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至三十一日 食事為大

5.30~31《農四月‧十九至二十》

【靜思小語】推動生命教育,不要貪口欲而傷害動物,也是防止病從口入。

負起大責任,付出大動作

疫情當前,自護披甲;守城擋敵,務必相顧;觀前顧後,莫有疏漏;疾疫如敵,前衝後援;守護生命,守護著愛;天降大任,承擔責任。

──上人手札

五月三十日,上人聽取醫療防疫會議報告後開示:「這些日子以來,日日與慈濟醫療志業主管們開視訊會議,眼看各院為疫情忙碌,醫護同仁勇於承擔,即使身心疲倦,依然身體力行,守護著生命、守護著愛,全心投入救治染疫者,實在很辛苦,看了內心很不捨!」

上人形容疫情當前,醫護如戰士上戰場,必須自護披甲,並且相互顧及,才能守好城門,擋住敵人侵犯;也唯有醫護都平安,提高防護力,才能照顧好身有疾疫的人。慈濟志業四大合一,醫護在前線衝鋒陷陣,慈善與人文志業就得做後援──慈善志業源源不絕地援助前線所需物資,人文志業則須發揮智慧,使前線的人安心愉快,使沉重的壓力稍減。

上人說,人文志業要發揮媒體傳播力量「報真導正」,讓社會大眾知道慈濟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炫耀或得人稱讚,而是讓關心的人有正確的認知,最重要的是為後世留下歷史。「歷史都是在說什麼人做什麼事,我們付出多少資金、物力,這就是人事物;將我們真誠的付出留下來,而且現在做、現在說,立即有人見證,對後世來說就是最真實、最珍貴的歷史。」

「對於醫護守護病患的辛苦、照顧病患的溫馨故事,人文志業盡到報導的責任,是對醫護的鼓勵打氣,也是讓社會安定的力量,同時留下歷史見證。不要小看這波疫情,這是人類造作的殺業在反撲;當今社會資訊發達,人文說該說的訊息,就能導正人心,警覺病從口入的道理。」

上人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不只是在最前線的醫療同仁,防疫人人有責,人人都要承擔起天下大任,發自內心的虔誠推動齋戒茹素。要真正負起大責任,就要付出大動作,盡心盡力達成使命,像慈濟人一樣,甘願做、歡喜受,愛的能量不斷付出。感恩每一位主管同仁,祝福人人平安!

忍一時無奈,換全家平安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馬來西亞確診病例也持續攀升,五月二十九日就通報新增九千零二十起確診病例,這是連續第五天創下單日新高紀錄,全國累計確診總數達五十五萬八千多例,逾二千五百人染疫死亡。

馬來西亞雪隆及馬六甲慈濟人透過網路視訊報告會務並分享心得之後,上人請德勷師父代讀慰問信──

慈濟菩薩:吉祥平安!平安,是人人最期待的,然而,新型冠狀病毒持續在全球迅速蔓延,有二百多個國家地區染疫,確診人數超過一億七千萬人,往生人數超過三百五十萬人,當今天下災難偏多,地水火風災情不斷;加上疫情持續流行,證嚴內心「憂極難言」!

這波疫情還要持續多久?還要如何延伸下去?感覺還看不到盡頭,擔憂、感傷已不足以形容,為了防止疫情擴大,必須停止一切群聚活動,人人遵守「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

面對這場嚴峻的戰役,醫護團隊、警察、消防等,第一線人員十分辛勞;不幸感染確診,或隔離檢疫者,甚至是健康的人,大家內心皆惶恐不安,生活也有許多不便。但居安思危,忍得一時的不便與無奈,做好自我防護,自愛愛人,才能換得全家、全社會的平安。

此時此刻,大家最需要的是安定的心,在疫情期間,在必須居家避疫的時空中,要好好地停看聽。停止活動不外出,佛法、善法則要多看、多聽;就如惡業要停止不再造作,舊法新知的善法則不能斷絕。期待要打開心門,讓佛法走入我們的心門,滋潤我們的慧命。打開心門開啟智慧門,那麼師徒之間就從來沒有分離過,分秒都是共處一堂!

