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至十二日 素食道理深

2.11~12《農正月‧十一至十二》

【靜思小語】環保的源頭要從素食做起,淨化人心、淨化身體、淨化大自然環境。

靜思堂是慧命之家

各地的慈濟道場是當地慈濟人溫馨共聚的家,也是福慧雙修的慧命之家。二月十一日,上人與高雄方漢武、潘機利、王獻聰、楊勝傑師兄等人談及慈濟道場要日日有慈濟人守護與照顧,還要主動邀約民眾前往參訪,也要有師兄師姊用心導覽與接待,許多細節都需要慈濟團隊合和互協才能面面俱到。

除了導覽靜態的海報看板內容,上人也期盼社區環保站就地發揮環保教育良能,邀約來賓一起動手做分類。「被民眾棄置的物品,如果沒有分類回收,都是垃圾;而我們用方法把垃圾變成有用的物品,營造一個大環境,可以向大眾提倡資源回收,讓環境整潔,教育人人懂得惜福、愛物、惜物。所以在這個部分也要多用心、用方法推動,讓大眾具有環保觀念,並且落實於日常生活。」

「所以在靜思堂也可以做教育,除了說佛法,也能做大地的教育;傳法給人是為人的心地做環保,教人做資源回收分類是做大地的環保,推動素食更是做淨化人心、淨化身體、淨化大自然環境的教育。」上人指出環保的源頭要從素食做起,此時瘟疫橫行,素食更是非推不可,而且素食有很深的道理可以讓人探究,從細微到宏觀,可以說出很完整的法。

與馬來西亞馬六甲慈濟人連線座談,從視訊畫面看見麻坡靜思堂的環境很寧靜,道場建設很莊嚴,上人叮嚀師兄師姊照顧好這個莊嚴道場,讓靜思堂成為當地的菩薩大家庭,也是人人的慧命之家。「你們都有自己的小家庭,但是大家要共同來關懷並守護著這個慧命的大家庭,這是你們對師父的承諾。我很相信各位菩薩,你們一定會延續師父的慧命,生生世世行於菩薩道上,永不退轉,而且步步精進,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法,有各種實踐的方法,方便法、真實心,要會合起來。」

上人期許大家讓靜思堂成為名副其實的「慧命大道場」,凝聚、傳承永恆的菩薩精神。來到靜思堂就是要修行,修行就是要度眾,法親彼此相度─有人起無明、起煩惱,旁邊的法親趕快來陪伴、撫慰。人間菩薩要彼此成就道心與慧命。

上人說,天有天氣、地有地氣、人有人氣,眾生共業顯現時,那一股人氣就變成病氣。眾生既是造了惡的共業,現在「大哉教育」現前了,要趕緊懺悔,共造福業,不要再累積惡業。每天從睡夢中醒來,睜開眼睛,第一個念頭是感恩,緊接著要懺悔。想想自己昨天有沒有說話得罪人,或是失言,講了不對的話?若有就要懺悔。其實累生累劫難免起心動念,所以不能說自己從來沒有做錯事,過去的無明習氣很難完全消除,何況還有很微細而難以察覺的煩惱。所以要時時反省,不斷吸收佛法,用法水洗滌心靈塵垢。

上人勉勵師兄師姊們:「要學習付出無所求,而且達到三輪體空的境界,念念都為了愛護眾生,所以不為自己叫委屈,永遠是發心為人群。慈濟道場很莊嚴,我很期待你們能夠讓它成為清淨無染、大愛長情的大道場。」

慈濟樹長成菩提林

「慈濟樹是從一顆種子成長為合抱之木,由小到大,開枝散葉,產生無量種子,種子再一一發芽成長。沒有資深慈濟人的帶動,後面無法有這麼多人跟上腳步,就沒有今天的慈濟。所以我們要感恩資深的師兄師姊,並且把這分法親情牽得更緊密,一代接著一代,不斷在各地帶動出菩薩群。」

二月十二日,屏東慈濟人請示「屏東慈濟樹」觸控程式調整,包括架構及美化,上人期盼慈濟樹開枝散葉,殷勉師兄師姊用心培養下一代,就像自己陪伴靜思法脈的出家修行者,師兄師姊要陪伴慈濟宗門的法親。師徒都是法脈宗門的第一代,要相互疼惜,成就第一代的佛法志業在人間。

上人說,早期慈濟人招募人間菩薩,讓慈濟樹茁壯繁茂,每一棵慈濟樹都可以產生無量種子,就地開展菩提林,成為庇蔭當地的叢林,所以現在師兄師姊製作的慈濟樹樹型,可比照菩提樹,菩提林立同根生。慈濟人招募長期捐款的會員,持續不斷地與會員互動,邀約會員一起做慈濟事,會員進一步培訓、受證成為慈濟委員,再邀約與自己有緣的人成為會員、培訓受證,這分「一」生無量,積極帶動人人同行菩薩道的精神,要永遠存在。

製作「慈濟樹」,不只為慈濟留史,也是要展現慈濟人的生命價值。「慈濟人的生命都在為人間付出,而且有各種不同的功能。所以要你們自我盤點,曾經在慈濟負責什麼功能,參與什麼活動,投入哪一次海內外的慈善救助、大型賑災等等,這都是寶。」

「這幾十年來,國際間有很多的災情,臺灣慈濟人就像螢火蟲,飛到受災難的國度,或是有多個國家的三、五隻螢火蟲飛出來,飛越虛空大海,會合在受災難的國度發光發亮,這都是慈濟人的生命價值。」

上人也期勉屏東慈濟人承先啟後,即使有些資深慈濟人已經往生,也要把他們早期投入的資料找出來,為他們留下慈濟歷史的足跡,這也是對他們的感恩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