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猛爆 跨國蔓延 搶救生命呼吸間

防護服及防護帽、鞋套等物資,五月底運抵尼泊爾加德滿都。

印度五月就超過九百萬人染疫,堪稱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最猛爆的疫情;悲劇不只如此,病毒蔓延周邊國家,醫療機構嚴重「缺氧」,病患命在旦夕,必須搶救這迫切的危機……

時至年中,臺灣超過一萬一千人確診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三級警戒持續延長。但看全球情勢,當下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仍是南亞的印度。

根據印度官方統計,今年五月一整個月,新增高達九百零二萬人感染,近十二萬人病歿。在疫情最高峰時,每日新增確診人數逾四十萬,一天之內就有四千多人不幸病故,堪稱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以來最猛爆的疫情。

變異病毒株快速傳播,醫療量能在四、五月間崩潰,幾大佛教聖地,如菩提迦耶、鹿野苑、靈鷲山,以及鄰國尼泊爾的藍毗尼,無一倖免;首都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等大城均成重災區。疫情擴散各省,十三億多人民迫切的危機,甚至會影響到全球抗疫行動的成敗。

印度是世界最大的新冠疫苗生產國,COVAX(全球疫苗取得機制)獲取的疫苗,大多在印度製造。在確診與死亡人數暴增、疫苗嚴重短缺之際,印度政府下令國內製造的疫苗限制出口,近百個仰賴COVAX機制取得疫苗的國家,旋即陷入「手無寸鐵」的防疫困境。因此要戰勝新冠病毒,絕不能忽視印度當下的險情。

慈濟在加強力度守護臺灣本土的同時,也增加了對印度與周邊國家尼泊爾、斯里蘭卡、柬埔寨、孟加拉、不丹、寮國共七國的援助,搶時間要把救命物資送進疫情重災區。

跨國整合  調度馳援

援助七國物資由海外慈濟人協助採購、運送;新加坡慈濟人將醫療物資裝上貨櫃,準備運往柬埔寨(圖1)。五月底假日一批慈濟援助物資抵達尼泊爾機場,政府特准當地慈濟志工就地接貨清關(圖2)。

協助慈濟進行紓困發放的南印度色拉傑寺急需防疫物資,五月中旬接到慈濟捐贈防護衣、消毒噴霧、抗菌手套、血氧機、抗菌口罩等(圖3)。

「供氧」印度
力挽呼吸衰竭

「最近每日平均收治兩百五十到三百名有疑似症狀的病患,其中約一百五十人必須住進加護病房,但每天只有二、三十人能平安出院,因此醫療負擔非常沉重。目前最需要製氧機!」

慈濟大學姊妹校、印度SRM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拉菲庫瑪醫師(Dr. Ravikumar)透過視訊求援,反映了疫情高峰時,重症病人暴增,醫用氧氣供應不足的危機。因為醫療機構嚴重「缺氧」,許多民眾為了搶救呼吸衰竭的親人,不惜花費巨資,到黑市購買來路不明的瓶裝氧氣,買不起、得不到氧氣的人,只能看著親人痛苦失去生命。

一幕幕疫情下生離死別的情景,成為最令人揪心的畫面。重症的危急,命在旦夕已不足以形容,更貼切的說法是生命在呼吸間。

因應印度及周邊國家迫切的需求,慈濟為七國八十八個宗教、慈善、醫療等機構提供包含製氧機、氧氣鋼瓶、呼吸器等,並預計援助十座醫院用氧氣儲存槽。對於承辦採購、運送工作的慈濟團隊來說,這些醫療器材、設備是陌生的專業領域,所幸緊要關頭,有高人指點。

由於呼吸衰竭的病人,缺氧幾分鐘就可能死亡,所以醫院必須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提供氧氣,因此醫院用氧氣儲存槽,儲放的是超低溫的液態氧,之後再經過解凍氣化、管路輸送給病房使用。採購、使用,都涉及醫療專業,援助團隊獲得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指導,依照不同醫院的病床數及其他需求,採購適合的設備。

「非常感恩高雄的侯哲宏先生,他提供了六百支四十七公升氧氣鋼瓶,也感恩潘機利、黃建忠等高雄志工的幫忙接洽。」負責印度援助工作的慈濟聯合國事務工作小組黃靜恩表示,五月上旬接到印度國際佛教聯盟(IBC)的請求,希望慈濟能提供兩千支氧氣鋼瓶應急。在高雄專營醫材、化工、五金材料批發的實業家侯哲宏,了解慈濟要做的事後,立即撥出能夠調度的氧氣鋼瓶,搶時間救命。

