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減少外出 提高關懷力度

從去年元月下旬臺灣出現首位新冠肺炎本土病例,
慈濟防疫行動就不曾停過,
今年五月疫情轉趨嚴峻,民眾減少外出以防止感染擴大,
慈濟立刻調整慈善作為─
援建社區或醫院戶外篩檢站提升快篩量能;
提供弱勢學子居家線上學習設備;
並打包「安心生活箱」協助部分家庭紓困;
只要社會有需要,慈濟一直都在。

從去年元月下旬臺灣出現首位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慈濟防疫行動就不曾停過,今年五月疫情轉趨嚴峻,民眾減少外出以防止感染擴大,慈濟立刻調整慈善作為─

援建社區或醫院戶外篩檢站提升快篩量能;提供弱勢學子居家線上學習設備;並打包「安心生活箱」協助部分家庭紓困;只要社會有需要,慈濟一直都在。

「慈濟的防疫行動,算算超過五百天了,我們沒有停止過。」去年元月二十八日新春大年初四,臺灣出現首例本土案例,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回憶,從此每天上午在靜思精舍召開「慈濟全球防疫協調總指揮中心」會議迄今,四大志業主管因應全球疫情蔓延、變化滾動式商討應對之道,並陸續針對臺灣口罩緊缺製作布口罩應急、提供居家隔離者安心祝福包、補助受疫情影響的家庭或學子等。

由於臺灣防疫得宜,去年疫情相對穩定,全球慈濟人動員資源和能量幫助海外疫情最重災區。直到今年五月臺灣疫情轉趨嚴峻,慈濟將焦點轉回,每天上午八點準時連線進行防疫會議,日日有所行動。醫護人員的身影在病房或篩檢站奔走,警消及國軍擔起維護社會安全的重責,不分晝夜值勤,慈濟志工以精簡人力馳援第一線防疫人員及弱勢族群,遵守聚眾人數限制,一波波供應防護裝備、生活物資、致贈急難救助金等。

臺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急診室外,醫護人員為民眾採檢。在多個疫情熱區,快篩名額幾乎是「秒殺」,也反映了醫護、警消第一線人員所承受的壓力。(攝影/蕭耀華)

長期關懷社區員警的志工翁千惠分享,雖然待在家防疫,但不應該一直活在恐懼中,而是要轉念:「自己可以做什麼?多為社會付出些什麼?」於是她主動詢問警消需求,並且整合「慈濟警察消防暨眷屬聯誼會」資源,召集少數人力遵守防疫政策,戴上面罩、口罩做好防護,以專車將防疫必備物資運送給前線人員。

針對慈濟長期照顧的弱勢家庭,除非發生迫切需要,志工原則上改為電話關懷;僅北區部分,志工在五月中下旬就撥出五千多通問候電話。此外,高雄製作防護面罩的地點,彈性由靜思堂轉換為志工自家住宅,一切「愛的行動」在無常下,依然如常地「讓愛傳出去」。

慈濟於臺南市新化體育公園(中圖)及松柏育樂中心(下圖)援建捐贈兩座組合屋篩檢站,工作人員冒雨趕工提早兩天完成,日後增加社區篩檢量能外,也提供醫護人員舒適安全的工作環境。

雪中送炭補不足

防疫政策規定餐廳停止內用、全數改為外帶,志工與理念契合的餐廳合作製作愛心餐盒持續推素。臺北市慈濟志工紀雅瑩說明,為了鼓勵第一線「戰『疫』部隊」,他們與慈友會、北區慈濟榮董團隊集資與有意願的餐廳洽談合作,連續十四天免費為辛苦的防疫人員送上便當。位於臺北東區的一間餐廳顧問即分享:「期望充滿植物性飲食力量的餐點,能帶給大家滿滿元氣與活力。」

收到「愛心餐盒」的臺北慈院也有溫馨回饋,專責病房護理長陳美慧在卡片中寫道:「收到您們護送給防疫醫療團隊的午餐,不僅溫飽幸福,更有挺進防疫的動力,我們非常感動;餐餐美味五行素食,讓葷食的同仁也能餐餐期待素食。感受到您們用心、用愛灌注我們的心田,有您們真好!」

紀雅瑩也有感而發地說,看到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長時間工作,飲食無法正常也難以如廁,「一個起心動念,『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就是讓他們卸下『戰袍』的時候,馬上有東西可以吃。」她也希望,在帶動茹素護生、少殺生時,讓人人的愛心湧入,虔誠祈求疫情早日消弭。

各縣市員警忙於協助疫調、勸導民眾戴口罩,還有日常的取締、巡邏、處理交通事故或治安案件,常得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大眾,染疫風險高,志工旋即送上防護衣、手套、酒精等,提供他們在值勤時能夠多一層安心。

全臺需要篩檢的人數激增,各地檢驗站量能出現不足,地方政府紛紛提出增設組合屋篩檢站的需求,慈濟仔細評估場地大小,並迅速找到長期配合的廠商,量身訂做出適合的篩檢站,統計至六月中旬,已陸續在十一個縣市搭建二十五座。

