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7《農十二月‧初四至初五》
【靜思小語】呼籲珍惜糧食「零廚餘」,不只是環保教育,也是道德教育。
八分飽,二分助人
十六日,臺南第一場、第二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舉行。上午場次,臺南市黃偉哲市長伉儷與六位局長及多位市府人員全程參加,上人提及教育局長晨間分享,學校中午用餐前,老師會為學生加強倫理道德觀念;而慈濟中小學與幼兒園用餐之前,也會教孩子懂得珍惜糧食,要吃多少就拿多少,不可以拿太多吃不完丟進廚餘桶。這是道德教育,也是環保教育,要推行到家家戶戶。
「能夠生活在臺灣,都是有福人,無須擔憂缺糧;飽足的時候,我們就要想到貧窮飢餓的人,真的是苦不堪啊!見苦知福,要再惜福、多造福。」上人教慈濟人向大眾多呼籲珍惜糧食,最好做到「零廚餘」;過去推動「八分飽,二分助人」,既有益自身健康,也能將節省下來的費用捐為善款助飢貧。
緬甸慈濟人就在接受慈濟幫助的農村推行「米撲滿」,鼓勵家家戶戶從每天所吃的米糧中抓起一把米,存入米撲滿,一個月之後與其他家庭所存的米集合起來,可以救助更為困苦的家庭;日前統計已經累積到兩萬多公斤,是一股救濟飢貧的大力量。「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慈濟在全球的慈善力量,就是如此點點滴滴累積起來的。
昨天聽到一位慈濟委員說,會員體貼她,要拿善款到她家,讓她不用出門跑這一趟,但是她婉拒會員的好意,仍然每個月上門拜訪、收善款。「她說,如果讓會員拿善款到自己家,就只能與這個會員互動而已;若是她到會員家,就能與會員的家人、親友和鄰居互動,有機會向更多人講慈濟事,傳達最新的全球慈濟訊息,邀約人人共同行善。」
上人指出,人人行善造福,社會才能平安有福;社會祥和平安,才能保障自身、自家的平安。「所以我很感恩、很讚歎志工菩薩們,自從發一念善心,就不斷地為社會人群而付出,有助社區平安、社會祥和;我們能夠生活在這麼平安、祥和的環境裏,都有你們的功勞。」
做模範,言行相符
十七日,臺南榮董、課輔團隊及臺南慈濟中小學師生前來臺南靜思堂與上人座談。聆聽師生們分享後,上人肯定老師與志工們的用心教導,孩子們也很受教,從服裝行儀、應對談吐中展現出人文氣質。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學校要辦得好,不是不可能,只要校長堅定校風,老師朝此方向認真教學,孩子認真受教,這所學校讓人聽到的風評,與實際進入觀摩所見相符,就會讓人打從內心敬佩,自然會吸引家長送孩子來就讀。」
上人說,教育從幼小開始,不要輕視幼兒園的孩子,他們的心境澄明,尚未受污染,這個階段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會將師長的教導銘記在心,而且觀察、學習大人的言行。常聽到很有成就的人感恩他們的啟蒙老師,很多觀念都是從幼小時期就建立起來的。
「幾十年前,我在花蓮一間寺院講經,這間寺旁邊有火車經過。有一天,突然聽到一個讀小學的孩子喊著:『你看!老師教我們不要跨越火車鐵軌,但是老師現在就走在鐵軌上呢!』我對這一幕印象很深刻,這就是老師的言教與身教不合,課堂上教的是一回事,自己做的是另一回事,而且錯誤行為深入孩子的腦海。」
上人談到每次行腳來到幼兒園、慈濟中小學,都看到孩子很整齊、有禮貌:「慈濟教育要讓人看到的與耳朵聽到的相互印證,覺得名實相符。臺南是文化古都,教育很競爭的一個城市,慈濟學校能在這裏站穩,而且屢屢獲獎,確實做出好成績,我很感動也很感恩與安慰。感恩各位老師與校長的用心與努力!」
共一心,千人同音
於歲末祝福典禮中,看見臺南慈濟人經藏演繹的整體美,上人讚歎「千人共一心」,尤其昨天慈誠師兄們展現千手觀音的韻律之美,動作整齊且很有力道,而且臺下法海區一同唱頌、動作整齊,無論年長年幼,「千人同音」,震撼人心。慈誠金剛能展現柔和之美,就如觀世音菩薩是過去久遠已成佛的正法明如來,以菩薩身化現人間,用柔和的慈悲形象度化眾生。
慈濟人平時共修,很要求每一位照顧好自身威儀,與眾合和互協,力行菩薩道;大家將平時所聽到的佛法道理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從言行舉止表達出來,讓接觸到的人肯定、讚歎慈濟人的氣質,也肯定佛教徒對社會人群的貢獻。
「我們虔誠禮敬三寶,但是虔誠的心不是只有對佛像表達;佛像是人雕塑的,人人都有佛性,要以對待佛菩薩的虔誠心對待每一個人。慈濟人力行佛陀教法,以感恩、尊重的心救助苦難眾生,付出無所求,人人都是真菩薩!」上人說,菩薩不是擺在佛龕上讓人禮拜的塑像,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人人面前,能夠走到苦難人身邊去扶助。
上人叮嚀,讀經要「讀活經」,應人間的生活而運用經文道理,同時教育他人。《法華經》是諸經之王,是佛陀說法逾四十年,到了晚年「開權顯實」,述己本懷所教導的大乘菩薩法。聽了《法華經》的道理,知道要行菩薩道,就要投入人間,去印證經文道理,實踐佛陀教法。
上人勉勵大家除了廣開讀書會,邀約社區會眾共同聞法,也要持續用心經營,讓讀書會世代傳續,世世代代的人都能聞法得益,終能淨化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