為了把六百支氧氣瓶及時海運送至印度首都新德里,侯哲宏和員工們於五月中旬開始點檢、加班,終於如期趕在五月二十四日上貨櫃,六月初送往印度。儘管完成任務後,大家都累到直呼:「不行了!」對於幫得上忙,仍感到滿心歡喜。

氧氣鋼瓶之外,製氧機的籌獲、運送,也是快節奏進行。至五月底為止,慈濟已將一千臺製氧機送進印度境內,其中兩百臺送抵西部大城孟買,由本土慈濟志工普明(Pravin Bhalesain)負責收貨。兩百臺機器中,有二十臺調撥給東北部大城加爾各答的天主教仁愛傳教修女會(Missionaries of Charity),八十臺送至南印度供靈醫會SNEHA Charitable Trust慈善組織使用,剩餘的一百臺則交由當地ABM佛教組織運用。「對方收到後,辦了一個祈禱儀式,希望佛教給大家更多的力量,普明師兄也向當地佛教人士、實業家宣導『非素不可』。」黃靜恩補充道。

在卡納塔克省(Kar-nataka)班加羅爾巿(Bengaluru),本土志工格里士(Girish Shenoy)以一己之力進行紓困發放,今年第二波疫情爆發時自購氧氣瓶,到氧氣供應站排隊灌氣,然後免費提供給貧窮病患使用。他在六月初收到慈濟提供的十臺製氧機,搭配善心人士捐贈的發電機,隨即組成新的氧氣供應站,發揮更大的救人能量。「一點一滴,我們在地的菩薩也都起來了。」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熊士民欣慰地說。

而送至印度最南端坦米爾納杜省(Tamil Nadu)的兩百臺製氧機,則是受到當地政府與人民的熱烈歡迎。不僅省議員親自迎接,民間賢達也對慈濟承諾,會確實把製氧機送達有需要的醫院。「他們都不是慈濟人,只是知道上人和慈濟做什麼,就決定跟我們一起合作!」黃靜恩感動地說。

照顧病患
神職人員自願入院

其實對印度的紓困援助,早在二○二○年四月就已開始;三月起的首次封城一延再延,赤貧底層民眾手停口停,生活無以為繼,本著「信己無私,信人有愛」的信念,慈濟糧食紓困行動把大部分在印度的收貨、採購、發放等事務,委託給當地仁愛傳教修女會、靈醫會、藏傳佛教寺院等組織的神職人員與志工,讓他們替無法到當地的慈濟志工,把物資發放給弱勢貧民,將必要的防疫用具送抵醫療第一線。

紓困物資包含米、油、鹽等食物,還有口罩等個人用防疫用品,以能滿足受助戶一個月的生活所需為基準。截至今年四月,糧食紓困已有十九萬戶次,約九十四萬人次受惠。

今年四月印度第二波疫情猛烈爆發,貧苦民眾困境更甚去年。修女、神父們把自身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在街巷、醫療院所,日日服務窮人及病患。

「疫情已經這麼嚴重了,你們為什麼還要走上街頭?」「我們不幫助這些貧民,誰來幫助他們?做多少算多少。如果生命走到了盡頭,我們會回到天主的身邊。若還有一口氣留著,那就善用每一天為苦難的人付出。」對於數千公里之外,慈濟人的提問,仁愛傳教修女會修女們,給出了令人動容的答案。

同樣的,位於南印度的靈醫會成員們,也做好隨時犧牲奉獻的心理準備。今年四月下旬,第一批神父、修女穿上慈濟人捐助的防護裝備,進入住滿確診病患的醫院服務,支援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他們要幫病人餵食、打掃,甚至要處理大體;進去之前,都經過很嚴格的訓練,自己也要立下類似我們華人所說的『生死狀』,聲明一切都是自願的。」對於靈醫會神父、修女以及青年志工,自願投入艱困的醫療現場服務病人的作為,負責聯繫的黃靜恩既不捨又擔心。得知成員們抱著「只進不出」決心的訊息,上人哽咽回應:「不可以,不可以讓他們沒有機會出來……一個都不能少。」

