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五波疫情 衝向高峰

會輪到我們社區圍封和強制採檢嗎?如果家人確診,在這麼小的居住空間該如何隔離?與我擦身而過的路人,會是確診者嗎?香港第五波疫情,將人心推向恐慌的高峰……

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全球超過兩年,香港經歷四波疫情起起伏伏,好不容易稍稍紓緩,維持好一段時間零確診的狀態,政府也逐步放寬防疫措施。二○二一年初夏起慢慢恢復常軌,偶有零星病例,但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我們也開始接受這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

我的孩子五歲,就讀幼稚園K3(大班)。在疫情中,幾乎是在家完成幼稚園K2(中班)階段,終於可以返回校園和老師、同學面對面。開心上學、放學,到了下午,媽媽們相約帶孩子到公園嬉戲,互聊著媽媽經,這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

那時,覺得在香港的我們很幸運,因為其他國家城市確診人數,都是以千以萬來計算。就當我還沉浸於小確幸的時候,二○二一年底,香港開始出現第五波疫情,發現首例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此時大家仍未有危機意識,雖然政府實施人流管制,但值農曆除夕前夕,民眾為採買年貨、年花,商場與花市依然人潮不斷。

病毒迅速在社區傳播,一發不可收拾,確診人數急速攀升,從百到千到萬,僅短短兩個月時間。後來幼稚園停課了,孩子在家遠距上課,卻也只上了五天;二月二十二日,政府宣布全港學校提前在三、四月放暑假。

二月十一日,一名四歲男童因感染新冠肺炎而病逝,隔週又一名三歲女童病逝。全世界抗疫兩年多,疫情之下寶寶牙牙學語時就要戴上口罩,從排斥到不得不習慣,現在爸媽出門若忘了戴口罩,小小的他們還會主動提醒。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是兩、三歲的孩子在這個時代必須要學會和做到的自我保護與生活常識。

在這彈丸之地的香港,住有七百五十萬人,高密度人口也是疫情失控的原因之一。變種病毒傳染迅速又無形,做父母的保護孩子的能力實在有限,當疫苗施打年齡下降到三歲,原本還在猶豫的我不再多想,決定帶孩子去接種。

全港確診人數急遽上升,老人院工作人員如臨大敵,堅守崗位守護院民,慈濟志工支援防疫物資。(攝影/謝勤)

風聲鶴唳,人人自危

去年二月,香港政府免費替民眾接種疫苗,但許多人尤其是長者不願領情,主要是因為疫苗副作用的報導讓他們沒有信心。我苦口婆心勸公公、婆婆去接種,也舉了臺灣家人的例子,即使有慢性病也可以施打,甚至能完成三劑注射。

儘管香港政府不斷宣導打疫苗才能預防重症,在第五波疫情下,更是提出新的防疫措施,商場、超市、餐廳等地方都要打針才得進入,卻不見奏效。家裏平常早上一定要去飲茶的兩位老人家,寧可放棄最愛的飲茶,也不願打疫苗;身為晚輩的我們只能尊重,所能做的就是保護他們;我向慈濟香港分會請購淨斯本草飲,一週煮五次請公公、婆婆務必要喝,非常感恩兩位老菩薩願意飲用保健。

公共屋邨社區疫情爆發的訊息不斷傳出,政府開始大動作實施五天圍封樓宇、強制居民進行篩檢等措施。被圍封的居民必須待在家中,只有接受檢測時才能出來。二月天氣溼冷,強制檢測區大排長龍,難以保持社交距離,好多人等了一、兩小時才排到,其中不少是老人家。

同樣也是住公共屋邨的我們,也好憂心,恐慌哪一天會不會輪到我們這裏圍封、強檢?家中有兩位老人家、一名五歲幼兒,若要在外吹風雨淋排隊等檢測,該怎麼辦?

當確診病例來到單日千位數,公家醫療系統超出負荷,醫護人手告急,急診人滿為患,很多患者躺在急診室外搭的棚架下苦等,飽受錐心刺骨的冷。如果家有重症患者,家屬打電話叫救護車,卻召喚不到。政府專線經常忙線無人接聽,民眾只能自救;很多確診者家裏有老有小,輕症者只能硬著頭皮出門採買食物及民生用品。

出門買菜時,對於擦身而過的路人,心中難免產生恐懼,會想對方是不是確診者。如果我們家六口中有人確診,在這麼小的居住空間該如何隔離、保護孩子和老人家?如果孩子確診需要送急診或住進隔離病房,父母不能陪伴照顧,孩子得要一個人度過……種種假設和猜疑,讓我惶恐不安。

🔎點圖放大)

