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 不只送一根柺杖就好

澎湖慈濟輔具團隊連人帶貨一起上船航向離島,就算暈船也要破浪前行,使命必達。(攝影/顏霖沼)

離島人口老化嚴重,長照及輔具需求也相形龐大;
志工依約為老人家送來助行柺杖,
實際家訪才發現起居安全有隱憂,長輩們需要更多的關注。

離島人口老化嚴重,長照及輔具需求也相形龐大;志工依約為老人家送來助行柺杖,實際家訪才發現起居安全有隱憂,長輩們需要更多的關注。

近十年來,觀光人潮為離島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卻仍不足以化解金門、澎湖等外島少子化、高齡化、醫療資源不均等結構性問題。

走一趟外島地區的市鎮及離島村落,不難發現年輕人外移的情形依舊嚴重,長者獨居或兩老相依者比比皆是,也因此位在外島的慈濟環保輔具平臺據點,任重而道遠。

「本來以為金門的輔具需求量不會很大,但一年下來,超乎想像。」家住小金門的志工洪松柏表示,北區慈濟人去年五月捐贈輪椅給署立金門醫院,當時金門大橋還未完工通車,於是專程從金門本島搭船到小金門,到他家向在地的慈濟人解說介紹環保輔具平臺。去年七月十八日開始運作至今年十月,金門慈濟人已為超過三百戶鄉親提供環保輔具,幾乎每三天就要服務兩戶。

或許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所致,確診者出現肺部損傷後遺症,氧氣製造機從今年上半年起一直供不應求;輪椅、便盆椅、病床等輔具也是需求龐大,每每接獲慈濟花蓮本會轉來的求助訊息,志工便從慈濟金門聯絡處的倉庫或貨櫃取出物件,清潔消毒後再裝上小貨車。如果人員、車輛、物件都能配合上,大約半天就能送抵案家,慢則三、五天內也能送到。

由於需求量很大,輔具團隊難得半日閒,志工王仁戚粗估:「有時兩、三天跑一次,有時一天跑好幾個地方。」並笑稱團隊主力都是「老不休」,大家都一把年紀了,常常搬到腰痠背痛卻不願放棄。「我今年七十六歲了,但也是要做啊!因為鄉親歡喜,我也歡喜!」

志工陳翔景(左)送來氧氣製造機,並教導王清武(右)如何使用。(攝影/蕭耀華)

長輩舒適,晚輩舒心

金門的閩式古厝、南洋式洋樓為數眾多,加上縣政府大力鼓勵居民維修老房子,志工團隊出勤時常在古厝、老房之間的彎曲小巷穿梭,有時還會陷入「迷宮」,要花不少時間才能找到案家,將輔具送達。

此外,當使用者告知不再需要,也要盡快前去回收。家住古寧頭的李先生,才為臥病在床的九十歲老父親辦完後事,稍微平復情緒後,始有多餘心思聯絡志工,把父親用過的二手醫療床還給慈濟。

他先前共向慈濟申請了三張電動床,分別給父親,還有年邁體衰的母親及叔父使用。三位長輩都超過九十歲了,身體退化到無法自理,現年五十歲的李先生毅然捨下正職,全心全意陪伴照顧。

「我的孩子都大了,生活過得去;我平常照顧長輩之外,就是看電視、打零工,找時間睡覺。」李先生雲淡風輕地敘述他人眼中極其辛苦的照顧者生活,孝順的他讚歎,慈濟提供的醫療床能讓長輩過得舒服。「申請後大概三、四天送來,效率很快。用了電動床以後,照顧起來方便多了。」李先生肯定道。

「我感染到新冠肺炎,接著是流感,後來到臺北檢查後要回金門洗腎,結果在機場昏倒,又被送醫,住院三十六天;回金門家裏,竟又送急診住了十六天。」說起不久前這段「死去活來」的經歷,前金門縣身障協會理事長王清武直呼,新冠肺炎太可怕,肺功能尚待恢復,家裏必須放一臺氧氣製造機以備不時之需;王清武的女兒向慈濟提出申請,志工陳翔景親自開車送來並教導使用。

「開機後,一兩分鐘先不要吸,因為機器裏面會有廢氣。目前我調二點五,如果覺得吸不到,再把氧氣量調大。」陳翔景仔細說明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包括供氧時周遭嚴禁火源,氧氣潮溼瓶裏要加純水,不要用礦泉水,以免病人吸入雜質等。

「會長,你現在吸得舒服嗎?」「有!」確定王清武使用狀況良好,陳翔景稍微鬆了口氣。「這可以借多久?」聽到家屬提問,他稍微想了一下,回應道:「他好了就可以還我們。」

晚間在馬公市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倉庫,志工為隔天準備送出的電動床清潔、消毒。(攝影/顏霖沼)

清晨天色漸亮,志工將電動床搬上交通船準備前往離島;事前並用布條綁妥床架,避免搬運時鬆脫造成危險。(攝影/顏霖沼)

克服暈船,破浪前行

澎湖和金門類似,人口嚴重老化導致長照、輔具的需求龐大。但不同的是,現在大小金門之間有金門大橋連接,輔具僅需以貨車載運;澎湖市區和吉貝、望安、七美等離島之間的交通,則仍仰賴船運。