這波疫情非人能擋,如何能消弭疫情災難?唯一的靈方妙藥,就是要戒慎虔誠推動生命教育。尊重一切生命,不只是人命,還要尊重動物命,這是最虔誠完整的愛。食事為大,藉著這波疫情,推動食的教育,勸導非素不可,這就是「大哉教育」。

證嚴唯有一片真誠的心,呼籲全球慈濟人愛心點滴匯聚,同心共濟弭災疫。不論富貴貧窮,生命同樣脆弱,秉持「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信念,慈濟源自臺灣,將愛的能量擴及全球一百二十四個國家地區。感恩全球慈濟人克服一切困難,即時提供防疫物資及生活濟助;讓大愛包容地球村,讓善的循環遍布全世界。

「大哉教育益群生,行善人間致祥和」,這一波疫情是大自然給人類無形的大哉教育;唯有凝聚更多的善念,以戒殺護生的方式止災息厄。祈願人人表達一分虔誠的力量,敬天愛地,尊重生命;行善造福,茹素推素,為天下祈福,才能消弭疫情。

祈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無難!虔誠祝福人人平安,家家吉祥,福慧雙修!

「這封信,就是師父想要對全球慈濟人說的話。希望慈濟人都要謹慎做好防護,最好是人人素食,中斷口欲的食物鏈,防止病從口入,也不要因為貪口欲而傷害動物;人類為了口欲造了很重的殺業,現在被業力反撲了!假如人心還不覺醒,以後的災禍真的難以抵擋。」

上人說,消弭災疫是天下眾生共同的責任,要持續推動與宣導,讓社會大眾對茹素有正確觀念,並且樂於響應;全球人都有戒慎虔誠的一念心,透過茹素的行動表達出來,籠罩全球的災禍才會快速過去,人們的生活、工商業的運作才能回歸正常。

無盡的思念,生命的貴人

曾任臺大醫院院長,擔任花蓮慈濟護專第一任校長的楊思標教授,在五月二十六日下午因病往生,享嵩壽一百零一歲。楊教授的一生如同一本百年臺灣醫學史,他首創胸腔內科,也是發現臺灣第一例肺癌的醫師;在六十九歲從臺大退休以後,楊教授應上人所請,擔任慈濟護專校長,並且持續在花蓮慈濟醫院投入教學門診將近三十年,教育醫學生、醫師,直到九十多歲仍然沒有休息,於二○一八年榮獲醫療奉獻獎,醫療教育典範永垂不朽。

五月三十一日志工早會,上人談及與楊思標教授相識三、四十年,楊教授對慈濟醫療、教育志業的扶持與協助,自己永遠感銘於心。花蓮慈院籌建期間,除了有杜詩綿、曾文賓二位臺大醫院副院長用心投入,也有時任臺大醫院院長的楊教授全然支持、給予建議;到了慈院第一期工程即將完工時,院內行政、醫療同仁的招募又是一大難題。

「為了讓醫院建設完成以後可以即時運作,有很多瑣碎而繁雜的事務要做,很需要他的幫助,他都是義不容辭,介紹某一科的主任、哪一位有哪方面的專長,可以協助慈濟醫院運作等等。醫院啟業三年後,我們籌畫蓋護專,他也繼續支持,幫助工程完成,趕上招生的時間。但是當時還不知校長在哪裏?他也義不容辭地承擔第一任校長,這分情很令人感恩!」

「楊教授、杜院長、曾院長,都是從籌建花蓮慈院開始,就義無反顧地投入與支援醫療志業,緊接著支持教育志業的成立。我何其有福,能得到在臺灣醫界舉足輕重,人人尊重的這幾位來協助與投入。現在他們都不在了,我怎能不想念,怎能忘記他們?他們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支持著我,也造福人間。」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各地慈濟醫院嚴陣以待,臺北慈院首當其衝。上人不捨全院同仁日日消耗大量精神、體力,仍以守護生命為先,也感恩慈濟志工全力支持醫療志業,並因應各地方政府防疫所需給予多方補給,以真誠的心行善付出,互愛互助的人間很美!即使在疫情陰影下,仍能看見真、善、美的人性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