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需要輔具?─專訪新北市輔具資源中心楊忠一主任♫

具備甲類輔具評估員資格的物理治療師楊忠一,投身輔具領域近二十年,說明如何選用輔具。

電動床便於照顧者移動照護臥床者,避免彼此受傷;
電動輪椅輔助中重度障礙人士出門暢行,維持社交互動;
最單純的便盆椅,讓老人家安心於床邊完成如廁大事。
哪些人需要輔具、哪些輔具最適合,由專家分享經驗。

電動床便於照顧者移動照護臥床者,避免彼此受傷;電動輪椅輔助中重度障礙人士出門暢行,維持社交互動;最單純的便盆椅,讓老人家安心於床邊完成如廁大事。

哪些人需要輔具、哪些輔具最適合,由專家分享經驗。

月刊有聲書

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王秀芳臺長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每項輔具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但用錯了,問題就大了!該用卻沒用,或不該用的卻用了,都會有問題。」談到輔具的選用,新北市政府輔具中心主任楊忠一特別提醒,如果貿然使用不合適的輔具,輕則造成使用者不便、不適,重則延誤病情,甚至造成危險。

以輪椅為例,最常見的是後輪直徑二十英寸以上的「手動輪椅」,這種輪椅的大輪上通常附加手推輪圈,讓雙手仍有功能的使用者在不依賴他人協助的情況下,能自行動手推動。由於手動輪椅構造簡單、操作容易,且價格實惠低廉,因此廣為民眾使用,醫院裏的「愛心輪椅」也多是這個類型。

也因為手動輪椅的輪圈較大,且扶手多半是固定式的,使用者無法以仰躺姿勢直接平移到病床上。而後輪直徑僅十幾英寸的「介護型仰躺輪椅」,輪子較小,不會擋到側邊,且扶手為活動式設計,可以拉起來往後收以騰出空間,讓照顧者能方便地將使用者平移到床上,因此較適合全身癱瘓的病人使用。

兩種輪椅各有優勢及適用的對象,若是錯用,則會造成不良影響。好比雙手還能動的使用者,若誤用了輪子小且無手推輪圈的介護型輪椅,無法自己推動輪椅,就陷入喪失行動能力的窘境。全身癱瘓的使用者無法維持直立坐姿,若使用沒有頭靠、不能仰躺的一般型輪椅,也會造成身體情況的惡化。

楊忠一說:「有的長輩坐了幾年輪椅,都不知道可以自己動手推。你給錯了,他就習慣要仰賴照顧者推。」

又以氣墊床墊為例,這種以電動馬達交替充氣的床墊,可舒緩臥床病人皮膚承受的壓力,避免長時間壓迫阻礙血流、產生褥瘡。氣墊床墊適用於無法自行翻身、調整臥姿的癱瘓病人;楊忠一特別強調,「氣墊床墊對於能自己翻身、沒有褥瘡的人是無益的,因為它一直在交替充氣,會干擾睡眠,而且浪費電。」

相對於如輪椅、助行器、病床、氣墊床等行動輔具,使用氧氣機、抽痰機等「醫療輔具」,就得更加審慎。好比氧氣機,依法需要經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確定患者確實需要才能使用。

「家屬千萬不要自己當醫師,不要看到病人很喘就去找氧氣機來用;病人可能需要的是氣管擴張劑或呼吸器來把氣管撐開;有的病人要噴藥、服藥,有的則是要化痰或抽痰。」楊忠一提醒道。

🔎點圖放大)

安全合適才是有用

依照實際的身體狀況選用合適的輔具,「知己知彼,物盡其用」,才能讓輔具成為促進行動能力與身體健康的好幫手。民眾可至各縣市政府輔具中心,由「甲類輔具評估人員」進行專業評估,再購買或無償借用。

楊忠一表示,柺杖、助行器等不須專業評估報告;高背輪椅、電動輪椅等就需要。「我們鼓勵輕、中度的病人來輔具中心,如果是臥床的病人,可以由評估人員到府;只要有輔具需求,不管有沒有補助身分,都可以尋求專業建議。」

民眾可藉由「粗大動作功能分級」,先行檢視有哪些輔具可以維護起居與安全。以情況最輕微的「分級一」來看,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可以自由跑跳,上下樓梯不必扶欄杆,但要注意是否有失智情形,必要時可使用能定位的行動裝置,以避免走失。

而當行動能力弱化到雖能放手行走,但無法跑跳、需要扶欄杆才能上下樓梯時,即進入「分級二」的階段;建議在家中樓梯加設欄杆,並開始使用柺杖、四輪助步車、洗澡椅等輔具,以避免跌倒。

若退化到「分級三」,必須扶著穩定物體才能行走的狀態時,可能就需要用前輪型助行器、便盆椅、輪椅、電動代步車等輔具。

而進入連旁人攙扶都無法行走的「分級四」,或是難以維持坐姿的「分級五」,就可能需要使用高椅背可仰躺輪椅,及電動床、氣墊床墊或懸吊式移位機等特殊輔具。

依分級初步檢視,再請專業人員或醫師評估,當使用者身體狀況及輔具相互匹配,才能確保輔具使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真正減輕照顧者的身心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