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黃 梅
多年前在《草根菩提》節目中看見黃梅阿嬤的故事,便對她本人有著深刻印象,但始終未親自拜訪。直到二○二○年慈濟環保三十周年之際,我們開始尋找三十年前參加臺中新民商工公益講座後,就開始投入回收的環保志工,經由中區資深慈濟志工的接引,我們總算順利找到。沒想到居然就是黃梅老菩薩!
一九四二年生的她,已近八十歲高齡,依然每天擺攤賣狀元糕、力行環保、投入訪視關懷等工作,生活起居都自己來。阿嬤年輕時,因丈夫外遇而離婚,後獨自撫養孩子,內心難免抑鬱憂傷。直到接觸佛法後,了解因緣果報之理,才放寬心胸。正因為苦過來,所以現在的她選擇簡單生活,把握有限的生命行善付出。
這日黃梅阿嬤站在住家門前與成堆回收物合影,她對著鏡頭露出靦腆笑容,很難看出已經相當疲累,其實是克服身體與精神的極限在度日。
八卦山下的風景
黃梅阿嬤在彰化市八卦山下賣狀元糕已四十多年,儼然成為當地居民生活中熟悉的一道風景。這日只見阿嬤手不停歇,將蓬萊米粉放入木製的模型,加入花生粉或芝麻粒,再放入蒸氣管炊煮,放涼後就是Q彈可口的小甜點。前來購買的顧客,有許多人已經從小吃到大,甚至到了第三代,還念念不忘老人家親手製作的古早味。
自從阿嬤聽到證嚴上人呼籲「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後,這雙擁有傳統小吃好手藝的手,也成為宣導環保的推手。趁著做生意,把握機會和客人分享環保的重要,久而久之,大家開始將家裏的回收物拿到攤位放,等到傍晚收攤後,阿嬤再騎車載回家分類整理。
早年還沒有環保站時,阿嬤會將分類好的資源載到回收商變賣,當時平均一趟只賣幾十塊,老人家就先存進一個容器,裝滿後再拿到慈濟臺中分會捐獻。轉眼間三十年過去,阿嬤的頭髮由黑轉白,感人的是攤位仍在,雖然雙手多了些皺紋與斑點,卻不影響製作狀元糕的滋味,就連投入至今的環保事也是親力親為。
環保回收不打烊
眼見黃梅阿嬤在狀元糕攤位一整天下來,邊做生意邊整理回收物,直到收攤後,阿嬤牽著滿載回收物的腳踏車回家,約莫十分鐘不到的路程就抵達住所。此時住家門前已堆滿回收的資源,一問之下才知,較熟識的居民也會自己拿過來,由於回收量多,阿嬤的大妹與小妹每天傍晚會主動前來整理分類,協助分擔。
本以為眼前的回收物整理完就告一段落,沒想到阿嬤在晚餐後,又騎腳踏車到附近住戶及店家載回收物,此時已晚上八點多了,只剩小妹留在家繼續分類資源。十點多,阿嬤再次返家,卻還要準備隔天製作狀元糕的材料,從備米、洗米、浸泡、磨漿、脫水、過篩等工序,又得花上一、兩個鐘頭,更別說再加上整理家務,休息時間都已經是凌晨了。這馬不停蹄的生活就是阿嬤長年來的日常。
黃梅阿嬤曾自述在冬天出生,祖父因此取名「梅」。阿嬤的一生正如梅花愈冷愈開花,面對困難逆境,依然堅定綻放。面對眾多回收物,不分酷暑寒冬、白日黑夜,捨我其誰。
克勤克儉過一天
跟隨黃梅阿嬤一整天下來,除了被她付出精神所感動之外,也對老人家的簡樸生活感到敬佩。走進屋內,居住空間狹陋,三餐飲食清淡,顯現出她樸實勤儉的性格。由於阿嬤白天要做生意,所以會先煮好白飯、一鍋蔬菜湯或幾樣配料,放置冰箱冷藏,午休回家再從冰箱各盛一些出來加熱,一碗蔬菜湯拌飯就滿足。晚餐也是如此簡單,不同的是阿嬤會準時打開電視聆聽上人開示,這是每日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很難想像一位年近八十歲的老人家,生活無慮卻沒有享清福,還過得像修行人般刻苦耐勞。但黃梅阿嬤這樣說,生活所需及三餐所食,能少欲知足,將精神體力用在做環保行善,回饋給需要幫助的人,已經是最幸福的事了!
三十年來如一日
一九九○年黃梅阿嬤與大妹黃素貞、小妹黃淑禾一同參與講座,聽見上人號召大家愛惜環境、減少垃圾污染,三姊妹回去後開始力行資源回收,至今從未中斷。雖然過程中經歷生活與家庭困難,但他們都一一克服。現在各自年紀大了,身體難免出現病痛,動作緩慢不少,三姊妹在生活中會相互照顧扶持,在環保路上更是相挺,擔起保護大地的使命。
任何一件好事若能達到「恆持」,那就是修行了。回頭再看當天所拍的照片,還是不禁讚歎。深夜已近凌晨時刻,家家戶戶早已熄燈休息,黃梅阿嬤還騎著腳踏車滿載回收物,不斷地往返穿梭在住家前的小巷弄。對一張照片來說,只是捕捉到剎那的身影,但對於照片中的人物,可是恆持三十年的珍貴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