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本性至善

11.23~25《農十月‧十一至十三》

【靜思小語】清淨善良的本性人皆有之,對眾生的愛也是平等的。

博愛、仁愛、大愛

十一月二十三日,於慈善志策會聆聽主管同仁們報告會務,包括摩洛哥在九月強震發生之後,慈濟援助受災戶,還有波蘭慈濟志工對於烏克蘭難民的發放;土耳其胡光中師兄、周如意師姊分享當地慈善及教育志業推行。上人感恩慈濟人做慈濟事,總是認真、用心,且大愛無國界,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天下苦難眾生而付出。

普天之下,眾生所呼吸的空氣,用刀無法切割,天空是同一片,山河大地與大海也不會因為人們劃分國界而分割開來,人類與所有的生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本就是生命共同體。上人指出眾生皆有佛性,也就是善良的本性,這分清淨的本性不會有種族、國籍、宗教等等的區別;世間正信宗教都要引導人們啟發出這分至善的本性,故而倡導博愛、仁愛、大愛;若人人都能發揮這分出自善良本性的無私大愛保護眾生,則世間就能祥和平安。

上人指出人類是眾生之一,佛法講求真誠的平等,不分階級也不分種類。宗教以愛為宗旨,古聖賢人創教、傳教,是要為人們指引正向,也希望世世代代的信仰者要正確傳教,不能偏向。在交通不發達、傳訊不便的年代,要弘法、傳道,甚為不易;現在雖然科技發達、交通方便,可以普遍傳教,但是經過幾千年的人類歷史發展,過去在地理上、語文上的區隔,各地發展出不同的宗教信仰,由不同的人帶動與倡導,各有特色與方法,所以分隔出許多宗教派別,其實萬法歸一,都歸向相同的愛。

互補、互愛、互助

現在的人間有許多令人擔憂的現象,各宗教要會合力量,共同發揮這分愛,救助苦難、導正人心。上人說,慈濟慈善不分國籍、種族、宗教,知道哪裏有欠缺,就到哪裏去補充,互補、互愛,以實際行動引導人們彼此關懷。

「地有多大,我們的愛就要有多大。我們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只要地球上有人受苦難,需要我們的幫助,而我們能做到的,就要把握因緣去做。」上人說,慈濟有因緣幫助在土耳其的敘利亞難民,主要是胡光中師兄牽起的緣;而今慈濟要為滿納海國際學校興建校舍,同樣付出無所求,只希望讓跟著大人逃難的孩子們安心求學,並且在他們的心中種下愛的種子,對於未來的人生抱持希望,走在正確的方向。

「這群孩子生於亂世,我們假如沒有因緣接觸到他們,也許這一群孩子在亂世中成長,心中總是有怨、有恨,就在滾滾濁流中浮沉。我們有因緣給予正向的教育,還在他們的心靈種下愛的種子,讓孩子的知見不要偏掉,未來的人生就不會被世間的濁氣牽連。」上人說,心中有怨、有恨,就會與滾滾紅塵的眾生共業牽連;心中有愛,心念、行為向善,就能遠離眾生共業的濁氣,是以佛法謂眾生共業。

「並非此時行善就能永保平安,世間為惡的人愈多,濁氣愈重,還會分化人間四分五裂,彼此的分別心讓人們不斷拉開距離,甚至連宗教之間也會對立、相爭,對人間的影響很可怕。宗教應該要讓人人互愛,帶動人間向善,共謀福利。」

「全球人口這麼多,若沒有把愛的能量推展開來,人與人之間不斷爭鬥,未來真的很令人擔憂!人心假如能有善的方向,彼此教育,濁氣才會淡化,直到清淨無濁氣,世間才能平安無災。所以淨化人心很重要,淨化人心就是為了人間和平。」

上人說,人們要彼此啟發智慧,不要爭聰明;用聰明謀私利,對人間只有傷害,沒有利益。期待世間的正信宗教,都能用愛教育大眾,建立正確的人生宗旨,這樣的宗教教育,才是正宗教育;不同宗教要彼此關懷,用「感恩、尊重、愛」互動,會合力量教育人間。

發心、邀約、帶動

菲律賓慈濟人於十一月二 十四日返回精舍,向上人銷假。上人說,即使網路視訊很方便,但是看到慈濟人回來,就會覺得很安心、很貼心。慈濟這幾十年來,因緣連連接接,國際間已有幾十個國家地區有慈濟聯絡點,每一個定點都需要慈濟人腳踏實地,每一步都要踏得穩。