將心比心,人人互助

身處異鄉的我,幸好有慈濟法親的關懷,上人法語甘露也安住心靈。

上人開示叮嚀,在疫情中更要安住身心,用正知正見去思惟,停下慌亂懼怕的心,停下貪欲吞食生靈的念,要齋戒茹素,愛護自己,愛護他人,愛護天地萬物,在融和的環境中共同生息。

鄰居朋友來電告訴我,她的五歲孩子發燒,他們自行篩檢,發現全家都確診了,但是現在診所和私立醫院不收上呼吸道感染、發燒和確診者;她只能打電話給孩子固定看診的診所,請家醫科醫師針對孩子過往病歷開藥。但是,因為他們全家確診,沒人能去診所拿藥,請我能否幫助她。在疫情中,更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換作是我們,一定也很希望在無助時,有人能伸出援手。

我也很感恩朋友與我分享,他們居家治療的過程。小孩服用醫師開的退燒藥、止咳化痰藥緩解症狀,大人有打疫苗,自行服用止痛的成藥,一家四口多喝水、休息,讓身體慢慢恢復,終於平安度過。這也讓我不再那麼恐慌,在幫助他人的過程,其實也幫助到自己,若是不幸遇到了,可以如何面對和處理。

香港跨境貨車司機接連確診,令內地供港蔬菜供應受影響,菜價從過去一斤十幾元港幣,漲到最貴一斤四十元、甚至七十元,如何買得下手呀!「蔬菜荒」之後,沒多久香港兩間屠房群聚感染,近百名屠夫確診,一時之間市面沒有新鮮豬肉;有研究調查,香港人肉食比例占全球前幾名。

這使我想到上人開示,這世上最填不滿的就是鼻下這一橫―口。為了滿足味覺口感,將大地上不同形態的生命都吃入腹中,牛、豬、雞、鴨,無所不吃;回首疫情的開端,也就是人類的貪欲,病從口入,吃野生動物也將病毒吃進肚裏。

慈濟香港分會在這一波疫情下,積極推動「大哉教育 非素不可」,鼓勵人人齋戒茹素,誠心祈禱共聚善念,願早日消除疫情、世界無災無難。

疫情日益嚴重,政府不排除進行封城,消息一出引起民眾恐慌,出現搶購潮,不只民生用品,藥房賣的止痛藥、感冒藥、退燒藥更是一掃而空,所有防疫物資物價攀升。在臺灣的家人和慈濟法親紛紛主動關心,並詢問是否要寄物資來港給我。

二○一八年隨著丈夫移居香港,短短的三年多,經歷了二○一九年社運、二○二○年疫情迄今。在這混亂和疫情蔓延的世代中,更讓我體會到愛與關懷,才能帶來力量,因為有愛,才能讓所有人一起度過。

附錄一

荒涼戰場 螢火微光閃耀

撰文、攝影‧謝勤(香港慈濟志工)

所有防疫物品都是志工一戶戶聯繫,按弱勢家庭所需分配,打包前仔細地核對資料。(攝影/徐淑琴)

我們在高風險下到各機構派發防疫物資, 雖然不是戰場,但所到之處令人感覺到無比蒼涼,也看到可敬的前線人員依舊堅守崗位。願這點點愛心如螢火微光,閃耀遍香江每一吋天空。

去年下半年,香港第四波疫情陰霾逐漸消散,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本地個案,限聚令逐步放寬,宗教場所有限度的開放,我們期待著香港已兩年未能如期舉辦的慈濟歲末祝福,就計畫在今年元月進行八場小型祝福會。

可惜世事無常,第五波疫情短時間內迅速惡化,元月五日政府收緊多項社交活動措施,分會隨即宣布取消歲末祝福。

而我已經快兩年沒能回老家看望年邁的父母。他們都已是耄耋之年,每天還要為我這個女兒擔心,就算生病也不准姊妹們告訴我,還安慰我,他們都很好,讓我照顧好自己和孩子們,等疫情過後,不用隔離了才返回福建老家。

這是一個悠長而又鬱悶的冬天,確診個案、疑似個案、死亡個案、死亡率……每天都要面對這樣的數字。

隨著疫情加劇,身邊愈來愈多人染疫;剛開始,病毒檢測當天就可以出報告,後來要再等二、三天,甚至一週,香港的醫療負擔顯然十分沉重。大量民眾需要接受篩檢,各個檢測中心、流動採樣站都幾近飽和,除了口罩成為日常必需,快篩試劑的需求量也愈來愈大。

