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至七日 為慧命而活

5.6~7《農三月‧二十五至二十六》

【靜思小語】將褒貶視為身外事,為人生使命踏實而活。

為大眾導正向

五月六日,與人文志業王端正執行長、姚仁祿師兄等人談話時,上人提到自己一向尊重每個人的宗教信仰,但是大愛臺代表慈濟發聲,要讓人知道慈濟有佛教精神,要傳達佛法內涵,讓人了解慈濟所強調的「大愛」是人的德行,也是「道」。常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道就是路,人文志業要以傳播力量為大眾導向,指引大眾走上正確的道路。

上人說「導」字是「道」下有「寸」,要為人導正向、有分寸,希望人文志業要承擔、呈現出這分精神,對大眾說道理,還要表達得讓人聽起來很能接受。就如慈濟人醫會醫師在社區導讀《靜思法髓妙蓮華》,參與者法喜充滿,連病患也能為人導讀、分享心得,大家都很有收穫。

上人期待慈濟人不只是「讀」書,還要用心、深入「品」書,品味字裏行間要傳達的法理精髓。「照著文字一直讀,讀了就過去了;品是要慢慢品味,像喝茶一樣,喝到嘴裏、吞進喉嚨裏有什麼感覺,是甘或苦,餘韻留存多久,喝進身體裏有什麼感受等等。聞法、說法也一樣,說的人要知道對誰說、如何說,聽的人要知道誰在說,所說內容是不是正確的,要以智慧判斷,懂得拿捏分寸。」

「有的人侃侃而談,講得頭頭是道,但是沒有重點,等於說廢話;有的人不善表達,但所說的是很精純的真理。我們要培養出能夠把握重點,講述通順、吸引人,向人傳達精純道理的人才;而且要有各種語文翻譯,所翻譯的道理分寸無差。」

「人文志業要做到有聲、有色,就如經藏演繹要用音樂、韻律展現道氣,即使在很嘈雜的環境中,也能讓人隱約聽到法;我們的道場要有道氣,有『道』的分寸與氣氛。」

上人表示,自己常提到的「大地的呼吸」,代表大自然的生命力,在寧靜中有生命活力。就如植物的成長是持續不斷的變化,從種子發芽到長成大樹,時時刻刻都有生命活動,有一股「氣」在循環,這股氣無形無相,但是感受得到,要引導人靜下心來體會、深思,從「有」形象的人事物,感受到「無」形的真諦、道理。佛陀雖然已經覺悟真理,但是要在人間傳法,必須應眾生的根機而廣設方便法;《法華經》雖然是「開權顯實」的大乘法,也要用譬喻、說故事的方式讓人理解。經藏演繹也可用各種方法,藉文字、音樂、舞臺劇、動畫等方式傳達道理,讓大家清楚了解。

當眾生有難時

上人與慈善志業主管同仁談起印度防疫援助,清修士黃靜恩師姊報告援助物資進度。上人說,天主教靈醫會的神父們有醫療背景,願意在疫情這麼嚴重的時候,冒著高感染風險走進醫院幫忙,慈濟要盡力支援,讓他們有足夠的防護裝備,將來也能安全走出醫院。

「許多印度底層民眾原本就很貧窮,疫情發生後,生活更加困難,所以除了運送防疫物資以外,也要運送糧食。肚子飢餓也是病,需要糧食為藥來療飢,才有辦法維持生命。」

上人說,身體力行佛陀的教育,在人間行菩薩道,是慈濟永恆不變的精神。「慈濟五十五年了,若說『養兵千日用在一朝』,五十五年不只千日,在這個時期,人間有大劫難,只要我們做得到,就盡心盡力去做,盡可能救拔眾生之苦。『人傷我痛、人苦我悲』,慈悲喜捨就是佛法的精髓。」

五月七日,聆聽主管同仁報告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的援助進度,上人說:「大家要正視此事,天天都要了解並彙整對各個機構的援助進度,從何時接獲求助、所提的需求、物資的運送與發放等等,都要很清楚;若提出請求的機構,當地沒有慈濟志工,我們也要快速尋找因緣,趕緊聯絡相關人員,讓苦難人早日得到救命物資。」

「要多關心、多用心,或許因為我們動一念心,了解各地情況,就此接起慈濟慈善援助的因緣,救助更多苦難人;若稍有輕忽與閃失,可能就讓這些貧窮人錯失得救的因緣。希望大家共同發心,共度這波災劫;也許幫助一個人,就可以阻斷病毒擴散。」

完善慈濟歷史

上人與文史處、編纂處主管同仁談話,勉勵大家要有使命感,且具有歷史觀,把握時間整理慈濟史;這五十五年來的慈濟志業,是許多有志一同的人,善用時間做出來的。

「雖然是我創立了慈濟,但重要的是從創立慈濟開始,有人肯信任我、陪伴我、支持我,才能從一無所有的克難中一路走來,在全球各地救助苦難眾生。慈濟人以無私大愛付出,而且真誠感恩,不怕艱鉅困難,使命必達。每一位都值得寫入慈濟歷史,每一位的故事都是慈濟大藏經裏的寶貴篇章。」

「要做歷史溯源,把過去追回來,即使是很小的事也要記錄;若沒有當時的小事為起點,絕對沒有現在的大事記。我的人生很平淡,總是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無論別人對我的評論是褒是貶,我覺得這都是身外事,與生命有關、與慧命無關。我的生命是為慧命而活,要將慧命留存下來;我的人生使命是踏實去做,留下真實的歷史。」

「慈濟人有家業、有事業,而且終身奉行志業,師徒之間慧命相傳;也期待同仁們負起使命,善用時間,集分為時、集時為日、集日為月、集月為年,時時刻刻認真做事,而非虛應故事,空過時日。」上人說,早期跟著自己一路走來的弟子,現在年紀大了、身形變了,但是在自己的腦海中,他們永遠是當年青春亮麗、正值壯年的樣貌,記得他們當時替師父做了什麼。也希望同仁們對生命認真、對時間認真、對使命認真,好好地記錄慈濟人做慈濟事,完善慈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