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至十一日 盡大孝

8.10~11《農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為社會人群的付出讓父母與有榮焉,是最大的孝。

接引青年,永續安樂

八月十日,臺北內湖、中正、大同、新泰地區的輔具團隊與上人座談,分享期許透過提供輔具服務,達到「對內凝聚、對外接引」,以及「接引青年、永續發展」的目標。

上人肯定師兄師姊以惜福的心態回收輔具,即使路途遙遠,要爬坡搬運沉重的輔具也不怕辛苦;收回定點以後,也用愛惜物命的心仔細清洗、修繕、整理,讓二手輔具和新的差不多,之後妥善存放,若個案家庭有需要,再運送給他們。有時送到車輛無法到達的山區村落,或是沒有電梯的樓上住戶,師兄們還是扛著搬運到家。聽了很感動,也希望有年輕人投入,讓上了年紀的志工可以減輕負擔;所以看到有慈濟人的第二代與青年志工投入,覺得很欣慰。

「你們的付出讓父母與有榮焉,這是最大的孝。」上人期勉青壯年志工要常聚會、多聯誼,帶動臺灣社會中的青壯年人,凝聚人人真誠的愛心善念,成為一個最美、最真、最善的團隊,可以在自己居住的社區與城市付出,照顧孤老獨居者。

上人說,好青年為好事共聚,用實際行動教育、帶動更多好人加入;「參與慈濟活動、慈善行動,可以看見人生百態;人間的好事無法只靠少數人做到,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且還要世代傳承,讓社會長久維持祥和平安。」

《無量義經》,慧命種子

北一合心區知音合心、合心組隊幹部、合心功能幹事與上人座談。上人開示:「菩薩遊戲人間,用這樣的心態在人間付出,是有福無苦;雖然身體勞累,也累得很有幸福感,而不是痛苦。要知道我們真的很有福,試想普天之下,有多少人能聽到佛法,深入經典?法海遼闊,真正能深入體會《無量義經》的又有幾人?大家要讓《無量義經》成為慧命種子。」

上人談到自己剛接觸到《無量義經》時,尚未成立慈濟功德會,還很年輕;那時閱讀經文的感受是心靈輕安,很輕鬆、很安穩;故而後來也很想讓每一位接觸到《無量義經》,也能擁有那一分輕安自在的心靈感受。「凡夫煩惱多,要如何輕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沒有真正接觸,沒有體解經文道理,就無法體會;而我們接觸到了,與它的因緣會合了,就可以身體力行,實際去做到。」

「所以師父常稱呼大家為『人間菩薩』,佛菩薩不是只存在經典裏,佛菩薩就在我們的心。如果你們只是聽法師講經,偏偏那尊佛、那尊菩薩沒有在心中,對於經文道理沒有深刻感受;而參與慈濟活動,走入人群中,與各形各色的人互動,還要凝聚力量,共同達成目標,相信每一次活動都會讓大家有所體會。在人間行菩薩道,還要在菩薩道上走得輕安自在,《無量義經》就是我們的方向。」上人教師兄師姊把法推入鄰里,不只是邀請鄰里看經藏演繹,也牽引鄰里同行菩薩道,以《無量義經》為慧命導向。

上人說,看到弟子殷勤精進,真誠入經藏,對師父來說,這就是「行」的供養。「『利』的供養是物質的供養,『敬』的供養就是用恭敬的禮儀表達誠意,『敬』比『利』更重要;最重要的是『行』的供養,接受佛法教育,要起於行動,這才是我們修行求法的真正目的。」

「有做就有得,得到受人敬重的品德。如果聽了法卻沒有身體力行,是一無所得,沒有感受、沒有心得,也無法建立品德;而我們是經過身體力行,有所感受,把過去偏差的人生方向調整回來,心中充滿法喜且輕安自在。」

上人提到二○一一年臺灣各地慈濟人投入《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深入《水懺》道理,體會因緣果報、苦集滅道;現在的《無量義 法髓頌》就是給予大家明確的行道方向。佛陀講經說法四十多年,最後「開權顯實」,教菩薩法,精髓就在《無量義經》。請師兄師姊用心入法,體解大乘佛法精髓,時時呼喚內心的佛菩薩,與其他人的佛心、菩薩情會合,與全球慈濟人合心精進往前行。

慈濟長照,真誠有情

八月十一日,全臺慈濟長照團隊在新店靜思堂精進共修,上人對眾開示,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苦,年老孤單,生病而無人照顧是既痛苦又無奈。現在的社會,老年人口比過去更多,獨居或兩老相依的家庭愈來愈多,老年人體力衰退,若生病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即使有錢、有財產也解脫不了老病之苦。

上人期勉長照機構的同仁們,不論信仰什麼宗教,都要有共同的一分愛,「我都稱你們為菩薩,菩薩覺有情,來到長照機構服務,要發揮志業精神投入工作,用真誠的心服務需要的人。」

長照對象雖然不拘年齡,然而大多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上人請同仁們用感恩心面對老人,因為臺灣社會有如今的繁榮,是老年人在年輕的時候努力工作而成就的;即使只是為了照顧好各人的家庭,然而每個小家庭都安然無虞,才能支持社會正常運作。

「任何人來人間都有他的良能,但是需要教育;經過教育,他就會做好事。好人帶著好人,好人多說好話,能夠帶動人們往愛的方向前進。人間難免也有許多讓我們很傷心的憾事,就是因為我們缺少接觸的機會、接觸的因緣。」上人說,大家有緣會合在慈濟,有共同的方向,而每一位又有各自的親友,有因緣與慈濟接觸的人愈多,得救的苦難人就愈多。

「我們的團體愈大,就有更大的力量幫助更多人。慈濟雖然是起於師父最初的一念心,但若只有我一個人,即使有通天的本領,也無法接觸這麼多人。投入慈濟的人愈多愈有緣,緣不是在我這裏,而是你們每一個人有福緣。你們多做好事,會與很多人結好緣,讓人見你們就歡喜,願意聽你們的話去付出,讓人也感受到付出助人的歡喜與感動,又再隨著各自的因緣去接引人、度化人。」

長照同仁去案家照顧年長者、臥病者,有些家庭可能有困難,要去探討他們是心理的困難、生活的困難,或是孤老獨居的困難,因應不同的狀況,用不同的方法陪伴與輔導,身心都要長照。也要呼喚社區鄰里守望相助,對於社區裏的弱勢家庭、獨居長者,多付出一點關愛,若發現案家有狀況,隨時通報慈濟協助。上人教大家借力使力,匯聚各方的愛心力量,在慈善、醫療、教育等方面,發揮各自的專業良能,讓長照個案與家庭及時得到幫助。

「若用職業的心態投入長照工作,難免斤斤計較,算鐘點、計工時;若用志業精神投入長照,會像慈濟志工,不計較時間、收入,總是盡心力去幫助案主,而人生的價值就在這裏,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不計較時間,這也是布施,布施時間與體力。只要能發揮真誠的愛心,那一刻就有功德。」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