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清潔、維修 讓使用者安心暖心

回收來的輔具會成為廢棄物還是寶物?
愛惜物命的志工迎向挑戰,
消毒、清潔、維修,甚至噴漆美化,由內而外煥然一新,
這分用心很單純:「希望收到的人會開心。」

回收來的輔具會成為廢棄物還是寶物?愛惜物命的志工迎向挑戰,消毒、清潔、維修,甚至噴漆美化,由內而外煥然一新,這分用心很單純:「希望收到的人會開心。」

慈濟各地的環保站,就像尋寶場,人們眼中的「廢棄物」,對志工來說卻是「寶物」,儘管有些微瑕疵,絲毫不減他們賦予新生命的熱情。其中,有一群志工對二手輔具情有獨鍾,雙手總是穿梭其中,一會兒拿螺絲、一會兒檢查輪胎,以各式零件修復賦予新生命,讓這些創造之初即身負重任的用具,得以持續發揮功能。

在宜蘭靜思堂前空地的遮雨棚下,是清洗、維修環保輔具的空間,志工手握高壓噴水槍沖洗輪椅。

維修高手在民間

來到南投縣草屯鄉間一處老宅,桂花清香撲鼻而來,庭院地面上,四輪助步車、二階式助行器、高背輪椅、一般輪椅以及幾張電動病床,整齊排列,在冬陽下曬著,等待後續進行消毒、清洗、維修。庭院左邊鐵皮廊道下,則分門別類地擺放許多已經整理好的輔具。

廊道另一端有一張長桌,放著不同尺寸的螺絲及工具,南投環保志工洪錫財介紹,這是測試電子相關細部零件的工作桌;此外,還有一區專做維修、整理的工作區。

這些待修輔具,都是洪錫財蒐集而來的「廢棄物」。

洪錫財退休前是機械維修師傅,成為環保志工後,在環保站看見被丟棄的電風扇、吹風機等外觀尚可、還有修復可能的電器用品,總會忍不住「手癢」,嘗試修理,而這些廢棄物中,不乏輪椅及助行器。

「職業病嘛!」洪錫財靦腆地說道,起初單純因為想挑戰,所以動手修復,無法修好的,儘管也賣不了多少錢,為了落實環保,會把不同材質零件分類回收。修理後還堪用的,若有人需要都可以拿走,「就像證嚴上人常提到『要愛惜物命』。」他表示,自己花一些時間就能延續物命,是很值得的事情。

左鄰右舍都知道,這裏有一位擅長維修的「洪師兄」,所以洪錫財經常收到用不上或損壞的輔具,「許多回收的輪椅或助行器,狀態都很好,甚至收過全新的呢!」洪錫財指著屋內架子下,正有兩箱未開封組裝的氣墊床。

在加入慈濟志工組成的「環保輔具平臺」之前,洪錫財就以落實社區的方式,在居住的草屯地區周邊,進行二手輪椅收送。

一開始,他只提供容易取得的基本款輪椅:有固定扶手、手煞車、踏板、簡易收合的骨架設計;其餘有特殊設計的電動、高背輪椅等,考量到使用的安全問題,則不提供。

二○一九年一次偶然機會下,他看到大愛新聞「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報導,發現原來有志工做著和他相同的事情,且輔具維修種類、運送範圍甚至更廣,他心想:「原來不是只有我會這麼做啊!」他主動聯繫平臺志工,了解運作方式後,正式加入環保輔具平臺行列。

短短不到一年,洪錫財將過去做回收、修輪椅的老宅庭院,規畫成可維修更多種類的輔具倉庫,此外陸續有志同道合的志工加入。輔具的修理範圍,更從早期單打獨鬥時的基本款輪椅、助行器,延伸到不同款式功能的輪椅、病床甚至代步車等輔具。

回收輔具,有重要的四步驟:初次消毒、清洗、維修、二次消毒。先用酒精初步消毒,並充分日曬(圖1);泛黃、充滿污垢的便盆椅,在志工反覆刷洗、漂白水消毒後宛如新品(圖2)。

小零件也有春天

回收來的輔具功能及款式五花八門,維修時需要的零件,好取得嗎?