慈濟香港分會靜思堂雖然在限聚令下被迫暫停開放,但慈善的步伐並未停滯。大家加緊募心募愛,不斷通過各種途徑去採辦防疫所需物品。

二月二十四日,由廣東省的師兄替我們採購的五萬支新型冠狀病毒抗原試劑到港,另有大德捐贈的四千支政府指定牌子的檢測試劑也同時送達分會。

慈濟花蓮本會支援香港的一個二十呎貨櫃的物資,包括七百四十六箱的淨斯本草飲,有冲泡包、濃縮液及滴露,和九萬劑快篩試劑等,已由臺灣來港;有大德捐贈四萬支新型冠狀病毒抗原試劑也即將到達,另分會訂購五萬個口罩三月二日由韓國到港……

當林惠鴻師姊告訴我這個消息,我非常感動,原來這麼多師兄師姊都一直在精進,而我什麼都沒做。於是我跟惠鴻師姊商量,我可以出班,記錄慈濟防疫慈善行動。

我和大女兒一起住,她是個鋼琴老師,上課要接觸很多學生,我也要上班,我們都不可能做到零接觸,出班對我來說沒有太多顧慮。

訪視志工同步不斷聯絡居家關懷戶、照顧戶、三無家庭(沒有公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獨立電錶),以及各機構、院舍,了解他們的情況,確認防疫物資是否足夠,有沒有急需我們的支援。

於是,我有幸參與了分會兩天的包裝、三天派送防疫物資,親眼見證師兄師姊的精進,用最少的人手,用最快的速度,用心完成物資的打包和派送。

可敬的夥伴們

二月下旬到三月上旬,疫情已經十分嚴峻,每天新增個案都是數以萬計,情況很令人擔心。但是正如慈濟香港分會執行長施頌鈴師姊說的,雖然疫情嚴重,但是要做什麼事情,志工都是一呼百應。志工梁潤雄、何俊佑師兄家中都有兩個小孫子,他們的家人都不希望他們出來,怕接觸到病毒傳染給小孩,但他們勇敢承擔。

這次物資派送面對的風險很高,對於已過花甲之年的這些師兄們不是輕鬆的事情,但是他們無怨無悔。派送過程中,更是令我們看到了疫情下的苦難。

盲人院、老人院等各種院舍,都有院友染疫,他們大多數只能留在院舍原房隔離;再加上護理等工作人員也有染疫,要維持院舍運作,人手嚴重不足,工作就非常繁重。

雖然沒能看望這些老人家,但從和各院舍的負責人、護理員、社工員、職員的接觸中,深深感受到他們對疫情的擔憂、對老人家的擔憂,也能感受到這些從業者都有一分大愛的情懷,這是最令人感動的。

前線人員看著同事陸續受感染,但依舊堅守崗位,他們都是最可敬的人。

所以在這個艱難的時期,能夠為他們提供一些幫助,透過他們把上人的愛、慈濟人的愛傳遞出去,相信我們所有的人都會覺得,所付出的一點點愛,所出的一點點力都是很值得的。

防疫物資缺乏的情況,每一間都不相同,快篩試劑、口罩、防護衣、手套、酒精洗手液……我們盡量提供支援。受疫情影響,貨運受阻,很多物品不能運來香港,蔬菜、副食品價格升了很多,基層的家庭很辛苦;志工李國富說,完成防疫物資派送後,緊接著準備祝福包,包括食物和超市禮券,送給機構分發給有需要的家庭。

人間多苦難,只要菩薩在人間,只要愛在人間,再多的苦難我們都可以克服。祝福香港,祝願災疫消弭。

將安心及祝福送到家

整理‧林惠鴻(香港慈濟志工)

待人處事溫和有禮,笑容可掬平易近人,是慈濟志工王純純給人的印象;在香港第五波疫情中,她貼心積極,先是與社區志工主動聯繫機構和關懷戶,報告給訪視組,以最快速度將防疫物資送達,以解燃眉之急。

市面上出現快篩試劑搶購潮,她也一一詢問志工或慈濟會員是否需要;一位無症狀的會員因此而得知自己確診,及早治療。

有位會員收到慈濟提供快篩試劑,她的先生非常感動,提及在這個艱難的時候,他們沒能幫社會做些什麼,慈濟居然挺身快速地幫助大家。以往曾經誤解慈濟,他們不願再捐款,王純純以慈悲與智慧鼓勵會員,別因為流言停止善心,希望會員把本來要捐給慈濟的錢,用來支持其他機構,繼續發揮菩提心。此次,先生見證到慈濟善行,主動表達共襄善舉!

