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舞臺彷若重回兩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王舍城的靈鷲山說法臺上,佛陀開演法華前先說《無量義經》,十方聞法眾虔誠靜待。(攝影/黃筱哲)
慈濟已邁入五十八年,落實佛陀教導的菩薩精神,
慈濟人分布在六十七個國家地區;
當代有發達的科技、便捷的交通,有助普遍弘傳佛法,
慈濟人把握此時契機,讓人人了解覺悟之道,
《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即是一種弘法形式。
慈濟人感恩佛陀指引方向,這兩年來一步步踏實走回佛陀故鄉,
於印度和尼泊爾濟貧療苦,邀約居民行善助人。
慈濟已邁入五十八年,落實佛陀教導的菩薩精神,慈濟人分布在六十七個國家地區;當代有發達的科技、便捷的交通,有助普遍弘傳佛法,慈濟人把握此時契機,讓人人了解覺悟之道,《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即是一種弘法形式。
慈濟人感恩佛陀指引方向,這兩年來一步步踏實走回佛陀故鄉,於印度和尼泊爾濟貧療苦,邀約居民行善助人。
經藏演繹向全球發聲
《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精髓,經藏演繹更是精煉出精髓,從二○二一年於花蓮展開試演;在不斷修正與排練中,演繹者浸潤在法髓中,蒙受法益。
二○二二年十二月高雄巨蛋場次圓滿後,連同二○二三年七月彰化體育館和十月臺北小巨蛋共二十三場,每場三小時演繹出佛陀一生與慈濟史實。舞臺上,優人神鼓、唐美雲歌仔戲團及台北愛樂合唱團等藝文人士,以表演藝術詮釋(右圖),慈濟志工以手語、肢體和唱誦相應和(左圖)。其中臺北小巨蛋十場觀眾十一萬人次,八場直播更超過五十萬人次觀看。(攝影/黃筱哲)
讓佛法回到佛陀故鄉
二○二二年四月起,星馬志工秉持佛心師志,走入佛陀出生地,循著遊化足跡尋訪苦難人,救助貧與病,並多管齊下─安定生活,援建教室,開辦職訓,也推展「竹筒歲月」,期待有朝一日讓佛陀正法回歸佛陀故鄉。
志工訪視尼泊爾藍毘尼家庭,為即將上小學的小姊妹送來制服,姊妹倆與志工約定要好好讀書(左圖攝影/李麗心);印度菩提迦耶思龍加村一所學校,志工推廣靜思語教學,師生一起比出「最美的臉是笑臉」(右圖攝影/鄧亦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