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小當家 思禮佳娜

小學生思禮佳娜拿著靜思好話圖卡,以行動展示這句話:「帶著微笑的臉孔最美。」(攝影/王渝嬋)

生活很辛苦,但奶奶總存一把米幫助更苦的人;爺爺幫忙修繕其他人的家,還能有收入養家;當初在寒風中發抖的思禮佳娜,心裏不再溼答答!

載著白米的車子,跟隨著慈濟志工的隊伍,在村莊泥濘溼滑的小道上前行,沿途盡是土造或磚造、以稻草或破瓦覆蓋屋頂的房舍,不時可看到房子經大雨沖刷,部分牆壁已坍塌。

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是慈濟藍毘尼的慈善日;七月初,志工分路線為十八戶照顧戶送上扁豆、鹽、油、糖及二十五公斤白米等物資。來到一處沒有門的簡陋土屋,屋簷很低,得弓身彎腰才能進去;屋內有兩張床,其中一張鋪著稻草,是床、是餐桌,也是客人的坐席。牆上掛著思禮佳娜(Srijana Kahar)的書包,志工送上一張尼泊爾文靜思語,十一歲的思禮佳娜笑容燦爛。

屋內角落是生火煮飯處,兩個塑膠桶正接著屋頂的滴水。思禮佳娜與爺爺、奶奶同住,奶奶一臉愁容地指著漏水處說著:「每逢雨季,一下雨就沒辦法煮飯了。」

收下足夠一家人一個月所需的食糧,看到志工即將往下一戶前行,奶奶趕緊取出「米撲滿」,請志工們把這一分心意分享出去。生活已經這麼克難,他們日存一把米救人的善念依然持續,志工們很是感動;然而訪視中也看見這家人的需求,決定修繕住屋。

操持家務,小女孩的日常

和思禮佳娜一家人相識,起自去年十二月慈濟在藍毘尼二十八所學校發放冬衣、文具;在悉達多小學,志工發現在寒風中瑟縮發抖的思禮佳娜,身上穿著未乾的制服,趕緊將她抱住取暖,進一步訪視後長期關懷。

奶奶向來訪的慈濟志工說起孫女,滿是心疼之情。思禮佳娜年幼時父母離異,各自另組家庭,爸爸遷居他地;七十歲的奶奶很擔心若是自己不能做工或不在人世了,不知要將孫女託付給誰照顧?

家中經濟來源僅靠爺爺迪亞爾(Diyar)耕種一畝田,一年一收,大約二百公斤麥子供家裏用度,冬天再種些芥菜。思禮佳娜乖巧害羞,放學從不出去玩耍,一回到家開始打掃、抹地,也到田裏割雜草餵羊、幫忙採蔬菜回家做飯。爺爺奶奶下田帶回的便當容器,思禮佳娜會接手以稻糠清洗,一家人再一起用餐,這就是她的日常。

家事一手操辦的思禮佳娜,只能利用晚上溫習功課;家裏窮沒有電,志工訪視時,看到她在床上認真地用手電筒微弱光線寫作業,很是不捨。今年三月上旬,志工帶著太陽能板前來安裝照明設備;當按下開關、房間亮起剎那,全家人歡呼起來。志工們鼓勵思禮佳娜,家裏有燈了,要把功課做完,才能趕上課程進度。

「我喜歡上學,每天都會去學校,以後想當老師。」思禮佳娜跟師姑師伯分享願望。

思禮佳娜祖孫住處土屋破舊漏水,志工協助修繕屋頂、加高屋簷。(攝影/Raj Kumar)

修繕自家,也幫他人安身

今年七月中旬,六位慈濟志工帶著材料前來,改善屋頂漏水問題;將部分瓦片及鐵片換成鋅板,於底層多加一層木板隔熱,更貼心加高屋簷高度,思禮佳娜的爺爺迪亞爾也動手幫忙。大家只用一天時間就完成修繕,夫妻倆很開心,直呼:「感謝慈濟的幫助!」

七、八月正值農閒,志工觀察到迪亞爾手腳俐落,邀請他「以工代賑」加入修繕團隊,幫忙準備簡易屋建材,迪亞爾不加思索就答應了;隔日上工,來到藍毘尼慈濟會所,一起將簡易屋建材整備好,準備為拉德希山(Radheyshyam)重建一個「家」。

拉德希山的住家,遭雨水侵蝕搖搖欲墜,亟待整修;迪亞爾幫忙鑽洞、油漆和切割建材,感受很深刻,也感恩自己還能幫忙,「志工幫我修房屋,他們需要我的時候,我就過來了,這裏的工作很棒。」

志工在藍毘尼已經為十七戶修繕或建簡易屋,多位照顧戶男士以工代賑加入工程,既能重建自己的家園,也能照顧到其他家庭,同時賺取薪資貼補家用。來自馬來西亞的志工張柏林說:「他們幾乎天天都來工作,那分用心投入,讓人感動。」

思禮佳娜的家,屋頂不再漏水,屋簷也加高了,煮食的角落明亮、寬敞;修繕隔週,志工前來勘查工程品質,在屋內終於可以站直身子,無須再彎著腰。奶奶與志工們話家常,提到迪亞爾加入以工代賑的心情很歡喜,志工回饋:「爺爺在慈濟工作很認真,做得很好!」

一把米,做好事有我一分

每月的物資發放,可以解決案家的生活困頓,志工訪視時,深切感受到他們更期待可以獲得工作機會─有人參加了近期慈濟舉辦的手工皂製作班,學會製皂並包裝,可能帶來新的收入;有些是修繕專案的受惠者,而今也成為工班之一,自豪能幫助人的感覺真好。

持續且真誠的關心,才有可能突破語言、文化和種族的不同,培養出互信互愛的情誼。一如思禮佳娜看到每月志工到訪,總是展露笑容,拿出每天存米的塑膠桶交給志工;在煮飯前抓一把米做好事,已成為她的習慣。

對於去年底至今一路陪伴關懷的慈濟人,思禮佳娜心懷感恩。不僅居家環境改善了,爺爺也增加經濟來源,思禮佳娜有更多時間能專注在功課上,進步的成績讓她距離當老師的夢想更近了。星馬慈濟志工深耕在尼泊爾的愛,讓善的種子在佛陀故鄉生根、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