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至二十三日 弘法護法

10.22~23《農九月‧初八至初九》

【靜思小語】道理再好、故事再感人,也要有人分享與弘揚,這是弘法也是護法。

過得精彩,做得充分

日前因病往生的臺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吳弘斌主任父母、妻兒,十月二十二日在簡守信院長等人陪伴下,前來與上人談話。簡院長說,在吳主任對抗病魔的過程中,看到他對家人的愛、對同事的愛、對病人的愛;大家對他的往生很不捨,但也受到他的精神感動。

上人說:「他雖然年紀不大,但是他的生命很紮實,他是好兒子,也是好父親,更是同仁們的好同事,也是師父的好弟子,他這一輩子真的是做得很足夠,只是我們不捨他英年早逝,不過他的人生精華都表達出來了,我們為他祝福。」

吳爸爸說,上人賜給弘斌的法號是濟弘,所以寫了一首短詩送給他─濟世的胸懷歡喜做,懸壺行菩薩道;弘法志堅甘願受,大愛乃慈濟人。簡院長補充,臺中慈院在十月十四日為吳主任舉辦追思會,六樓國際會議廳坐得滿滿,很多裝了人工電子耳的小朋友唱歌送給吳主任,令人感動落淚。相信他換一副健康的身體再來的時候,會繼續發揮這分大愛,走這條為人間奉獻的道路。

上人說:「我行腳到臺中時,也看到他醫過的小病人,有的是天生耳朵聽不見,但是經過吳醫師很用心的治療,讓他們聽到聲音。那群孩子跟他很親近,他一張開雙手,孩子就湧上來抱著他,很溫馨。」

上人表示吳主任的一生,在家庭、在職場、在慈濟大家庭,各種人生角色都扮演得很好,盡到了各種身分的責任,所以大家都很捨不得他;他這一生過得很精彩,做得很充分,相信他再來人間,會出生在好家庭裏,是人見人愛的小菩薩。因為他種了很好的因,結了很好的緣,將來也會是大醫王,繼續完成他行醫的心願,請家屬放心,大家共同為他祝福,讓他輕安無掛礙地乘著好因緣而來。

難行能行,難能可貴

印尼劉素美師姊、郭再源師兄、黃榮年師兄把握因緣,偕同志工及同仁一行四十人,返臺與上人座談,並觀看臺北小巨蛋的《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聆聽師兄師姊分享後,上人開示,認同慈濟的人要更多,才能普遍走入印尼社會,讓整體社會體質提升。

上人說,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危機,印尼經濟蕭條、社會動盪,自己對黃奕聰老先生說,要用愛化解仇恨、撫平傷痛,隨後印尼企業家大力支持慈濟對貧苦居民的救濟,並且親自投入發放、賑災等慈濟行動,以大企業家的大影響力做慈善,二十多年來對印尼社會的貢獻,真正做到安邦定國。

雖然曾經有過民生凋蔽、困苦不堪的景象,還有雅加達大水之後,慈濟人前往勘查,看見紅溪河髒污,違章住戶在髒水中生活的景象,這些都有錄影畫面,與現在的繁榮整潔景象相較,實為天壤之別。

上人勉勵印尼慈濟人,「英雄不怕出身低」,不要顧忌別人看到過去落魄的一面而不願提起,反而要坦露一切,讓人知道如今的風光亮麗,是許多人合和互協,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奉獻而成就。

為了整治紅溪河而為違章住戶興建的金卡蓮慈濟大愛村,以及金卡蓮慈濟大愛學校,徹底改善許多家庭的生活。上人說,最早入學的這群孩子已經出社會,為社會運作注入一股堅定的力量。所以,對的事,就要很用心去做;探討每個國家的歷史,都有興與衰,如今印尼的繁榮不可缺少企業家對社會的貢獻,這是很值得讓人學習的典範,真實的歷史可以教育人間。

上人教師兄師姊盤點過往,「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不要忘記最初在印尼開拓、耕耘志業的幾位師兄師姊,尤其像創立金光集團的黃奕聰老先生等大企業家,在社會上已經很有成就,願意如此親力親為做慈善,實在難能可貴、難行能行,這就是人生的價值所在。

「若說多富有、權位多高,這些我不大在意,最在意的是,平常人沒有辦法做到,而他們願意投入去做,發揮愛的能量。印尼可以轉變得這麼快,而且才二十多年,四大志業就建設完成了,做得比師父在臺灣更好,我真的很讚歎,因為你們合和互協,相敬相愛、相互勉勵,真正安定了社會,所以功德無量,要長久保持。」

下午一時三十分搭車至臺北小巨蛋觀看經藏演繹。傍晚五點半返回。

經藏演繹,莊嚴法會

十月二十三日,訪客分享昨天觀看經藏演繹後的心得,上人說,在演繹中看到慈濟早期的影像,或大動員在國際間賑災的畫面,一幕幕都好像才剛發生不久,但其實已經過了幾十年。臺上所能呈現的,只是慈濟五十八年歷史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了解慈濟的人看了很感動、很入戲,不太知道慈濟歷史的人,也會讚歎臺上二個藝術團隊及表演藝術家的表現。

上人說,唐美雲歌仔戲團與優人神鼓專心致志投入經藏演繹,每一位都很真誠,尤其二個團隊的創辦人都皈依了,更能融入慈濟情。「他們對慈濟很了解,真誠的心用肢體語言表達,尤其這麼多入經藏菩薩,幾百人、上千人能夠合和互協,動作很整齊,看了真的是很感動。」

上人提到早期臺灣民俗有「五年二醮」之說,「建醮」是為了祈求平安,期間整個區域的民眾都要素食,禁止屠宰。為了經藏演繹,所有的入經藏菩薩亦皆茹素,而且是長達好幾個月,有人因此決定此生都要茹素。「慈濟人視經藏演繹為莊嚴法會,人人的心很虔誠,而且慈濟人是走入人間幫助苦難的菩薩,這分虔誠心很純粹,所以這麼多人才有辦法這麼整齊。」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臺北慈濟醫院主管同仁分享參與經藏演繹心得,吳福川、黃秋良師兄等人分享在新店這片土地建院過程,以及志工在簡陋鐵皮屋帶動工地人文的溫馨點滴。上人說,醫院還沒有蓋之前,志工活動的空間很簡陋,不過大家都很歡喜,因為臺北要有慈濟醫院了!師兄師姊們盡己所能而付出,且積極勸募建院基金,得到很多民眾的愛心響應。

「吳居士(吳福川師兄)的同修(徐潤蓮師姊,已往生)也是菩薩,她在這片土地要開始動工,就來照顧工地,一群慈濟人在簡陋的環境裏守護著,把內外空間布置得很有人文,邀請鄰里居民來參訪,他們用心導覽,或是分享慈濟故事,勸募愛心。所以這所醫院真的是很有愛的醫院,這分愛是慈濟人從這片土地還是荒蕪一片的時候,就帶動出來了。」

上人期勉同仁們與慈濟委員、慈誠多互動,多聽分享,多了解過去的慈濟歷史,以及慈濟人為人間、為大地的付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理再好、故事再感人,若沒有人說,真相就被道聽塗說的謠言掩蓋。親身經歷過這段慈濟歷史的人要多分享,把典範弘揚出來,這也是在護法。

上人說,慈濟人修六度萬行,真誠布施身心力量,做到「頭目髓腦悉施人」;慈院同仁都有醫療知識,參與經藏演繹,對這些經文詞句感觸更深。即使經藏演繹圓滿,大家仍然要持續深入體會《無量義經》的道理。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