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 警覺世間如火宅

5.10《農三月‧二十九》

【靜思小語】世間如一座大宅,無人能偏安一隅,支援他人等於保護自己。

宗教合力導正向

靈醫會海外救助CADIS執行長黃浩然神父、聖母醫院李麗秋主任到精舍拜會上人。去年年中,透過呂若瑟神父牽繫因緣,慈濟將紓困物資經由印度靈醫會協助,送往印度南部四個村莊救助貧戶,黃神父此行也轉達呂神父對上人的感恩之意。

上人感嘆表示,這次瘟疫實在是這個時代的一大劫難,病毒擴散到全球,雖然難免覺得驚惶,但是再怎麼恐懼也沒有用,要以宗教的力量,為人心指引正向,帶動大眾虔誠祈禱,而且要以實際行動表達虔誠,就是齋戒茹素。過去臺灣民間習俗,要祈安就要戒殺茹素;如今面對嚴峻的疫情,要勸大家茹素不殺生以祈求平安。現在大家也害怕病從口入,既然已經知道許多傳染病的病原體來自動物,就要趕緊戒殺、齋戒,不再吃肉,表達出最至誠的愛。救人不能等,行動要積極,心念虔誠也要快速表達,藉以淨化人心。

上人希望結合各方力量,儘快讓極為需要的人得到相關物資,「慈濟人和我一樣,都想要快速付出,做好預防,但願疫情快速消弭。我常說,臺灣很有福,目前還平安,但是未來是未知數;說是去救人,不如說是為了自身而做防護,只要其他地方平安了,自己就真正得到保護。」

將消費轉為行善

聽取慈濟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眾生有情,凡夫「迷有情」、菩薩「覺有情」,而全球慈濟人都有不忍眾生受苦難,無私付出的「覺有情」菩薩精神,有志一同、方向一致,是很難得的因緣。

上人「為佛教,為眾生」而盡此生努力不懈,創立慈濟雖然都是「為眾生」而付出,同時亦實踐佛陀教法,彰顯慈悲喜捨的佛教精神,啟發人人的愛心善念。「佛陀走入人群,隨應眾生根機,廣設方便循循善誘,才有辦法說出內心的法。《法華經》:『大慈悲為室,柔和忍辱衣,諸法空為座,處此為說法。』就是因為慈悲,所以說法救度眾生,『慈悲室』就是眾生所在的世間;佛陀是投入人間為慈悲父,把慈悲室當作一個家,是大宇宙的大家庭。」

「《法華經》的〈火宅喻〉,火宅也是一座大宅;老舊的大房屋已經很破敗,甚至已經起火了,孩子還在裏面玩火,覺得很好玩,不願意出離。現在的人不就是這樣嗎?『迷有情』,有欲念的情、污濁的情,被情絲糾纏,愈纏愈緊,深受世俗的事業、家業所苦。世間的這個家,過去很空曠,現在人口多了,空間相對狹窄,也惹來更多煩惱。」

上人形容自己是火宅中的頑固分子,並不是像頑童見到屋子起火了還在玩火,而是看見角落著火了,非要投入救難、滅火不可。「說好聽的是勇敢,但是理智判斷起來,確實是自不量力。幸好經過五十多年,慈濟在重重困難中一路走來,『十在心路』雖然是莫拉克風災時有感而發,也是這五十多年的心路歷程。」

「印度疫情嚴重,但是此時慈濟人到達不了,只能借力使力,盡力支持當地團體,用感恩、尊重、愛相互勉勵。我們運送防疫物資,保護靈醫會人員走入醫院付出,讓他們也得到鼓勵。」上人說,靈醫會的神職人員與工作人員、義工明知此時進入醫院會冒著很高的風險,但是他們義無反顧,抱著「棄命必死」的決心而去。

「人有二十難」其中之一是「棄命必死難」,因為凡夫的迷情都是貪生怕死,而靈醫會人員負起使命,將知識轉為智慧,要發揮生命的價值,在人們最需要的時候勇敢投入;慈濟是抱著感恩心全力支援,並且虔誠為他們祈禱平安。

上人也提到,假如國際間的疫情遲遲無法平息,臺灣也難偏安一隅,畢竟現在交通便利,不知看不見的病毒隱藏何處。更期盼慈濟人再接再厲淨化人心,人心要有信仰,但是不能迷信;要求天下平安,病毒消失,就要去除無明,讓般若智慧現前,才有辦法消惡業、增善福。

「要造福才能得福。許多國家的本土志工懂得這個道理,即使本身很貧窮,也願意捐出銅板,或是捐出食糧,點點滴滴積存慈善力量。同仁們也可以養成每天投竹筒的習慣,天天反省自己是否又有無謂的消費?不如將消費轉為行善助人的力量,這就是懺悔。懺悔則清淨,清淨則能增長智慧,有了智慧才懂得造福,能夠福慧雙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