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濟餘裕的家庭,面對倒下來的家人需要長期居家療護,
張羅林林總總的輔助器具更加添心慌;
即使能找到二手輔具,又該如何安置到位,甚至學會操作?
沒有經濟餘裕的家庭,面對倒下來的家人需要長期居家療護,張羅林林總總的輔助器具更加添心慌;即使能找到二手輔具,又該如何安置到位,甚至學會操作?
擔任醫院急診室保全人員長達八年的彭振維,值班時,經常看到子女在急診室外爭吵的場景。「為什麼父母還躺在病床上,你們就吵得那麼兇?」有一次彭振維忍不住上前詢問,對方回應:「因為錢啊!」、「爸爸(媽媽)病倒了,但我們都要工作,誰來照顧?」
親人倒下,面對未來居家療養所需的輔具,電動病床、輪椅、便盆椅等林林總總加起來,可能已經數萬;有些病患需要長期使用製氧機跟呼吸器;若需聘請看護,又是一筆龐大支出。
當家中出現長照需求,容易連帶影響家庭經濟與照顧者的身心問題。臺北慈濟醫院腦中風中心的陳美慧護理長,以腦中風癱瘓病患為例說明,「近年來收治患者年齡五十五至六十歲間的人數逐漸增加,這個年齡層多數都還在職場,有些甚至是家中經濟支柱,中風後家計受影響的不在少數。」沒有經濟餘裕的家庭,為接下來的長照準備心慌:沒有錢買輔具怎麼辦?接下來怎麼照顧?輔具要如何申請?
身心障礙者購買輔具可申請政府補助,符合長照資格者也可以申請「輔具服務及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服務」,需到醫院鑑定或等待專人到府評估、核發證明,符合資格者先墊支費用購買,再憑單據申請補助金;然而有些家庭儘管經濟狀況不佳,但因為有不動產或是不符合中低收入戶資格,經歷層層關卡,最後還不一定能獲得補助。
「申請流程有人等了兩到三週,也有人等更久。但對即將出院,迫切需要輔具的患者來說,等不了啊!」陳美慧護理長說道。
「有些家庭兩、三千元就要撐一個月,要租車到輔具資源中心領取輔具,或是付運費載輔具,是有難度的!」身為慈濟志工的彭振維說明,在加入環保輔具平臺後,十分認同有能力與時間的志工盡量來幫忙載送輔具,志工們一致認為:「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進去!」
兩老照顧臥床的兒子,諸多辛苦與不便,志工送來輔具,一一示範使用方式。
電動病床送來的那一天
「陳媽媽,我們來看您了!」每個月,新北汐止區慈濟志工何月澎都會拜訪陳媽媽,這天還帶了一大包「伴手禮」。
「您看,這裏有阿信可以使用的尿褲,這個尺寸較小的,是您的喔!」何月澎一早到環保輔具平臺倉庫,整理出民眾捐贈的成人紙尿褲和替換式尿片,耐心地替陳媽媽一一介紹。
「陳媽媽很節省,一片替換式尿片,都會剪一半使用。」何月澎心疼地說道。為了減少開銷,除了照護用品節省使用,陳媽媽和丈夫就連三餐,也幾乎都是吃好友送來的包子。
八十二歲的陳媽媽,每個月可領取國民年金三千元;八十六歲的丈夫自鐵路局退休後,每月則有兩萬五的退休金,兩老原本可以安穩地過退休生活,然而五年前,單身的大兒子阿信(化名)腦部檢查出腫瘤,如今臥病在床,已無法打工及自理生活。居家照護所需的費用、生活費以及每月三萬元的房貸,在阿信的積蓄用罄後,單靠兩老的退休金入不敷出,同住的二兒子長期準備考試,家計日漸艱難。
由於擁有房產,無法申請低收入戶補助,家中也無額外的儲蓄可以購買輔具,要照顧一百七十公分,比自己與丈夫都還高大的阿信,瘦小的陳媽媽十分辛苦。三餐餵食,只能用幾個枕頭將阿信的頭部墊高;二兒子在家時,會協助哥哥洗澡、翻身和更換尿布,但當只有兩老在家,也只能咬緊牙關擔起照顧的重任。
陳媽媽努力將阿信打理得很乾淨,用心維持家裏整潔;然而隨著年紀漸增,陳媽媽的手腳愈來愈無力,也出現記憶衰退的現象;日復一日的照顧,身心所承受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二○二○年開始,阿信的病況更加嚴重,以前還能用簡單的句子回應,現在卻聽而不答,陳媽媽的心慌與生活上的困苦,讓一位三十年的好友不忍,提報給慈濟評估援助。
慈濟志工家訪後,除了致贈急難補助金,並替阿信向環保輔具平臺申請了輪椅、便盆椅及電動病床,還教導陳媽媽簡易的按摩動作,減緩阿信身體的萎縮和不適。