洪錫財走進老宅的一個小房間,分享他特別規畫的「零件倉庫」,他手拿從輪椅上拆下的完好腳踏板,解釋道:「從環保站內狀況極差的輔具拆下尚可使用的零件,就很夠用了!」

除了輪胎屬於消耗品,需要新品替換外,其他如輪椅的踏板、便盆椅的扶手、輪子甚至是分段拆解下的鐵棒,許多都可以重複使用,要「延續物命」並不難。

洪錫財的搭檔之一,志工黃裕仁舉例,具有升降功能的病床,新品要一萬五至兩萬元起跳,但回收來的病床,也許只是螺絲鬆脫,重新上緊後,「使用上其實沒有問題,跟新的一樣!」

此外,黃裕仁強調:「環保輔具平臺要求遵守法規,大部分的輔具可以維修,但嚴禁改裝,否則就觸法。」

黃裕仁回憶一開始和洪錫財合作,對他的印象是:「這個人好龜毛呀!」修好的輔具,總要測試再測試,確保沒有疏忽任何問題;然而看著維修好,送出去的輔具,外觀三不五時有「落漆」,黃裕仁感到可惜,便自願承接下美化的噴漆工作,「雖說是二手輔具,但由內而外煥然一新,收到的人會開心,同時也可以感受我們的用心。」除了協助美化,他也協助平臺行政文書工作,並參與輔具消毒、清洗、維修以及收送。

洪錫財說明,儘管有些新加入的志工沒有修理經驗,但他會從簡單的部分開始教,讓經驗得以傳承,「我一開始也不知道輪椅有分那麼多種類,助行器有固定式或四輪的區別,電動病床也有分成兩顆或三顆馬達。」他說,志工們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輔具收送、維修之間,與案家及不同地區的輔具平臺相互交流,慢慢學習才累積這麼多經驗。

南投坐落在臺灣中心地帶,集結了各式維修好手,目前南部有些地區尚未成立環保輔具平臺,臺南、高雄等地如有申請需求,南投輔具平臺志工即承擔起收送任務。

環保輔具平臺的起步運作、維修技巧需要經驗分享,北區志工謝國榮前往宜蘭環保輔具平臺,教導環保志工如何正確維修、清洗輔具。

魔鬼藏在細節裏

宜蘭環保輔具平臺自二○二○年八月成立以來,在志工分工之下已逐步為社區廣知,不只慈濟會員、關懷個案有需求,一般民眾也會提出申請。

不到一年間能夠快速地上軌道,志工廖啟丞說,靠的正是慈濟各個地區的輔具平臺志工無私的分享及經驗傳承。

每當有輔具回收,志工有基本四大步驟要優先處理:「初次消毒」、「清洗」、「維修」和「再次消毒」,完成後入庫,接著才依照申請送到有需求的人手上。

四大步驟乍聽之下似乎不困難,但根據不同的器材型號與大小,如何將器具分解清洗?怎麼徹底消毒?所有零件是否安全?操作有無異常?其實每個步驟都藏著許多要悉心留意的細節。

每週二下午,是宜蘭環保輔具平臺的「輔具清洗日」,宜蘭入冬後幾乎無日不雨,為了應付多雨的氣候,志工在宜蘭聯絡處前空地上,搭起了兩個遮雨棚,棚子緊靠著放置環保輔具的小倉庫。

棚子下方,志工忙進忙出,細看滿地的便盆椅、輪椅、電動床等輔助器具,其實狀態良好,只有少數幾樣表面有些微髒污或生鏽。這些都是從環保站搶救、回收,或由民眾和照護機購捐贈的二手輔具。

