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日 不結怨,結好緣

10.24《農九月‧初十》

【靜思小語】轉心念也轉變人生,不只不結怨,還能化解惡緣結善緣。

法髓中的精髓

上人行腳南下,於新竹聯絡處與新竹區「合心福緣組」幹事、演繹團隊座談,有師兄師姊雖然患病不適,但仍把握因緣投入經藏演繹。上人說,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法則,自己也時常感嘆歲月不留人,不過會再自我教育:即使年事已高,體力衰退,但是心仍要精進,而且比過去更認真。

「我們有因緣接觸佛法,不是一生一世就能有所成就,要經過長遠劫的修行。佛陀也是歷經無數劫,不斷地學習佛法、救度眾生,才能在此生福慧圓滿而覺悟成佛,所以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認識的道理還很多。」

「聽到大家分享入經藏的心得,我真的為你們慶幸,也為你們祝福。《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髓,而經藏演繹更是精煉,煉出精髓。雖然經藏演繹只有三個小時,這三個小時只是蜻蜓點水的一角、一部分而已,卻能看見法髓中的精髓。」

「假如只是誦經,不見得記得住經文,你們投入經藏演繹,一次又一次練習,一句一句用心了解,剛開始是很辛苦,但是法入你們的筋骨中、入你們的心腦中,哪一段音樂響起,你們就可以立刻背誦出來,這是真正法入髓。」

上人說,佛陀說《法華經》之前入定,眉間出毫相光,入無量義三昧,就是把他深心覺悟的精髓,完全集中在心腦而發出毫光,當中有很深的意義。毫光發出去,天地萬物、宇宙之間所有的道理則吸收入心,在佛陀的一念間,散發出廣闊無邊的覺悟智慧。「佛陀的智慧精髓,很值得我們深入去探討,希望大家用虔誠、尊敬的心去研討經文中甚深無量義、無量法。」

上人指出,佛陀說法四十九年,不論是說《華嚴經》、《阿含經》、《方等經》、《般若經》,不分大中小乘,其實都不離《法華經》的真實法,而《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慈濟將《無量義經》的精髓從文字整理到舞臺演繹,再從舞臺普及人間,還有很大的空間要努力。

「慈濟為人間,尤其是為臺灣,幾十年來發揮愛的能量,做了不少利益社會人間的好事。假如大家用心入法,將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世時的歷史與世間的生態,連貫到現在這個科技時代,可以整理出很豐富的真實史料,表達出佛法可以融通不同的社會背景與人間生態。」

「生在這個時代,我覺得很有價值,可以借重科技,把佛陀的精神理念,用各種方式普遍弘傳於人間;只要傳播工具開啟,全球都可以聽到慈濟人的分享,他們走入佛法以後,如何改變自己?每一位的人生轉變,都是能夠教育人間的經典。」上人說,常聽師兄師姊說他們過去斤斤計較,常與別人發生摩擦、起衝突;現在走入佛法轉心念,自己改變了,也影響過去經常與自己發生不愉快的人,或是主動去度這些人。

「與人計較或度人,同樣一個人,但是兩樣情─計較的時候,總是為了我對你錯而爭執、誰也不讓誰,因而結怨、結仇;現在我們學佛、行菩薩道,菩薩要發揮『六度』的功夫,其中就有忍辱,不只要忍讓,還要度對方,接引他同行菩薩道,化解惡緣,廣結善緣。」上人說,菩薩要與眾生結好緣,否則無法度眾生;大家要在人群中不斷地淬鍊自己的修行功夫,現在努力度眾生、結好緣,才能再度未來眾。

上人勉勵大家要用心精進,雖然目前還在凡夫地,人與人之間難免有善緣也有惡緣,不過現在發心入佛門,修行過程中一定要與人結好緣。「入佛門一定要度眾生,否則無法說自己在修行。如果沒有行菩薩道,就無法度眾生;要度眾生一定要入佛法,佛法要吸收,才能用法接引眾生;欲接引眾生,我們就要堪忍一切,堅定行正道,不能有偏差,才能讓受我們接引的人步步跟進,不會走偏。」

地藏王菩薩發大願度盡眾生,連最苦的地獄眾生也要救度。上人說,如果學佛者能自度度人,帶動人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能遠離地獄,減輕地藏王菩薩的負擔;此外,觀世音菩薩在久遠劫前早已成佛,是因為不忍眾生悲苦而倒駕慈航來人間,聞聲救苦。所以這二位菩薩與眾生最親近,地藏王菩薩指引、保護眾生不要犯錯,觀世音菩薩教導人們行善,菩薩都希望眾生善惡分明,去惡向善。請師兄師姊用心讀誦《無量義經》,這是走入佛法、行菩薩道必備的經典;大家要持續精進,法親也要相互關懷與照顧。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