「真的很感恩,可以申請到這麼多實用的輔具。」儘管已過了半年多,陳媽媽還記得,電動病床等輔具送達的那一天,志工不但幫忙搬運到房內,還詳細示範使用的方式,以及在照顧高大的阿信時,可以用哪些照護技巧保護自己不受傷;附輪子的便盆椅,讓兩老在幫助阿信進出浴室盥洗時,更加方便與安全。
回憶過去餵阿信吃飯,時常要花兩個小時以上,晚上十點甚至十一點才輪到自己用餐;有時阿信鬧脾氣,不願吃東西,陳媽媽說,自己能做的,也只是輕聲安撫:「傻孩子,要吃才有體力啊!」
「有了電動病床,我不用費力墊很多枕頭幫他坐起來。」陳媽媽分享,無法說話的阿信躺在電動病床上,心情似乎也很不錯,「電動病床送來的那晚,阿信晚餐吃很多喔!」
添購居家照護所需的輔具,對不少家庭而言負擔沈重,即使找到免費的二手輔具,也有運送的難題。
我更有信心照顧爸爸
訪視結合輔具,為長照家庭提供需要的關懷與協助,安頓了被照顧者的身,也安定照顧者的心。
這天一早,基隆輔具平臺志工將活動式便盆椅、電動病床搬運上車,隨同訪視志工來到基隆山坡上陳先生的家。志工兵分兩路,一組負責幫陳爸爸理髮及盥洗,另一組將房間整理乾淨,準備安置電動病床。
陳爸爸因病臥床已半年,照顧的重擔落在撐持家計的陳先生身上;沒有看護病人經驗的陳先生,獨自面對重度失能的父親有心卻無力,慈濟志工接獲提報展開關懷。
陳爸爸久未離床,房內環境髒亂,志工與陳先生一起整理,並修復故障電燈。志工吳文讚說:「今天把床送到,讓他睡舒服一點。不然天氣冷,環境不適合身體不舒服的人。」
志工協助陳先生為爸爸沐浴,接著小心抱著陳爸爸回到裝置妥當的電動病床上,示範如何移動臥床者。志工王許美麗煮了一碗香積粥,讓陳爸爸洗完澡就可以享用;陳爸爸開心說,好久沒有吃到粥了!
「當爸爸生病的時候,我一個人真的很慌,有一度想要放棄;幸好有慈濟來幫忙,很感謝!」陳先生說,有人教他照顧的方法,會覺得生活有希望,「就算我下班回來很累,還是會把爸爸照顧好。謝謝志工起了這個頭,讓我有這個心可以繼續下去。」
老舊公寓裏,志工合力將超過百公斤的電動病床翻轉側立、平放,一階一階地克服狹窄彎角,搬到申請者住家所在的四樓時已汗流浹背。(攝影/賴慧娟)
搬進搬出也毫無怨言
在輔具平臺成立前,投入環保輔具收送多年的新北市慈濟志工謝國榮,在運送輔具的過程中發現,當年歲漸長、沒有輔具的輔助,一不小心,照顧者也會因姿勢不當而受傷,「時常收到照顧者的反饋,他們說收到輔具後,大大降低照顧過程的腰痠背痛。」
謝國榮感嘆,居家照護的現實狀況是,在高齡化及少子化的交集下,老人照顧老人恐成為趨勢,年長照顧年幼的情形也不在少數,「多數申請者的家庭狀況,是四十至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在照顧七、八十歲的老老人。」
志工們也經常遇到各種急需輔具的狀況,像是一名母親曾打電話來詢問有無某種特殊輪椅,因為年幼的孩子罹患罕見疾病,但是政府的補助金已經用罄,她不得不尋求其他資源;還有末期長者,希望人生的最後一段路,能出院回到熟悉的家中度過,急尋輔具支援。
雖然有時三天前送輔具去某個家庭,三天後使用者往生,志工又要去收回輔具;或是輔具剛送到家門口,但預定使用者卻再也用不上了,志工不曾埋怨,依然用心對待每一位申請者。
原本只是希望能延續物命並幫助弱勢家庭,因而誕生的「慈濟環保輔具平臺」,幾年下來,陸續幫助了形形色色的家庭,也讓社區關懷增加另一個管道。
許多志工原本對於「慈濟環保輔具平臺」感到陌生,甚至顧慮:「若參加的話,會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影響其他訪視、環保等勤務。」然而在深入了解後,才明白輔具平臺其實可以是串聯慈善、醫療的平臺,也是能行善的平臺,從此一位比一位更投入。
舉凡迫切需求、經濟弱勢、求助無門,或者是想善用環保物資愛護地球的人們,環保輔具平臺只要有相關輔具可提供,來者不拒。在長照的路上,慈濟志工真誠的態度、行善的動力和愛護地球的熱情也將永續不停。(部分資料提供/廖玉茹、葉晉宏)
差點成為「廢棄物」的輔助器具,在志工一手接一手整理、維修,重獲新生。 經濟弱勢、求助無門,或者是想善用環保物資愛護地球的您們,「慈濟環保輔具平臺」來者不拒。
每一件環保輔具,都是最好的祝福……
「慈濟環保輔具平台」
↑LINE客服連結↑
─請用手機開啟連結,需有LINE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