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醫院規格承擔防疫專責旅館

為維持搶救重症的醫療量能,
政府徵用飯店作為「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
收治輕症與無症狀患者隔離治療;
臺北慈濟醫院承接其中一間旅館的照護責任,
與警消、飯店人員合作,
讓「住民」安心療養,健康「出院」。

為維持搶救重症的醫療量能,政府徵用飯店作為「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收治輕症與無症狀患者隔離治療;

臺北慈濟醫院承接其中一間旅館的照護責任,與警消、飯店人員合作,讓「住民」安心療養,健康「出院」。

救護車閃著警示燈,平緩地行駛於巷弄內,車上包括駕駛,所有執勤人員都穿著俗稱「兔寶寶裝」的防護裝備,因為他們載的不是普通病人,而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一個拐彎過後,防疫救護車停妥在一間飯店大門旁的車道入口,副駕駛搖下車窗,和四、五位同樣全副武裝在此等候的醫護人員報告:「病人一直吐,沒辦法自己下車走去檢疫站,請問要轉送醫院嗎?」在醫護人員的耐心詢問下,得知患者的太太已在日前確診,並住進新北市一家醫院治療,於是在確認病人意願、與院方取得聯繫後,救護車便將病人載往同一間醫院。

救護車駛入防疫專責旅館,臺北慈院醫護同仁全副武裝,於車道入口待命。(攝影/蕭耀華)

醫護全天候待命

隨著確診人數不斷攀升,政府陸續徵用飯店作為「加強版防疫專責旅館」,提供快篩陽性、確診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入住。臺北慈濟醫院配合新北市衛生局,承接一間位於新店區防疫專責旅館的照護重任,分派一批醫護人力進駐,二十四小時輪值;比照醫院規格,在飯店大廳搭建臨時醫護站和指揮中心,並在地下一樓設立檢疫站,全館最多曾收治兩百五十人。

這間防疫專責旅館總指揮官、臺北慈濟醫院副院長徐榮源說明,館內嚴格分隔出「乾淨區」和「污染區」,做好「動線管制」是避免內部群聚感染的首要任務。一樓整體都是乾淨區,醫護與工作人員入內需量測體溫,並在大廳的醫護站透過資訊系統及視訊問診,避免直接接觸病人。

一旦患者被送來,守在門口、穿著全套防護裝備的醫護人員,會先確認對方的血氧濃度和身體狀況;血氧濃度過低的患者,會直接被轉送至醫院治療,輕症和無症狀者則由地下室的電梯直接進入房內。

血氧濃度是反映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運作的重要指標,當血液含氧量不足,就表示心肺功能異常;而俗稱「快樂缺氧」指的就是身體已出現低血氧,卻沒有喘或呼吸困難的情形。

協助統籌檢傷分類的臺北慈濟醫院鄭敬楓副院長解釋:「防疫旅館五月三十一日運作,陸續有一百一十位病患入住、並轉送十位患者,第二天六十位入住、轉送五位。從這些數據來看,約有一成的輕症患者有『快樂缺氧』的症狀。」

鄭敬楓說明,一般人血氧濃度(SpO2)約百分之九十五到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四以下為供氧不足,百分之九十以下就要立刻就醫接受檢查及治療,「照理說,低於百分之九十就應該會很喘才對;但第一天就碰到兩位無症狀、但血氧濃度僅百分之八十五的患者。」

疫情高峰時,救護車調派不易,病人下車後,救護車會多待十分鐘,等到確認血氧濃度正常後才會駛離;也因此,最高紀錄曾同時有六輛救護車停在飯店門口。

飯店大廳架設臨時醫護站,醫護人員每天透過視訊和電話固定向住民問診。(相片提供/臺北慈院)

三餐增強抵抗力

每一天在大廳的醫護站,醫護人員會透過視訊及電話向每位患者問診,記錄下生理狀態,每間房間也配有一臺血氧機和體溫計,由患者自行測量後回報給醫護站。負責衛生組統籌工作的臺北慈院護理部吳秋鳳主任提到,院方準備了許多影音說明,讓住民可以在房間觀看,護理人員也會和住民密切保持互動,希望這段隔離時光能住得安心。

每一餐,會由飯店人員定時送至房門口,臺北慈院也派出兩名營養師進駐,支援供餐;正式上線前兩天,營養科吳晶惠主任與旅館主廚討論餐點內容。吳主任說:「配合慈院推廣茹素,旅館已經自主將冰箱內動物性蛋白全數清空,在餐點的設計上,提高雞蛋、豆腐等蛋白質的量,增強病患免疫力。」

然而,防疫旅館開始運作第一天,就發現很多住民吃不慣素食,尤其小朋友普遍挑食,平時只吃肉、不吃青菜。擔心營養攝取不足會影響抵抗力,營養師第二天便著手修改菜單,「因為暫時還抓不到小朋友的口味,所以先以一般學齡期孩童一天需要兩杯奶的量來調整,第三天開始,每天早上和晚上各給一瓶鮮奶。」

李盈瑩營養師補充,針對食欲較差的孩童,還會提供一些餅乾及富含蛋白質的營養品,「有一些像是草莓、莓果、優格……小朋友比較喜歡的口味,希望增加蛋白質的攝取,讓他們恢復更快。」期間營養師不斷與廚師討論變換花樣,例如將蔬菜做成特殊形狀,鼓勵孩子進食。

營養師也為有特殊需求的住民調整餐點。今年七十多歲的宋爺爺因為缺牙導致牙齦萎縮,平時都由兒子料理三餐,孝順的兒子在備餐時,會將不好咀嚼的食物攪打成泥,方便老父親吞嚥。兒子擔憂父親入住防疫旅館後,吃不下會沒體力,便打電話到醫護站求助。

了解宋爺爺的需求後,營養師和飯店廚師討論,除了將菜餚煮軟,還額外提供豆腐湯或蛋花湯,讓爺爺可以把飯泡軟成為湯泡飯,「以往湯湯水水的廚餘不好處理,因此不會為隔離病人供應湯品,但我們為了爺爺特別準備。因為年長者的蛋白質需求量比較高,需要補充比較多蛋白質,才能維持免疫功能正常運作!」李盈瑩強調,只是供餐還不夠,得讓住民願意吃,才有體力抗疫。

醫師分早、晚班輪替,護理人員則採三班輪值,全天候照顧病患。某天有位同仁下班時,看到大門正對面的窗臺貼著寫上「辛苦了」的海報,馬上拍照傳到工作群組。鄭敬楓感動地說:「原以為附近居民會對防疫旅館感到害怕,沒想到鄰居不僅沒有抗議,還留下這麼溫暖的字條⋯⋯」對於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而言,民眾的信任及友善回應,像一股舒緩疲憊身心的暖流,帶來繼續面對挑戰的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