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供有聲書,歡迎播放聆聽,期待能給您不一樣的感受,用聽的來讀月刊。本篇由慈濟大學護理學系歐陽安琪老師協助錄製。
感恩「慈大之聲實習廣播電臺」協助錄製,感謝慈濟大學劉怡均校長、王秀芳臺長大力支持。
二○二三年夏天,靜思精舍菜園很不一樣,新種的一大片秋葵,綠意中浮出淡黃色花朵,遠望令人眼睛一亮。這一片秋葵,讓我思及多年前的一個夏天。
精舍日常所用蔬菜多為自種,那一年的颱風密集,大大影響了農作成長與收成,又因颱風過後菜價翻倍,精舍新種蔬果來不及眾「口」需求,幸而有了秋葵。它的果實富含纖維、礦物質、鈣及多種維生素,黏滑的特性對胃也很有幫助。原本秋葵在精舍的菜單中是加色菜,但在銜接的過渡時期,成為幾乎天天上桌的「青菜主角」,讓我們度過了那個夏天。
二○二三年十月海葵颱風直撲花蓮,精舍菜園深受影響,但這一片秋葵仍屹立不搖,在風雨過後更是快速成長,讓菜單不致「遜色」。「從幼苗到長成採收,已經歷了三個颱風。」照顧這片秋葵園的德勇師父說:「修行人就要像這樣,不怕外面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挺立於天地之間。」
真空妙有在田中
在大太陽底下採收秋葵的勇師父,非常感恩地說:「每隔一天就可摘一大袋,有量就有福,希望大家吃得歡喜;供養未來佛,自己也歡喜。」
為何成熟的秋葵採摘之後,連帶它下方的葉子也要剪掉?「有捨才有得,這片葉子已經功成身退,若留著會吸收其他枝葉的養分,導致成長中的秋葵營養不良。」勇師父說,這就是上人告訴我們的,要將第六識轉為「妙觀察智」,從種植中得到經驗,知道什麼該留,什麼該捨。
稻子從開花到成熟分為四個階段,有句閩南語俗諺「十日望花,十日灌漿,十日飽穗,十日熟黃」,非常有畫面且生動。想到這四句先人的智慧,也讓我了解田中的玉米,應該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令人生起對大自然的敬意。
「耕耘福田,要知時、知人、知事、知人間。」二○二三年十月十四日,上人對美國總會「法譬如水」翻譯團隊開示:「稻田經過翻土,土壤還很新鮮,有空氣、有水分,就要即時下種。當稻子成熟、收割,田地成空,要再把握『空』,再去翻土、種植,翻過來又是『有』。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上人深怕大家不了解,詳加說明,土地上本來空空如也,從播種到收成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空,其中蘊藏因緣果報、成住壞空的法。
上人進一步譬喻與解釋:「若跳過季節播種,收成一定不好,稻穗空包會很多,所以要把握時節。」接著話鋒一轉,語重心長地說:「法,師父已經有交代;大家接受到師父的法,稻穀內的米漿會不會飽,要靠你們自己灌漿,相信大家的內心都很飽滿。」上人充滿期待:「今生要多結好緣,結好緣,來生才有眾生可度。」
而這法的真諦,也成為德募師父種植玉米的方法,而且心得滿滿。
玉米結穗的關鍵
在精舍菜園中有一畝玉米田,募師父說,玉米幼株成長約二十多公分時,就要開始鬆土,讓根部呼吸暢通,順利延展。鬆土的同時要拔草,許多小動作絕對不能輕忽,否則會大大影響後續的成長。
「在望花之前,要抓緊時間將根部周圍以土覆蓋,讓根部的抓地力更穩健。」募師父說明,舉凡鬆土、拔草、施肥、蓋土等要及時完成,「因為望花期間,如果動到了『胎氣』,玉米就無法粒粒紮實,會有落米的現象。」
「望花」前的周邊作業,是玉米飽滿結穗很重要的關鍵。如同稻殼內的米漿變硬結實後成為稻穀,玉米穗顆粒也要待它自己吸收飽滿。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讓慧命的氧氣深入每一個細胞,進而自我「灌漿」,讓慧命資糧飽滿;而不是法未入心的空包彈,若有煩惱無明風一來,就被吹得無影無蹤。
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老葉新芽不斷循環,一穗玉米、一株秋葵,就能長出纍纍的果實。勇師父說:「就如我們行菩薩道,只要心田中的善種子萌芽,就能生生世世複製輾轉,一生無量。」
層層葉子包裹著玉米,要如何分辨何時是最佳採收時機?「當玉米鬚變成深黃褐色,以及尖端摸起來飽滿紮實,就是玉米成熟時。」募師父期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