在臺北巿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援建的組合屋,是有二十四坪大小的高規格篩檢站,還包括有等候區、停留觀察區等;負責這項工程的慈濟基金會營建處專員鄧乃仁說,雖然廠商人力短缺,但知道社會的需要,為了趕快搭建供應,連日加緊速度叫料、進貨、加班組裝。同時間,慈濟也在臺南協助搭建篩檢站,營建處和施工人員冒雨在不到五天的時間,完成位於新化體育公園及臺南松柏育樂中心停車場外的兩座組合屋,供臺南市衛生局使用。

全臺疫情升溫,警消出勤次數急遽攀升,防疫物資需求也大增,慈濟致贈面罩、手套。(上圖攝影/丁月娥、下圖相片提供/劉寶菊)

弱勢家庭有幫手

五月十五日雙北疫情升至三級警戒,呼籲民眾減少外出;新北市社會局考量弱勢族群外出採購不便、甚至失去收入,於是在第一時間聯繫慈濟,討論社福中心所需的物資需求。慈濟立即啟動採購,並在四小時內打包、裝箱完成,在五天內就將一箱箱裝有香積麵、餅乾、《靜思語》等多達十多樣資糧的「安心生活箱」,及每戶十公斤白米往北輸送,運達新北市三重區社福中心等地,並由社會局社工人員負責發送給轄內弱勢家庭。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專委黃逢明感動地分享,每個安心生活箱都悄悄改寫了一個家庭原本的故事─隔代教養、擔憂無米可炊的奶奶,因為可以讓孫子在經濟中斷期間吃好吃飽而寬心;因為親人確診需要全員居家隔離的家庭,不經意地拿起《靜思語》翻閱時,懸著的心也慢慢安住。

黃逢明也深信,一線的社工員發送每個安心生活箱,都確確實實地改善了一戶戶困難家庭。疫情嚴峻下,政府與民間的攜手合作及對服務弱勢的堅定,是他認為最感動的事。

教育部宣布,五月十九日起全臺全面停課不停學。慈濟志工電話關懷後,發現許多低收入家庭學子沒有電腦設備無法線上學習,甚至只能以小小的手機螢幕參與課程,非常吃力;因此在志工與慈濟社工人員實際評估後,決定補助購置筆電的費用。

慈濟基金會北區社工師陳宜適舉例,有個案的女兒就讀高職廣告設計科,家中沒有電腦,常借用同學的筆電做作業;學校老師看到學生認真向上,不忍而向慈濟志工提報,志工協助挑選設計專業適合的電腦,幫助她在疫情期間線上學習無慮。

社工師魏伶娟也提到,慈濟志工在電訪關懷長期照顧戶近況時,也會多問幾句:「工作有沒有受到影響?」、「小孩子在家上學有沒有困難?」、「生活過得還好嗎?」而不少新住民、隔代教養家庭經濟受到衝擊,無法適時提供孩子學習資源,志工整理自己家中舊筆電,可快速捐給需要的關懷戶子女,且協助申請補助,安裝為期三個月的寬頻網路,讓孩子安心就學。

另外,長期關注教育議題的臺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與團隊發現,疫情間全臺有近兩萬名弱勢學生在家無法上網,於是便與慈濟合作,尋找4G網路分享器資源,過程中包括旅遊業者KKday及jetfi桔豐科技公司一起協助;慈濟匯集一萬五千個分享器並租用兩個月,六月七日緊急寄送給各縣市教育局,無償提供弱勢家庭所需,讓學童們有更順暢的線上學習環境。

三級警戒延長至六月底,考量到即將迎來兩個月的暑假,期間孩子們「停課不停餐」,慈濟六月十一日先與基隆市政府合作,預計提供基隆市兩千餘個弱勢家庭「安心寶飽箱」及「健康蔬果箱」。「安心寶飽箱」物資與「安心祝福箱」類似,「健康蔬果箱」則將就地採購、照顧當地農民,七月、八月會各配送一次,目前也與其他縣市研商援助中。

「我收到不少人詢問:這波疫情中,慈濟在哪裏?我回答,慈濟一直都在,而且是手停不下來、人也忙不過來。」顏博文說,防疫與紓困持續中,期間為弱勢族群準備的「安心生活箱」、為居家隔離者送上的「安心祝福包」,從物資調度到打包都是大工程,此時志工無法動員,沉重的打包工作,多數由靜思精舍常住師父及花蓮本會同仁承擔,「靜思精舍真的是全球慈濟人的後盾!」

顏博文表示,慈濟實實在在地做事,堅持信己無私、堅持信人有愛、堅持希望,「六月中旬統計,慈濟捐贈的防疫及紓困物資已經超過二百多萬件,這個數字可以告訴我們,我們的手從來沒有停過。只要疫情沒有減緩,慈濟的防疫援助行動不會中止!」

🔎點圖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