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至十四日 要「讓」也要「教」 

6.13~14《農四月‧二十六至二十七》

【靜思小語】栽培後進,要用心、用力而不要動氣;合與和才能接引人才。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陪伴慈濟的孩子成長

六月十三日,近五十位慈濟科技大學慈誠懿德會師兄師姊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上人談到這一段時間,教育志業各校陸續舉辦畢業典禮,看到幼兒園、中小學、大學的畢業典禮,尤其幼兒園的小小孩很可愛,戴起方帽、穿起學士服也有模有樣,依序走上臺,很端莊、很穩重;老師授予畢業證書,他們恭敬接過,彎腰鞠躬,動作很整齊,整體看來很莊嚴。

「感恩各校的老師、教授們,把孩子教得很好,共同成就這麼莊嚴的畢業典禮,我覺得很滿足;師生回來精舍分享時,常常聽到孩子自我介紹,有的說自己從幼兒園就在慈濟,一路升學到大學、研究所,接受慈濟的教育,畢業以後在志業體任職,我聽了更欣慰。最前面幾屆的慈科大、慈大畢業生有時會帶著他們的孩子回來,讓我感覺就像自己家裏的孩子長大成人,結婚、成家了,又有下一代,很親切!」

「我最感恩的是所有的慈濟人,當初我們要蓋醫院,是慈濟人一塊磚、一包水泥去勸募;醫院蓋好啟用了,發現人才招募不易,又開始辦護理教育,慈濟護專最前面幾屆的孩子,現在已經是志業體主管,每一位都很優秀,而且帶動團隊合和互協,同心、同志願。慈濟學校孩子們的成就,也是慈懿會的陪伴成果;慈誠爸爸、懿德媽媽就是典範,用真誠的心帶他們、愛他們,陪著這些孩子長大成家,並且守住志業。」

上人說,慈懿會師兄師姊為孩子的付出,不亞於他們的父母,而且孩子們有心事,有的不願意向父母說,而是對慈懿會爸爸媽媽傾訴,師兄師姊也會耐心傾聽,一一開解,膚慰他們的心。看到孩子們有成就,師兄師姊應該也很有成就感。

「你們若沒有走入慈濟,就沒有機會與這些孩子接觸,只是顧著自己的小家庭、顧著自己的孩子而已;就是因為走入慈濟,投入社會人間,不斷為公眾付出,生命價值也不斷提升。請大家好好地盤點自己的生命價值,要多分享自己做過的慈濟事,將慈濟的歷史建立完整,這是一部由人間菩薩身體力行做出來,很實在的經典。」

第一代負起傳承責任

六月十四日與志業體主管談話,上人叮嚀,慈濟宗門的第一代要負起傳承的責任,用身教讓下一代明是非,堅持正確的精神方向;要帶動人,聲與色要調整好,要用心、用力而不要動氣,用很和氣的態度,耐心與人互動溝通。

「我很尊重每一位來承擔志業責任的人,都是用善解、包容的愛對待大家,無論如何都期待他們來到這裏,也能接受慈濟薰陶;最起碼,他們願意在這裏發揮專業長才。東部真的很需要有心的專業人才,主管要栽培年輕後進。凡事要成就,真的要接引各種人才,所以要『讓』,也要恭敬,禮賢下士,以禮相待;互動要和和氣氣,心平氣和討論如何改進、如何成長,真的要合、要和。」

「菩提大道直,菩提就是覺悟,這是一條覺悟的道路,我們一定要把它開好、鋪平,還要指導後進該如何走,走路也要有走路的形象,所以也要走給他們看,我們這一代的責任很重。若說情、理、法,禮者理也,理也是禮,要有禮儀、禮貌,而我們要建立的情是覺有情,是覺悟的清淨長情,不是迷情,要拉長情、擴大愛。」

上人說,對於年輕後進,要用溫和有禮、真誠教育的態度予以輔導,要出於誠意,以身作則,付出無所求。「我也經常自問是否做到慈悲喜捨,確認自己所做都是為世間、為人類的需要而發揮生命的良能,提升生命的價值;人人都要重視自己,自我提升生命價值,這也是報父母恩,用父母所生的身體做對的事、為人間付出。」

慈濟四大志業都是應人間所需而建立,不斷為人間付出;上人言及四大志業發展至今已經很穩固,主管同仁都很真誠,雖然難免各有想法,對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彼此之間不要因而產生摩擦。「你們都很有福,具有醫療、教育專業,各守崗位、各守志業,實在很可貴。我很期待法脈宗門世世代代都能如此,法脈由靜思精舍的修行人傳承精神理念,四大志業在人間廣開慈濟宗門,一大法脈四大門,門要開得正,有門一定要有道,我們要將道路開拓得寬大、鋪得平坦,只要做好傳承、傳得正確,無論時間過了多久,每一個志業都會做得很好。」

上人期勉承擔志業重任的主管們合和互協,平時各守志業崗位,開會時真誠互動,吸取各自的優點,相互勉勵,加強、補充不足之處;志業體之間彼此帶動,共同精進,還可以帶動社會上的慈善、醫療、教育、人文機構,或是為社會培養各方面的好人才。「看到大家共同用心,發揮力量,對人間社會有所幫助,我會覺得很有成就感,人生很有價值!請大家珍惜這一條菩提大道,同行菩提大道的夥伴要相互扶持,做得好的,多給予褒揚;需要再加強的,也要多鼓勵,這也是一種管理方法。」

道理雖無形但看得到

教育志業各校主管及同學們與上人座談,上人說,今年雖然沒有到靜思堂參與慈濟學校畢業典禮,但是從連線畫面看見現場很莊嚴,從幼教到大學的畢業典禮都具有人文氣質,親、師、生的互動溫馨感人。最欣慰的是看到孩子言行舉止優雅有禮,「禮」就是「理」,從禮節表達道理,也讓人看見慈濟教育成果。「道理無形,要由人的言談、動作展現,所以看到孩子有禮貌,就知道他們得到了真誠教育之道。」

「慈濟學校的建築,以及校園的景觀設計,都可以對孩子說法;何況老師們了解慈濟,發揮為人師之道,而且師道與慈濟大道接軌,就能真誠教育孩子,付出無所求,盡心盡力、至真至誠而為人間育英才。」上人期勉老師們守志奉道,奉行師道、教育之道,也是大愛人間之道。

「人間的希望在教育,要走好這條路,當然要走對方向。所以老師要教導、引導孩子,『導』字是『道』的下面一個『寸』字,引導孩子走上這條康莊大道,分寸不偏。這是我們的志業,不是職業;是要守住自己的志願,走好我們所開闢的這條道路,引導學生走入正確的方向,為人間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只要你們用心真誠,立志教育,慈濟人永遠都是志業體最好的後盾。未來的方向要正確,把愛放在前頭,慈濟教育就是愛的教育,要保持優質,孩子的成就代表我們教育成功,這是對護持教育志業的慈濟人最好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