「冬天時,這邊東北季風通常都達到八到十級,甚至是十二級,但急需的我們一定要送。」說到搭船,嫁到澎湖超過三十年的志工陳沛琳還是不免忐忑。不少澎湖慈濟人也是一出港就暈船,但依舊鼓起勇氣,準備好「嘔吐袋」破浪前行。

這一趟來到望安鄉的花嶼,為九十歲的獨居長者劉蔡阿嬤送輔具。雖然老人家在村長調查需求時表示:「只要一根柺杖就好。」但志工認為她需要的不只於此。「您這樣不好啦,很硬耶!」看見劉蔡阿嬤睡在用桌子拼湊成的木板床上,陳沛琳分外不忍,勸請她接受慈濟人捐助電動床。

「我是有床啦!但破破爛爛的,房子還會漏水。」劉蔡阿嬤表示,老屋為杜蘇芮颱風所損,雨水從屋頂一路經二、三樓滲到一樓臥室,把原有的床鋪浸溼了,迫不得已只好搬到客廳,用桌椅拼湊成眠床。

志工們不只當下決定再挑一張電動病床給她用,今天也帶來便盆椅。「您晚上在屋子裏方便就好。來,您坐坐看。」志工許文虎把便盆椅展開,讓劉蔡阿嬤試坐。由於花嶼的老房子多半沒有設置衛浴設備,老人家從年輕到老都使用公廁和公共浴室。志工擔心,阿嬤年事已高,半夜離家去上公廁,萬一半路跌倒或發生其他意外怎麼辦?

馬公到花嶼的交通船,一天只有兩趟來回,志工第一天搭下午班的船到島上後,只能趁著短短不到半小時的泊港時段,「快閃」家訪一下,當日晚餐後就決定,第二天搭早班船再把電動床運過去。

「嘶嘶!」許文虎拿著低壓空氣噴槍,吹掉附著在床架上的灰塵。在船運前一天晚上,志工們來到澎湖環保輔具平臺的倉庫,把要送出去的電動床仔細清理,並噴灑次氯酸水消毒。待朝陽升起,就把床架和床墊搬上貨車,運到碼頭裝船。

去程的一小時算是風平浪靜,到港後,島上居民及海巡人員協助搬運,將電動床順利送到了阿嬤家。

「上下床都從這邊,這個固定起來不要收了。來,頭躺下來。你要起床就按升起,腰就不用太出力了。」許文虎細心地解說,教導劉蔡阿嬤扶著床架、配合柺杖支撐上下床。目睹志工們幫阿嬤整理房子、安放電動床,一位鄰居太太直言:「這張床給她,很好,你們幫對人了!」

婦人細數老人家這一生遭遇的坎坷,結婚後育有兩子,但次子有身心障礙,現在住在安養機構裏。丈夫及大兒子都過世了,媳婦住在馬公,孫子在外地工作,剩她獨居在花嶼,靠政府的補助金生活。「她腰骨不好,又常常跌倒,她如果晚起床,我們就會去看她,有一次叫她沒應門,打電話也沒接,我們開窗一看,發現她昏倒了。」

鄰居太太的訴說反應了劉蔡阿嬤的艱困,但也可看出鄰里之間的緊密連結。若再加上輔具降低起居風險,阿嬤的晚年生活可以更安心、更有保障。

「艱苦也得過日子,快活也得過日子啊!我去馬公住不久,也是要住在這裏。」看著劉蔡阿嬤拄著慈濟人提供的柺杖,一如往常地串門子,和左鄰右舍話家常,志工們終能安心返航,「您要照顧好自己喔!」「阿嬤,保重啦!」眾人祝福道。

劉蔡阿嬤試躺電動醫療床,志工許文虎教導她如何操作以及扶著欄杆安全上下床。(攝影/顏霖沼)

燃眉之急,全力以赴

慈濟環保輔具平臺的服務,目前已擴展到澎湖、金門、馬祖、小琉球及蘭嶼等外島。金門、澎湖兩地的環保輔具平臺已運作超過一年,輔具多半是由臺灣本島北區慈濟人經基隆港、臺北港裝船運抵金門,或從嘉義轉運澎湖。

「運送輔具到澎湖,由嘉義布袋港出發最快,北區的師兄教我們如何接洽、裝櫃。整個資源就可以串起來。」負責船運事宜的志工陳明周表示,嘉義環保輔具平臺去年成立時,就已經承擔支援澎湖的任務,志工都已熟悉繁瑣的船運事務,「有時候我們已經在嘉義裝櫃了,卻遇到風浪影響,船無法開,就要等。」

人力、物力有限,運輸會受到天候影響,外島慈濟人經營環保輔具平臺,比在臺灣本島的志工要「幸福」許多。但也因為能及時解鄉親的燃眉之急,獲得了許多正向回饋。

澎湖志工陳沛琳提到,民眾向縣政府申請輔具,因為排隊的人太多了,經常要等上一段時間,甚至三個月後才拿得到;還有一些重症病人出院居家安寧療護,還等不及領得輔具就離世。

「我們就因應使用者需求,及時把愛送出去,讓他在最後的時間很舒適、很安詳地離開。我也很感恩他們當下第一時間給我們機會。」

談起澎湖環保輔具平臺的運作現況,陳沛琳表示,不管輔具是因為使用者康復或是往生而歸還,使用者本人或是家屬大多滿懷感恩,甚至有不少人因此發心加入志工行列,「因為那一分感動,我們做得再累也是值得。」陳沛琳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