靈醫會在五月十七日傳來令人欣慰的訊息,四十位神父、修女及志工完成第一階段、為期三週的兩間天主教醫院第一線服務,第二批接續進入三家天主教醫院,截至六月上旬,雖有少數染疫,但皆能平安歸來。靈醫會巴必爾神父(Father Baby Ellickal Mi)來文中提到,「對於慈濟的跨宗教援助,只有感激及感恩,感恩上人及慈濟人,不分宗教,一直支援印度靈醫會;在印度的靈醫會,只會做的更多,不辜負上人及慈濟人所託。」

「不管是醫護人員、神職人員,站在第一線的時候,他們就要披起戰甲(防護衣),投入這樣的戰役,去守護更多人。」談及這一群志同道合的天主教朋友,同樣負責國際援助的靜思精舍德宸法師,轉述了證嚴上人的慈示,務必要給前線人員足夠的防護,讓他們在照顧別人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的健康平安。「上人呼籲,全球慈濟人、全球的人,一定要感恩這一群站在最前線的人,給他們鼓勵,給他們祝福,給他們最好的支援。」

援助高山之國
關關難過關關過

亞洲各國疫情反彈,緊鄰印度北邊、人口三千萬的高山之國尼泊爾,受到印度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波及,五月整個月,每日平均超過五千人染疫,死亡人數節節攀升;其因是許多尼泊爾人跨越國境,到印度參加大壼節等宗教朝聖之旅,將病毒帶回國,蔓延速度之快,甚至有國際媒體認為,尼泊爾可能成為「迷你印度」。

慈濟於五月上旬接獲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教學醫院(Tribhuvan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求援,亟需醫療儀器,經多日詢價、安排運輸等,五臺呼吸器、七萬隻醫用手套已送抵該院,迪比亞院長(Dr. Dibya)表示呼吸器己搶救多位重症病患,感謝慈濟慷慨救援。

慈濟多管齊下,除與尼泊爾數個機構合作,捐贈醫療器材、防疫物資外,也聯繫當地慈濟志工確認援助需求。「邱揚師姊在首都加德滿都採購了物資,送到偏遠的馬囊區域醫院(Manang District Hospital),這一趟路非常不容易,經歷了十七個小時的車程。」承辦尼泊爾援助任務的本會同仁劉勁寬,提及了山區運送過程的艱辛,所幸製氧機、血氧機、額溫槍等援助物資於五月十九日安抵馬囊(Manang)。

援助馬囊地區的物資,是在尼泊爾國內採購的,但尼國本身的製造業不發達,其他醫療院所需要的醫療儀器等援助物資,多數仍需由國外進口。此時,居住在「世界工廠」中國大陸的慈濟人們,就承擔起採購、送貨的大任。

嚴峻疫情下,天主教仁愛傳教修女會與慈濟基金會合作,為最底層的貧困家庭發放物資,讓他們有充足的糧食度過難關。

喜瑪拉雅山脈
援助路難行能行

按照原定計畫,第一趟飛尼泊爾的包機,會在五月二十四日於蘭州起飛,然而所運物資的生產基地,卻是在兩千公里之外鄰近上海的昆山市,於是昆山志工就接下這個「很幸福」的裝載任務。

「當一百多箱物資要送上卡車時,剛好物流公司的電梯故障,志工於是從三樓一箱一箱搬到一樓,再送上車。」劉勁寬說及,運輸過程的挑戰不只這一樁,當物資由江南的昆山市陸運到河西走廊的蘭州後,志工們又接到變化球:因為防疫考量,原本飛越青藏高原直達尼泊爾的航路,改為先飛到柬埔寨落地消毒之後,再飛往尼泊爾。完成第一趟包機運輸後,往後的七趟包機,也都是這種「直飛改中停」的模式。「只要有管道,路能通,我們都非常感恩!」劉勁寬說道。

在尼泊爾當地志工、尼國衛生部以及各協力團體的通力合作下,慈濟人的援助物資,六月中旬已送達全國三十九所宗教、醫療、慈善等機構,不只市區內的醫院得到了製氧機等急需的救命設備,志工們還計畫把這些物資,送到連汽車都到不了的偏遠醫療站。

「馬囊的海拔高度是三千公尺,那個醫院的高度是四千兩百公尺,五月中旬收到物資後,他們準備了驢子,要再把物資駝上去。」熊士民副執行長分享,協力單位原要幫慈濟把物資送上山區更遠的五個村鎮,無奈五月十九日,尼國中部發生芮氏規模五點八強震,影響山區道路,加上連日大雨,驢隊不便上山;後來就改由專業的「揹夫」,以人力步行方式運送到位。「再高的山,再險的路,我們也是難行能行。」熊士民篤定地說。

