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至十日 永續地球生機

2.9~10《農正月‧初九至初十》

【靜思小語】只求近利,難談永續;這一代要負起責任,而不是寄望下一代改善環境。

如毫芒微光,如合抱之木

二月九日,德師父、慈善志業何日生副執行長、編纂處洪靜原主任報告《靜思法髓妙蓮華》出版相關事宜。上人重申佛陀所說的是真實法,後世的佛弟子就要負起責任傳真實法;雖然無法求得所整理的經典字字句句都是佛陀所說的原字原樣,但是要掌握佛陀想要傳達的精神理念。

「其實佛陀說《法華經》時並無文字紀錄,佛陀傳達的是他覺悟以後的精神思想,而思想無形,要用天地人間的人事物表達出來。整理、翻譯佛法的高僧大德文思敏捷,都很令人佩服。」上人說,佛法最初是靠口耳相傳,佛陀入滅幾百年後才有文字流傳,整理佛經的人也要追溯幾百年的時代事物與文化背景;現在的人要追溯佛陀時代,也要追溯佛入滅後幾百年當時的人事景物,實地勘察靈鷲山說法臺等佛教遺蹟,對照佛典紀錄,探討為何會有這些看來不可思議的文詞形容。

「二千五百多年前,人間有這位大覺者出現,當時的社會環境,印度有很多種宗教,每一個宗教都有自己的修行方法,各立山頭互不相容,這也讓我們體會到,人都有我見、我執,堅持自己所體會的道理是對的,自己的修行方法是最好的,希望人人都照自己說的做。在那樣的環境之下,佛法還能流傳至今,而我們現在科技發達,就要負起責任,運用科技溯源。」

追溯佛教歷史,探討佛法源頭,也要把握當下,將慈濟歷史記錄、整理完整,讓現在與後世的人知道,慈濟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慈濟人如何從少到多,且分布在國際間;而且除了量的提升,慈濟的「質」在這五十多年來也維護得很好。

「每次看到大愛臺的慈濟活動畫面,我都很讚歎,無論在何處,慈濟人總是這麼整齊,慈濟人文的環境真的很攝心,這樣的宗教生態也是自古以來所沒有的;每一位慈濟人都很自律,能夠約束自己,願意為了團隊的整齊而排在別人後面,不會爭先恐後。慈濟人什麼年齡都有,各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習慣都不一樣,但都能融入團隊、自願自律,整體看來這麼整齊,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最近,師父的心情很複雜,這麼複雜的心情整理、歸納起來,就只是『感恩』,再無其他好要求的。探討師父為何感恩、感恩什麼?這五十幾年走來,環境、時代的變化等等,有時候跳脫出來看,我覺得很了不起,能夠做出這樣的成果,力量從哪裏來?真的要感恩的是慈濟人的付出,這是慈濟的精髓與價值所在。」

「沒有靜思就沒有慈濟,我們是用靜思法脈開啟慈濟宗門,從過去到現在,我對大家說話,都不離開這些;有時歸納在毫芒,有時展開到宇宙,有時講到一支草一點露,我平時說話就是這樣很自然、很草根,沒有局限在『如是我聞』的經文內容裏。我覺得人間事也很重要,否則今天沒有四大志業。」

上人期許大家所整理的文章要真實還要有內涵,達到真善美,行行句句都是教育,可以入人的心,並且能夠在生活中運用。

「我很感恩慈濟人,他們會抓住師父說的話去發揮,像我最近經常提起螢火蟲,各地慈濟人就發揮巧思巧藝做出手工螢火蟲,行腳到各地都有螢火蟲一閃一閃的光亮;現在螢火蟲已經飛到國際間,海外慈濟人也用螢火蟲的精神相互勉勵。如果有心描寫這分精神,可以從許多角度著墨,讓大家知道這股精神力量收攝起來如毫芒,發展出去如合抱之木,可以年年開花、結果,產生無量種子,又能落地生根,長成合抱之木。」上人說,世間事總是果中有因、因中有果,或是一因多果、一果多因,整理文字不只是平鋪直述,要展現出如此豐富的意涵。

大哉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

二月十日,人文志業合心精進長姚仁祿師兄報告蔬食推動等專案。上人說,新冠肺炎疫情真的是對人間的「大哉教育」,只憑自己大聲疾呼,成效有限;而慈濟有醫療、教育和人文志業,都可以憑著專業的力量影響人群,讓人認知素食的重要性。

「師父已經向大眾呼喊出來,志業體也要跟進,醫師可以勸病人茹素,但畢竟接觸到、影響到的人有限;人文志業可以發揮傳播媒體的力量,傳達素食有益健康的資訊。」

「我也說過不要吃欠債餐,這都可加以解說,顯示全球人口以及供應肉食而宰殺的動物數量等統計數據,深入探討畜牧養殖業為了供應這麼多人的肉食需求,如何飼養這麼大量的動物,在一塊肉入口以前要耗費多少地球資源。」上人感嘆人為了吃肉而大量宰殺動物,所欠的不只是眾生的命債,還透支了地球資源。

上人有感而發,世界各國都知道工商業的發展加速了地球環境惡化,但是無法停下為了牟利而開發、破壞環境的腳步,只能撥出經費作為環保回饋金,無法有效落實環保;大家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如何談「永續」?

