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轉知識成智慧

10.12《農八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不計較不是傻,而是轉知識為智慧。

懂得感恩自然就會尊重

與一位長年僑居海外,決定放棄高薪工作,回到志業體工作的畢業慈青談話,上人肯定他把一般人覺得很理想的事業與職位放下,回到志業體奉獻專長的誠懇發心,並殷殷叮嚀,負起使命投入志業工作,要用感恩、尊重、愛面對來自不同生活背景的志工。

「可知道志工都是付出無所求,而且人多,觀念都不一樣;在職場,主管可以上司的身分管理員工,志工是管不著,因為我們要尊重志工,他們只要有時間就投入,其他時間也要經營家庭、照顧事業,所以我們對志工唯有感恩心,不能有埋怨心,要有這樣的心量、肚量,才會真正輕安自在做慈濟事。」

言及慈濟在海外開始推展慈善會務,是由資深慈濟人在當地從無到有,迄今已擴及醫療、教育、國際賑災等各項志業,他們到現在仍持續投入,而同仁大多是三、四十歲的中壯年,在資深慈濟人眼中是仍如子孫輩的年輕人,上人教導同仁尊重長輩,這分尊重心要從應對談吐中表達出來。「做慈濟事要很認真,也要和我一樣,時時感恩、人人感恩;懂得感恩,很自然就會尊重,更自然能夠去愛人。有了感恩、尊重、愛,待人的禮節就不會缺失;禮者理也,禮就是理,長幼有序,平時與人互動就要有禮節,何況面對志工,我們由衷感恩他們的付出。」

人的生活需要多少財富

上人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同仁們要有很清楚的生命價值觀,要有使命與承擔。生命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擁有再多的財富,到了人生最後都帶不走。有一則故事述說一個大財主,畢生汲汲營營積聚財富,賺了再多錢都不滿足,遂向國王提出請求,希望能擁有一片土地;國王問他想要多大的土地,大財主怕說多了國王不答應、說少了又捨不得,猶豫不決時,國王說,明天從日出到日落,只要大財主走得到的範圍,手摸得到的土地都算他的。

大財主非常高興,隔天日出就從與國王約定的地點往前跑,中途不曾休息,體力不支倒地,手還要往前伸,直到日落,他也斷氣往生了。國王守信用,將他這天跑到、摸到的土地送給他,也將大財主葬在這個範圍。雖然大財主此生爭取到這麼多財富和領地,最後的葬身之處,只是一抔黃土。

人的生活需要多少財富?人生到底是為了什麼而不斷追求?上人指出,三餐無虞、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就是令人羨慕的好生活。要如何才能愉快生活?人不做事很辛苦,有事可做才會愉快,但是要做對人間有意義的事,生命才有價值,否則像這個故事裏的大財主,盡其一生爭取財富,但隨著人往生了,這麼多財富對他來說毫無意義,他忙碌的一生毫無價值。

「生命隨著時間過去,所以要把握當下,當下這一念要正、要誠──有正確的方向,還有很真誠的心念,所做的事情都是有益人間,可以幫助很多人,每一秒鐘都很有價值。」上人舉自己為例,因為心心念念記掛著天下眾生,所以眼光、思慮都放在每天全球各地發生的天災人禍,了解發生災難的國度有沒有慈濟人,有沒有因緣去救助。「既發心立願,就要用心去做到,不能被動消極地等著工作指派,要主動關心了解,積極的人雖然很忙碌,但是心態上是很甘願。」

「相信大家都是甘願投入,最重要的是要合心,才能借力使力─我們要去合別人的心,給予別人的力量,別人才會合我們的心,給予我們力量,和和氣氣地共同把事情做好。所以即使我們的能力很強,也不要驕傲,身段要放低,心量要開闊,才能真正發揮出生命的力量,創造生命的價值。」

上人教導同仁要善用父母所生的身體,運用生命增長慧命;要發揮智慧,不要為了私己的欲念,總是用知識在爭奪利益。「你們選擇走上這條道路,這是真誠之道,要用真誠的心意為人間付出,不是為了自己的享受而做事。就如剛才講的故事,我們要自我警惕,否則財富爭取得愈多,到了人生最後又奈何?」

「你們都有高學歷,有很豐富的知識,我希望你們轉知識成智慧,從知識分子轉為智慧分子;徒具知識總是計較,若不計較會被人說是傻,所以必須表達出很能幹的樣子,這不是真正有智慧,只是運用知識多造惡業。你們回來承擔志業,具有共同的志願,要合和互協,為天下眾生挑起天下米籮。」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