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載道器,
有身體才能面對人間,
眾生的一切,
都是我們所學的對象。
籤403
洗碗、刮菜、打掃齋堂…… 靜思精舍每天家事看似規律, 但透過人、事、物不同組合的共事, 每每能找到修行的「靈感」。
最近看到一段影片,一位日本設計師每天去同一家麵店,吃同樣的拉麵;每天去同一間咖啡店,喝同款的咖啡;每天去遛狗,也是走同一條路線。正因為生活平凡且規律,他觀察到身邊細微的改變,也成為他創作靈感的來源。
他從生活中所發現的創作要點,讓我很有同感:第一,Never focus,不需要刻意專注;第二,Try not to find,不要去尋找。第三,Treasure the boring routine,珍惜平淡的生活規律。
這使我聯想到在靜思精舍規律的生活,而我們要如何從這樣的平凡中,體會「事理印證」的法喜?
記得剛回精舍,有一段時間非常焦急,真希望有佛法的「速成班」,讓自己更提升,追得上大家的腳步。漸漸地才領悟,在隨眾作息的生活中,先安住自己的身與心「老實修行」,在日常中累積生命的歷程,才是最好的方法。
的確,在靜思精舍每天聽著板聲作息,如果太刻意去尋找「佛法」,反而徒勞無功。日日重複的流程,看似沒有什麼特別,但用「心」體會,就可以觀察到當中細微的改變,這就是「法」。也因為修行如常,不需要「刻意」做些什麼,所以不會感到疲累。
說到疲憊,一般人對於我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需要做大家庭的「家事」,會說:「你辛苦了!」「每天這麼忙,應該很累吧!」但對我來說,投入「大家庭」的家事,是很好的修行功課,無論是洗碗、刮菜、擦桌子、洗抹布、打掃齋堂等,透過人、事、物不同組合的共事,每每找到修行的「靈感」。
最近有機會在洗碗的六人動線中,承擔「過水」的崗位。當看到淺盤、深盤、湯瓢、筷子、湯鍋、飯勺等不斷地輸送過來,但因為自己洗碗的「功力」還追不上,心裏很有壓力。在那當下,自我提醒不要因為外面的境界,讓內在心境也著急起來。要練習「境轉心不轉」,把心安住,自然能夠從容地面對水浪中的鍋碗瓢盆。
轉念,就會帶來正向的力量,也多了一分餘裕,我開玩笑地說:「這麼多東西,看來要洗到天荒地老了。」身邊的師父幽默地回答:「不用擔心,一定會洗到你成佛的那一天。」
看似平凡瑣碎的家事,對自己來說,是學習「面對」、「調整」、「配合」及「感恩」的人間事:積極面對當下的事相,調整起伏的心態、配合整體的運作、感恩有團隊的陪伴。而一條洗碗的動線,不只每個人謹守崗位、做好本分事,還需要觀察身邊夥伴的速度,彼此補位與支持,做到環環相扣,才能讓動線順暢,人與事圓滿。
證嚴上人開示:「無處不佛法,無處不道場」,即使獨處時,心念散逸、懈怠,舉止動作隨便,也會養成惡習。所以,不論任何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都要謹慎用心。謹慎每一個起心動念與舉手投足,就是修行。
生命的每一天,反覆地迎接了無數的晨曦,也送走了無盡的夕陽,在這每分每秒的過程中,到底我們學習了什麼?體會到什麼?佛法無處不在,當我們能夠看到平淡生活中的不平凡,觀察到自己起心動念的細微之處,從「學」中「覺」,「覺」中「悟」,相信就是真正甘願修行的開始,向著成佛之道前進。
「靜思法膸籤」
- 法語籤文摘錄自大愛電視《靜思妙蓮華》節目字幕稿,由德懋法師與林翠玉師姊潤編,結合慈濟志工林正龍、許峻嘉、黃文欽專業設計,二〇一九年十一月八日正式上線,有電腦、手機、社群軟體等不同介面,讓民眾隨時隨地可透過網路請法。
- 本來取名為「靜思妙華籤」,後經上人賜名為「靜思法膸籤」,並為之題字。「膸」,為髓之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