靈醫會神父、修女多有醫療背景,嚴峻疫情中,四月底起自願進入第一線醫院照護病患,第一、第二批人員陸續安然歸來。

法師襄助
馳援佛陀出生地

大量的物資馳援,是今年五、六月間的事,而落實社區的「以工代賑」紓困行動,則早在今年元月就展開。為了援助佛陀出生地藍毗尼,慈濟與藍毗尼國際佛教協會合作,推動布口罩職訓計畫,供學校師生使用,如此一來,姊姊媽媽們有了收入,學子們也獲得了基本的防護。

如同五十五年前,證嚴上人召集三十位家庭主婦開創慈濟的歷史,藍毗尼國際佛教協會麥特立法師(Bhikkhu Maitri)推動婦女縫製布口罩,也是從三十三位婦女開始。熟能生巧之後,這三十多人於十二天內,縫製了兩萬個布口罩,以一位學生、老師獲贈兩個計算,就有一萬名師生受惠。

初試啼聲效果顯著,麥特立法師於是擴大規模,擬在四月下旬把布口罩職訓計畫從一個縣擴展為三個縣。「但那時疫情變得嚴峻,布口罩做了一部分就遇到封城,參與計畫的九十六位婦女沒有辦法到社區中心做,法師就把縫紉機送到她們家裏。」持續與法師聯繫的劉勁寬說明,婦女們裁剪、車縫的動作沒有停頓,布口罩的生產線也一直持續著。學校停課了,學生在家學習,做出來的布口罩就轉贈當地治安單位。

四月下旬至五月,麥特立法師已把慈濟資助採購的防護面罩、手套、消毒水等物資,以及婦女們縫製的兩萬多個布口罩,送到藍毗尼警察局、里長辦公室、迦毗羅衛邊防警察隊等八個政府及民間單位。

五月初,藍毗尼市政府向慈濟提出援助隔離中心,提供病床、心電圖儀器等醫療設備的需求,但一開始慈濟花蓮本會的承辦人員們有些不明白:「為什麼隔離中心需要醫院等級的器材呢?」

身為藍毗尼國際佛教協會義診中心負責人的麥特立法師,於是協助進行溝通,了解到隔離中心未來將是持續運作的醫療院所,本會承辦人員們也請教慈濟醫療志業林俊龍執行長,以及慈濟馬來西亞分會的醫師志工,順利完成評估並確立援助方案。麥特立法師接著先用布口罩計畫的剩餘經費,協助購買病床、心電圖儀器等重要器材。

因為法師的鼎力相助,慈濟在佛陀出生地藍毗尼的防疫援助,順利而迅速地進行;然彼此的因緣並不是最近才開始。麥特立法師表示,自己在三十年前來臺灣參加國際佛教青年會活動時,就已參訪過慈濟,及至二○一五年,尼泊爾發生大地震,又與前來賑災的臺灣、馬來西亞慈濟人結緣。而這一段前後橫跨數十年的歷程,也應驗了證嚴上人所言:「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

五月三日以來,花蓮本會工作小組每日召開會議,逐一確認印度、尼泊爾等七國急需的醫療物資品項、數量,每晚與印度、尼泊爾各個組織連線,了解最新近況。在各地封城、國際航班停飛的種種困境中,找到能將物資、儀器送到第一線的路。

隨著封城、疫苗接種等措施的推行,印度及尼泊爾的新冠疫情,六月已出現降溫趨勢,但是仍有上百萬人蒙受疾苦,因此慈濟人的援助行動持續進行中,各項援助物資,如製氧機、呼吸器、氧氣鋼瓶等,也陸續由中國大陸、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協助採購、運送前往有需要的國家。

菩薩所緣,緣苦眾生,佛土有難,雖遠必助。對於印度等國的抗疫援助,上人特別慈示慈濟人,要做不請之師,要快速行動借力使力。目前,慈濟人與協力夥伴們的努力已初見成效,獲得援助的醫療機構已逐漸緩解「缺氧」困境,送達第一線醫護手上的防護衣等醫材,也成為阻擋病毒的鎧甲,這一切,都是十方愛心匯集成就的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