所以一再強調的「大哉教育」是生命的教育,醫師從生命健康的角度談素食,不去傷害、殺害動物的生命,也能吃出健康;有知識的人也可以計算肉食的環境成本,讓大家知道自己一日三餐吃多少肉,要先付出多少環境代價?若是將來氣候變遷,四大不調,缺水大旱或暴雨大澇,連人的糧食都無法出產,更不用說要供應畜牧業的飼料;大地的生機中斷了,地球上的生物都無法生存。

「我們這個時候如果不負起責任,趁此機會做好教育,就更不能寄望下一代可以改善環境了。」上人表示現在的社會風氣趨於功利,大多數人汲汲營營追求利益,心心念念都是「我」能如何獲利,不關注無利可圖的事物;現在許多行業缺工,並不是沒有人失業、待業,而是人們總是想著不勞而獲,不想要付出心力辛苦謀生,這樣的趨勢很令人憂心。

「看看許多國家有這麼多窮人,長年飢餓,又遭遇風雨災難,連一口食物都求不可得,而我們在這裏過著安逸的生活,卻斤斤計較,索求利益無限度,會覺得很累、很無奈。無論如何,就算我們的力量只像微小的螢火蟲之光,但只要有志一同的人愈多,點點微光也可以構成一片美景,總是要盡心盡力去帶動、去教育。」

保護身心健康的靈方妙藥

上人於醫療志策會開示,現在臺灣社會的經濟發展得很好,政府的福利政策從各方面照顧民眾,醫療網絡很密集,資源也很豐富,但是民眾生病了到醫院求治,不能將醫療視為工具,醫病之間還要有「信」,互信、互重,才能醫人、醫病又醫心。

現在的醫療很先進,醫療科技也精益求精,心臟有破洞可以透過手術補好,但是無形的心病難以根治;大腦長了腫瘤也可以透過高超的手術移除,但是人的思想偏差卻難以導正。上人表示,有形有相的器官功能失調,可以經由醫療矯治;無形無色,看不到、摸不著的人心思想生病了,卻「無法度」,是因為心不對心。

上人說,生命會隨著時間消逝,但是佛陀說法給予的慧命,可以生生世世延續。要延續慧命、增長慧命,就要把握此時發心立願,會合各方因緣,與有志一同的人心力合一,共同發揮生命價值。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有福人,共同在慈濟,所做的事都很有價值,得到很多人的肯定。並非得到很多獎就是受肯定,看到你們幫助病人,讓他們建立信心,覺得自己的病可以得到治療,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

上人說,四大志業都是為人間社會而建立,成立大愛臺,也要做到每一幕畫面都有教育性,可以讓人看了受吸引、有感觸,能夠學習人品典範,這就是慈濟人文志業在人間的價值;雖然「人文人」不是醫師、不是教育工作者,卻可以治療人心之病,可以轉變人心。

自從花蓮慈院啟業這三十多年來,各地慈濟醫院都是當地守護生命的磐石,上人肯定每一所慈濟醫院都做出典範,即使位處花東的玉里、關山慈院,營運情形比不上位於西部大城市的醫院,主管同仁們皆是以真誠的心守護偏鄉,要靠醫療志業鞏固花蓮慈院的醫療實力,讓大眾信任慈濟醫療;玉里、關山也需要醫療志業合力支援,照顧好偏鄉的鄉親。

上人說,慈濟建醫院不為營利,而是為救命、治病而真誠付出;只要各院認真朝著共同的方向與目標前進,以真心誠意做到師父想做的事,慈濟人都會感恩護持。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平息,上人感恩各院守在防疫第一線的辛苦與努力,現在還不能放鬆,更要加強力量帶動大眾戒慎虔誠,並且推動素食。「戒慎就是信,心靈的方向與力量的發揮要有一個主軸,這個主軸就是宗教精神,不論大家信仰什麼宗教,都要虔誠祈禱。即使大家分處各地,中午一點半的時段共同虔誠唱出祈禱的聲音,讓這股虔誠的心聲共達諸天、諸佛菩薩聽。此外,淨化人心也是我們的目標,不要讓人心的貪欲愈來愈大,首先要節制的就是口欲,所以我們共同呼籲茹素,有益身體健康,也可以淨化大地空氣,素食就是保護身心健康的靈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