「一開始完全不知道怎麼處理!」環保志工楊蜜表示,清洗團隊成員多為環保志工,在平臺成立前,環保站若收到輔具,都是放到一旁,讓有需要的人自行取走,但二○二○年短短幾個月,藉由北部志工們的經驗傳承,有了顯著變化。

「常見的情形,就是把鬆脫的螺絲重新鎖緊,就能繼續使用;而便盆椅刷洗乾淨後,又跟新的一樣!」志工們手戴防水手套,展現專業態度,熟練地分工處理。

有的人耐心檢查是否有零件需要維修,有的人則使用稀釋漂白水仔細消毒,整理過程還會使用高壓噴水槍清洗,待表面的髒污徹底洗淨後,功能正常的即收入倉庫。

維修方面,志工廖啟丞負責聯繫有電機專業的志工,共同利用工作之餘的空檔,修復電動病床及電動輪椅等。不需要專業背景也能修復的部分,好比輪椅的輪胎,在其他平臺志工的教導下,楊蜜等環保志工兩兩一組,也能動手更換;就連用工具磨去病床的鐵鏽、重新上漆,如今也難不倒她們了!

新竹環保輔具平臺志工合力將電動病床與氣墊床搬運上車,將運至竹北申請者家中。(攝影/李淑貞)

安全是首要考量

兩輛小貨車停放在倉庫旁,志工分工檢測即將運送出去的氣墊床及輪椅,確保可以正常使用,隨後合力搬上貨車,「送出前一定要做最後確認!」一位志工說。

二○二○年十一月剛啟用的桃園八德靜思堂,環保輔具平臺進駐,室內、室外兩個空間,分別放置已整理及待整理的回收輔具。

秉持「環保」的初衷,搭配建築本身的綠色環保設計,八德環保輔具平臺窗口曾慶安說明,八德聯絡處回收的輔具,首先會利用回收的雨水初步清洗,接著使用清水二次清洗,再消毒;每個環節都緊扣著環保,除了助人,也希望不要浪費任何一點資源。

環保輔具志工彭振維強調,為何所有環保輔具平臺都很重視「清洗與消毒」,是因為這個環節與感染管控有緊密的關聯。

像是引發疥瘡的疥蟲,就是可能出現在輔具上的頑強病蟲之一,疥蟲離開人體後,在室溫環境下可存活三到四天;與身體有密切接觸的輔具,是可能導致感染的途徑之一。

先不論回收的二手輔具,可能殘留打翻過湯水等的污漬,更重要的,是徹底消滅曾經殘留在上面的病菌或病蟲,才能使下一位使用者安心。而當送出的環保輔具任務圓滿,收回時,志工會先噴酒精做消毒,再搬上車運回。

目前慈濟基金會有提供高壓噴水槍給各個慈濟環保輔具平臺,也陸續添購紫外線消毒儀器;環保輔具雖然不是全新的用品,但是在志工細心投入、整理之下,不僅煥然一新,更為冰冷的器具增添了暖心的溫度。

四年來,全臺已有十多個環保輔具平臺成立,汐止輔具平臺的志工葉義本分享,十幾年來時常看見各類輔具出現在環保站,但當時環保輔具平臺尚未成立,沒有可以交流與學習的管道,總是不知從何下手整理,「現在終於能兼顧環保,學習修復並延續物命,真是太好了!」

差點成為「廢棄物」的輔助器具,在志工層層把關下,一手接一手整理、維修,重獲新生,讓新主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也不再為大地增加廢棄物,轉念之間,每一件環保輔具,都是最好的祝福。

「慈濟環保輔具平臺」

差點成為「廢棄物」的輔助器具,在志工一手接一手整理、維修,重獲新生。 經濟弱勢、求助無門,或者是想善用環保物資愛護地球的您們,「慈濟環保輔具平臺」來者不拒。

每一件環保輔具,都是最好的祝福……

「慈濟環保輔具平台」
↑LINE客服連結↑

─請用手機開啟連結,需有LIN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