在王純純居住的馬鞍山,有不少志工確診。她開車去分會載回防疫物資,然後由呂美慧負責大圍和沙田區派發;馬鞍山區由仇文英、馮少蘭派送;將軍澳區由施淑卿和黃金珠取回再到社區派發,讓志工們在第一時間收到。

疫路關懷不間斷,王純純時時關心確診的法親和會員。在超市打工的蔡師姊,確診隔離期滿後檢驗陰性,雖然身體虛弱,但因為超市缺乏人手,她只能回去上班;王純純特地帶了蔡秀蓮師姊手作的防疫香包到超市探望,讓蔡師姊感動又感恩。

有會員與王純純分享,居家隔離時感覺好像自生自滅,還好有慈濟人每天關心,及王純純為她提供淨斯本草飲、檢測試劑,才能度過這疫關。

這一波海嘯式的疫情危機,不僅拉開人與人的社交距離,更對現時狀況感到徬徨無助。慈濟志工做好防疫措施,以行動付出,用無私的愛與關懷將彼此的距離拉近了。

附錄二

齊心防疫 不忘環保

撰文、攝影‧林惠鴻(香港慈濟志工)

二月二十六日「綠在鰂魚涌」有員工確診,為保障民眾健康,改為二十四小時自助回收服務;二月二十八日完成消毒後恢復營運。

得知「綠在鰂魚涌」回收便利點有員工確診,有民眾在社群粉絲頁留言鼓勵打氣;營運一年來,我們深耕社區推動環保,也與市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請問今天有開門營運嗎?」「星期二在芬尼街的回收流動點有沒有暫停?」位於港島區的「綠在鰂魚涌」回收便利點,每天都接到不少市民查詢的電話,職工忙個不停。

二○二○年十二月,慈濟加入香港政府「綠在區區」計畫,營辦「綠在鰂魚涌」回收便利點(Recycling Stores),民眾送來資源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瓶、小型電器等,可累積積分兌換生活用品;這樣的回收點由環保署委聘非營利機構在全港設立,已超過三十處。

今年元月第五波疫情爆發,「綠在鰂魚涌」回收便利點配合環保署,仍維持運作;全部員工已經接種兩劑疫苗,並採取嚴謹的防疫措施,叮嚀市民排隊時必須保持社交距離。多處「綠在區區」回收點傳出員工確診,我們更加強防護,戴護目鏡、N95口罩等,全副裝備不容有失。

環保署「綠在區區」轄下「回收便利點」滿一年,店鋪設計簡約清爽,榮獲「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大獎,環保署於是推出「回收便利點」綠綠無窮―推廣期內送回收物來可以獲得六倍積分,及使用六折積分換領禮品。面對此一誘人利多,前來的民眾不減反增,完全無懼疫情的升溫!尤其是今年農曆過年前,元月二十三日甚至創下單日超過一千七百人次。

據環保署統計,綠在鰂魚涌回收便利點,在去年第三、四季,榮登最受街坊歡迎的排行榜第一名!也因此,前臺回收及儲存積分、後臺分類的所有員工,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回收量,每天都「手」不停蹄忙碌著。農曆新年後又出現排隊人龍,來使用六折積分兌換禮物;僅是二月六日就換走三分之一的禮物,員工們忙到都說不出話了。

二月十九日到二十一日,低溫僅有攝氏七、八度,一整天下著雨,偶爾幾位民眾前來,難得有時間小坐片刻,欣賞雨景,真有點小確幸啊!

但是,終於還是失守了。

我們雖然做好所有的防疫措施,二月二十六日有一位後臺員工,快篩檢測呈陽性確診;全體員工當場做檢測,結果又多了一位呈陽性,原來早已有病毒潛伏在周遭。為保障民眾健康,現場立即封鎖,改為二十四小時在門口自助回收服務,同時暫停儲存積分及兌換禮物。有位女同事擔心連累家中三個孩子,著急地如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二月二十八日,我們將全區各角落消毒及噴灑霧化防護塗層,三月一日恢復正常服務,員工每天上班前必須先自行檢測,並將陰性結果在工作群組貼出。

得知「綠在鰂魚涌」回收便利點有員工確診,有民眾在我們的社群粉絲頁留言鼓勵打氣。這是營運一年來,深耕社區推動環保,與市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也讓大眾更了解環保的重要性。

聽到有兩位同事確診,我不免擔心自己。未與我同住的兒子,在檢測中心上班,二月二十四日確診後居家隔離;白天由遠距上班的女兒在家煲好中藥,交由我下班後連同晚餐送過去給兒子。

若是我確診了,他該怎麼辦?內心忐忑了好幾天,所幸一切正常。但就在兒子痊癒後,接著輪到我及同住的兩個女兒確診,症狀輕微,只是咳嗽加上輕微發燒,精神還可以!

很感恩慈濟法親的關懷,除了電話、短訊慰問,梁榮錦師兄更親自送來防疫物資掛在門口;遠遠目送他離去,內心無言感激!兒子放假時,特別採購物資送過來。雖然我嘴巴說怎麼買了那麼多、冰箱放不下了,但內心是高興的……

疫情雖然讓彼此相聚困難,但只要一通電話、一個短訊,不需多言,就已經明白、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