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30《農十月‧十六至十八》
【靜思小語】真正的道理不需要爭辯。若總是執著自己有理,這一口氣鬆不開,會很辛苦。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慈濟的修行法門,無量義
十一月二十八日,聆聽志工分享投入臨終關懷的心得,上人說,若問臨終要念什麼經,其實最重要的是在健康平安時下功夫,實踐佛陀的教導;平時什麼都沒有做,只是在即將往生時念佛,無法削減業力,也並非念佛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有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涵,心光無量、大愛無邊,要靠平時的修行與涵養。
「我每天最在意的是時間,時間不斷過去,我的生命也跟著時間過去,但是我如如不動,總是在這裏等著大家歸來。精舍是大家的家,這個家有這麼多家人,有相同的心志,而且『志玄虛漠』;我們要『守之不動』,堅定我們的信仰,志願宏大無邊,廣納虛空,無邊無際,這就是『心包太虛』。」
「若說往生就要念佛,是要有莊嚴的氣氛,其實若只播放《無量義 法髓頌》的音樂也可以,文詞是《無量義經》的精髓,你們平時就會唱,讓大家聽了很歡喜,心很靜。總而言之,不要執著,『不知生,焉知死』;做人的道理不清楚,只是執著於死的時候要念佛,是本末倒置。人生自然法則,每個人都會有這一天,要讓人人平靜接受,化悲悽為輕安。」
「其實順理就是法,順理就心安;我們的心若圓,諸事都會圓滿。不須與人爭辯道理;不必辯,就能讓人認同,是真正的道理,人與人之間才會圓。光是為了爭一口氣,一直與人爭辯,是沒有用的。就說《無量義經》:『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這幾句,是否接受入心?我這輩子修行幾十年,這幾句話就是我的慧命。」
上人期待師兄師姊們把《無量義經》的道理融會貫通,並且實際做到,在人間有需要的時候加以運用;這些法能夠用得通順,「經就是道,道就是路」,這條路走得通,就好好去走,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清楚人間道理,就沒有必要去爭。「做慈濟,心就要開闊;我們往這條路直直走,絕對不會後悔。若一天到晚與人爭,覺得別人沒有道理,自己很有道理,這一口氣鬆不開,會很辛苦。」
「大慈無悔,愛無量─走這條路不後悔,因為愛無量,大愛無邊界。大悲無怨,願無量──菩薩不捨眾生受苦,得知哪裏有人受苦,就想方法幫助他,是自己發願要去的,這分大悲心平等無分別,不會挑選自己愛的才去幫助、不喜歡的就不理他。慈濟人都是發大心、立大願,發大悲心幫助人,願力無量。」
「大喜無憂,樂無量─看到受災受難的人因為我們的幫助而得救,內心自然會很歡喜,而且圓滿之後,就不再掛礙、擔心,所以輕安快樂。大捨無求,恩無量─幫助人的好事做過之後,我們就放下了,不會計較對方有沒有來道謝,放不下的心態也會很辛苦,要捨得無求回報,心才會開闊。」
「總而言之,學佛要學得心開闊,這輩子若說自己有什麼修行,其實我總是平凡過生活,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該做的事認真做,不該做的事不做,所以心很靜,天天都在『靜寂清澄、志玄虛漠』的境界,立志為天下眾生,所以心量很寬廣,這就是慈濟的修行法門。」
對的事做就對了,很單純
十一月二十九日,上人於印證教育基金會董事會中開示:「我做事情一向很單純,只要覺得人間需要,該做的就要做,做對的事就心無掛礙,總是認定了對的方向,踏踏實實,爭取時間做就對了。慈濟人也認定『做就對了』,就是這麼簡單,很好記、很好用,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聽得懂、做得到,就是真道理,不要被名相綁住。」
「佛陀所傳的道理其實很簡單,是後來的人使之複雜化,執著於字相,讓人感覺佛法艱深,使得有心要學佛的人難以入門。慈濟很簡單,就是為人間拔苦,若是『學』而不『行』,就好像白老鼠踏轉輪一樣,再怎麼用力、跑得再快,還是只在輪子裏轉。」
慈濟四大志業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就是教育;教育培育人才,而慈善也需要教育,因為慈善要入世,走入國際,付出無所求是慈濟的法則,一定要培養「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開闊心胸。所以,慈濟學校若有國際學生來求學,很期待讓他們帶著慈濟精神回去,這樣慈濟辦學才有意義。
淨化人心、祥和社會,就是慈濟宗門最重要的教育。上人表示,雖然總有「來不及」之感,也因為覺得來不及,更懇切地想要做好慈濟宗門的教育。慈濟在這個時代,確實對人間有貢獻,尤其慈善國際化,全球慈濟人就地、就近幫助苦難人,或是把握因緣跨國馳援,急難救助過後,若有因緣,還有中長期的援助與關懷,從各方面扶助他們直到能夠自立,讓貧苦人翻轉世代窮困的宿命,而且有許多受助者加入慈濟志工,翻轉手心成為幫助人的人間菩薩。
上人欣見教育志業主管、教授老師們有心來探討慈濟,請大家重視慈濟法,多投入、多研究,讓慈濟法門在人間永恆開啟,精神永恆傳承。「研究不只在文字裏,最好自己親身體驗,否則只是用口說的也沒有用;傳法重在實踐,要做到讓人人都可以受用,不分宗教都能運用。」
當前的慈濟人、事、物齊在,上人期待將慈濟歷史、慈濟藏經建立完整,且有書籍出版傳世,這也是教育的責任。「靜思法脈已傳承,慈濟宗門的方向已立,為了讓靜思法脈代代相傳,宗門世世延續,要將五十多年的資料考據、編輯完整,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上人說,五十多年的慈濟人事物,與佛法道理融合,就是慈濟宗的教育內容,請大家用心把「慈濟學」做得扎實,名相、事相、理相俱全,名副其實。
把職業變成志業,要有愛
十一月三十日醫療志策會,各院報告院務後,上人開示:「我很關心醫療志業,而且非常希望永恆守護著它,因為醫療能夠最直接為眾生拔苦予樂。人生最痛苦莫過於病痛,尤其是年長者愈多,社會人口愈漸老化,老人家身有病痛或意外受傷,缺乏家人在身邊照顧,有許多狀況漸漸浮現。」
「慈濟人長年以來就在社區裏關懷、幫助貧病家庭還有獨居長者,不過現在老年長照更需要醫療與教育的支持,期待大家有志一同,用愛的教育,把職業變成志業精神,打從內心用愛服務人間。」上人說,要世世代代守護慈濟醫療志業,就要從現在開始,用方法教育、引導醫療人員,傳承慈濟醫療人文精神;要有良師教育良醫,良師、良醫是未來人間的希望。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礙於篇幅,還有更多重要開示無法刊登……
◤十一月十一日─高雄線上讀書會「針線情」團隊分享
◤十一月十三日─對高雄志工解說何謂「人醫」及「仁醫」
◤十一月二十四日─與加拿大志工談慈濟道場建築涵義
※完整的每日行記以及師徒間感人對談,請關注靜思人文叢書處每季出版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