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 紀邦杰醫師

臺中市北區的紀外科開業四十年,是社區居民依賴的家庭診所,也是街友等弱勢族群最熟悉的老地方。

紀醫師有很多街頭的老朋友,
這些朋友即使脫離了街友身分,還是習慣來找他敘舊,
診所的大門永遠為需要的人敞開。

紀醫師有很多街頭的老朋友,這些朋友即使脫離了街友身分,還是習慣來找他敘舊,診所的大門永遠為需要的人敞開。

「唉唷!很痛耶,你卡輕欸啦!」

「這些舊皮要先洗掉,要不然九天後,我要拿洗衣刷來刷了!」

「唷唷唷,很痛啊……」街友阿義(化名)天天來紀外科敷藥,和護理師都熟了,傷口疼歸疼,說說笑笑,苦中作樂。

農曆年將近九天的假期,中區慈濟人醫會召集人紀邦杰醫師,從大年初一到初五帶團隊回花蓮靜思精舍駐站五天。除夕早上,診所擠滿了人,街友阿義選一張靠牆的椅子坐著,深怕被人群踩到還未完全復原的雙腳,等著給護理師消毒、上藥。

紀醫師有很多街友老朋友,阿義也是其中之一。一早他就在紀外科診所外的騎樓,坐著打盹等開門;輪到他看診時,紀邦杰開玩笑地說:「他每天都來幫我顧門。」轉頭吩咐護理師,「去拿個麵包給他。」

一年多前,阿義因長時間居無定所,時而睡騎樓,時而睡公園,沐浴盥洗不方便,雙腳開始出現皮膚病。雖然阿義比其他街友好些,有健保卡,可是到醫院看病,掛號費和其他醫療負擔,長期下來會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因此他遲遲未去就醫,最後造成蜂窩性組織炎。最嚴重時,雙腳潰爛,流出的膿汁把兩條褲管都浸溼了。

街頭的朋友看他連走路都寸步難行,告訴他有一位善心的紀醫師,不收街友的掛號醫療費,阿義才捨得花錢坐計程車,趕來紀外科看診。

第一次來到紀外科,護理師幫他清創、消毒、去除壞死的皮膚就花了近一小時。紀邦杰擔心讓其他病患等太久,特別叮嚀以後早點到,讓護理師先為他消毒、敷藥,而且要他盡量每天都來。

從此,阿義幾乎天一亮就到紀外科的騎樓下等開門。紀邦杰索性放一張回收來的辦公桌和靠背的椅子,讓他坐著補眠。看診一年多,阿義雙腳傷口漸漸癒合,表面仍有硬皮,內層組織還未完全長好,但是已行走無礙。

街友進進出出診所,對護理師來說,早已司空見慣。然而,在十幾年前,可不是這樣。

上班看診,週日義診

露宿街頭,吃、住、睡不固定,街友即使有慢性病或皮膚病,許多人身上卻連健保卡都沒有。十四年前,長期關懷街友的慈濟人吳平常,帶著街友來到紀邦杰的診所,一開始,護理師看到外表髒污、皮膚生瘡的街友來看診,很不習慣,有的傷口長蛆,嚇得她們退後三步,「有蟲耶!」

「有蟲就拿鑷子來夾呀!傷口洗一洗、消毒就好了。我在看病,你可不能走開!」紀邦杰教她們要以平常心看待,「街友也是病人,我們是外科,要以平等心看待每個人。」

街友看完病要離開,紀邦杰還交代紀太太或護理師:「拿個麵包、拿份水果給他!」但一次不會給太多,他說:「要不然會讓他們養成習慣,不想去找工作。」

二○一○年,紀邦杰受街友關懷協會社工之託,希望能為街友辦義診,他內心盤算,每月有三週的星期假日要去偏鄉義診,又有慈濟會務、創世基金會植物人洗牙、脊椎損傷患者義診,剩下的第三週星期六下午時段,就留給了街友,也帶動中區慈濟人醫會醫護投入服務。

義診之外的平常日,街友如果身體有小毛病,人安基金會或街友關懷協會的志工,也會載他們到紀醫師的診所看病。紀邦杰覺得:「眾生平等,如果不幫他們醫治,可能會惡化到送急診或病死街頭,給他們一些溫暖,一點希望,他們就有站起來的力量。」有了紀邦杰如長輩的關懷,許多人即使脫離街友生活,找到工作了,還是習慣回來給紀邦杰看病。

診所看外科、泌尿科、家醫科等,當街友生重病時,必須轉診到大醫院。紀邦杰說:「臺中慈濟醫院啟業後,我盡量將他們轉到慈院,這樣我們關照得到。需要較大費用時,就交給社工員評估,由慈濟基金會或其他社會資源處理。」慈悲的他時時關心街友的身心狀況,「既然人家找上我,我就要幫,義診都在做了,為慈濟的照顧戶看病我也沒有收費啊,街友也是人!」

布施助人,心靈治療

二○二一年五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在臺灣攀升,醫療院所的醫護人員一方面服務病患,一方面戰戰兢兢防疫;人與人之間拉起社交距離,更遑論接近街友。但是紀外科仍然讓慢性病患者、需日日換藥的街友來看診。

謹慎遵守政府的防疫規定,做好個人防護,一切按照程序作業就好,紀邦杰覺得不用過度擔心。「我是醫師啊,怎能臨陣脫逃?要不然這些有皮膚病的街友,須天天消毒,要怎麼辦?」

除了募集口罩給街友使用,去年八、九月新冠肺炎疫苗還短缺時,紀邦杰便關心街友接種疫苗的需求與困難,因為一般人可以上預約平臺登記,街友沒電腦、有的沒手機,預約名額快速額滿,哪有辦法約到?後來,臺中社會局申請六十支疫苗,委託紀邦杰為街友施打;紀邦杰認為這是社會工作,本來就應該大家一起來做。

苦既拔已,復為說法。不管到苗栗南庄、新社或卓蘭義診,紀邦杰一定隨身帶著竹筒,讓病苦人植福。街友、病人來診所看病,也會主動地掏出身上的零錢投竹筒。有的人已謀職就業,脫離街友身分,紀邦杰會鼓勵他們付出點滴愛心來助人。曾是街友的阿廉、阿珠、阿忠等等,都是紀邦杰的慈濟會員。

紀邦杰說:「我為他們看健康,也讓他們賺功德財,這是心靈治療,人人都可以來布施!」

行醫五十年,今年七十六歲的紀邦杰依舊守在老診所,心裏惦記著老病患怎麼沒出現,手邊繼續招呼、問診檢查;街友左一聲「紀醫師」、右一聲「紀醫師」,紀邦杰一刻不停,診所大門永遠為需要的人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