二○二二年十一月十八日,修復團隊在新店靜思堂,向上人報告之後不久,冥冥中奇蹟出現,這個神奇發現,啟發了她嘗試不同方法,峰迴路轉。

「所幸書背有多一片皮,以前的牛皮很厚還有毛,去除後才可以再修復、複製,這次封面的調色很快,『只』花了兩週。」徐美文用美國最新的技術修復封面,讓《古蘭經》回到本來面目。

日起有功 圓滿所託

二○二三年五月一日這一天,是修復的最後一個動作,在長期記錄的大愛電視團隊鏡頭下,徐美文將拆解掉的封面與書頁再次結合,不敢大意。

「我不能再打開來了,要合了喔。還是滿緊張的,我怕書頁黏不好,超級擔心的……」

三十五個月來,歷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約一年半的停滯,終於在二○二三年六月四日完成包含五百頁內頁與封面,以及數位化的復刻本。經歷歲月滄桑的百年古籍,圓滿完成它艱難曲折的逆旅。

兩年多的修復時間,一路披荊斬棘,徐美文其實相當煎熬。

「當我把封面的皮革好好地削下來的那一刻,我都快要流眼淚了,因為真的太辛苦了。」強忍快要掉下來的淚水,徐美文眼眶紅紅、聲音哽咽。 

最終,百年《古蘭經》在徐美文「捨我其誰」的決心、勇氣與使命召喚下,憑藉專業、耐性和團隊合作,終於克服萬難修復完成。

「我也要感恩上人,在這期間我學習了很多,通過修復這部古籍,自己也功力大增。」徐美文感慨萬千。

透過修復後的手抄《古蘭經》,重現西元十五、十六世紀的歷史樣貌,以及文化底蘊,同時也見證了跨宗教相互愛惜、相互尊重的宗教情懷。

經書可以再保存五百年、一千年,雖然最終它還是會老舊,但是,佛教的證嚴上人修復伊斯蘭的經典,心包太虛的胸襟和精神,將永遠流傳。

《古蘭經》 穆斯林的依歸

伊斯蘭文化起源於西元七世紀初的阿拉伯半島,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

《古蘭經》是伊斯蘭重要的經典,是真主阿拉的啟示,是穆斯林信仰的根基、生活的引導。包括每日虔誠五拜、飲食、喪葬、婚姻等日常生活,都有嚴格且明確的規定。不吃豬肉、不喝酒、不賭博、不吃添加酒精的食物,將經典教誨體現於生活中,是穆斯林畢生的依歸。(攝影/蕭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