十一月二十五日菲律賓董事會,上人談到菲律賓的慈濟志業,到明年就要屆滿三十年了,回顧過去,因為結緣得早,這分情沒有間斷過;也回想起菲律賓慈濟志業剛起步時就舉辦義診,崇仁醫院呂秀泉副院長、柯賢智醫師、史美勝醫師、盧尾丁醫師等多位醫療人員用心投入,到偏鄉、離島為貧病居民診療。

「那時大家遠赴離島義診,每一天的療程結束,都會打越洋電話給我。他們看到偏鄉居民之苦,貧病交加,而且無醫無藥,生病難以就醫。很多人因為延誤治療,從輕微的眼疾拖成眼盲,還有老人家從來沒有看過牙醫,牙痛只能忍耐,聽了心裏很難過。很感恩菲律賓一群醫師很發心,彼此邀約、帶動,時常外出義診,我的記憶很深刻。」

一九九四年設立慈濟菲律賓聯絡處,呂秀泉醫師等人則在一九九六年,帶著菲律賓義診醫療團隊返回精舍,與上人共度中秋佳節,大家在精舍草皮上賞月同樂,之後菲律賓醫師們就常在中秋返回精舍團聚;即使露天的場地很簡單地擺上桌椅,沒有特別布置,大家仍然很歡喜,這是後來慈濟國際人醫會年會在每年中秋節舉辦的原因,具有紀念意義。雖然呂醫師已經往生多年,不過菲律賓人醫會的慈濟情仍在延續,持續發揮良能,救貧病人。

上人再叮嚀菲律賓慈濟人統整早期義診資料,要有清楚的人、事、時、地、物,投入的醫療人員與志工人數,以及接受各科別義診的人數,例如眼科義診的白內障手術讓多少人重見光明,以及其中的感人故事。

「菲律賓的慈濟歷史要趕快編寫起來,是慈濟大藏經很重要的一部分。慈濟快要六十年了,四大志業之中,醫療救助了多少貧病人,為人間做了多少事,都是很感人的篇章,其中菲律賓慈濟義診,在全球可以說是第一名,很珍貴,這二十多年來累積的數據要好好整理。」

人多、願大、力大

對於菲律賓的醫療志業,上人期待大家把握因緣、凝聚力量而完成這分心願。「相對於醫院的建設,人員的招募和培養更需要大家合和互協而成就;全院各科室都要同心協力,共同以生命走入生命,搶救生命。臺灣的慈濟醫院都朝這個方向努力,做得很好,我很安慰。」

「人生苦,最苦就是病痛,尤其菲律賓貧富懸殊,窮人很多,很需要慈濟醫療;我們要培養好醫師、護理師,就要有一座完善的醫療院所,才有辦法做醫護的教育。」上人鼓勵菲律賓師兄師姊:「只要大家發心,人多、願大,力就大,一定可以做出一個很完善的醫療體系及醫護教育,我對菲律賓很有信心。」

菲律賓慈濟人於慈善濟貧方面也做得很扎實,並且帶動出許多精進的本土志工;在例行慈善發放或賑災時,也會述說「竹筒歲月」的慈濟精神,鼓勵人人積存點滴之力行善助人,帶動起愛的循環。

菩薩救度眾生,不只救助其生活,也輔導其心靈;上人肯定師兄師姊「苦既拔已,復為說法」,提振居民的身心力量。「你們都是『覺有情』的人間菩薩,已經不是無明迷茫的凡夫。凡夫隨著貪欲爭奪利益,只希望自己擁有得多還要更多,永遠不滿足;而各宗教都鼓勵用愛付出,即使是接受你們幫助的窮人,懂得道理以後,也會歡喜付出。」

上人舉佛典中常有佛陀及比丘鼓勵極為貧苦的人布施,並讚歎他們以真誠的心供養,有大功德。而現在慈濟人在世界各地救助苦難,也鼓勵苦難人行善付出,苦難人所付出的點點滴滴力量,匯入慈濟功德海,隨著慈濟人的慈善行動,救助國際間受苦受難的人。所以從古到今,直到未來,這分愛是永恆的,信仰也會不斷地延續,在人間發揮無私無染的清淨大愛。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