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里的寶 金銀姊妹花|臺中—徐王嬌、陳王足

徐王嬌、陳王足
  • 年齡不影響做事,只不過比年輕人慢一點而已。

  • 能做就有福氣,要把握當下趕快做,不然就被別人搶去做。

  • 只要給我們機會,我們就會繼續承擔!

上個世紀在日本家喻戶曉的「金銀婆婆」,是當時金氏世界紀錄記載的「人類史上最長壽雙胞胎」,分別活到一○七歲和一○八歲高齡。根據報導,金銀婆婆的長壽祕訣是她們獨特幽默的「大笑」方式,常常帶給周圍的人歡笑,具有讓現場氣氛融洽的長才。

慈濟臺中后里聯絡處也有一對金銀姊妹花,一位是一九三三年出生、九十一歲的徐王嬌(圖左),一位是一九四四年出生、八十歲的陳王足(圖右);「快樂做、甘願做」是這對堂姊妹身體硬朗的良方,從年輕勞碌到年老,成為志工後也總是搶工作做,甚至常常忘了自己的年紀;出勤務的密集度和不停歇的腳步,是后里志工的典範,人見人喜愛。

九十一歲的王嬌(圖1)獨自搭公車來回后里聯絡處,沉靜寡言的她總是默默付出。比她小十一歲的王足(圖2)清晨六點就出門,沿路回收資源,少則用機車載,多則推車。「快樂做、甘願做」是堂姊妹身體硬朗的祕方。

姊妹情深
相邀同行菩薩道

四十多年前,徐王嬌看到電視報導證嚴法師要在花蓮蓋醫院救人,她非常感動,但不知從何幫起;直到大女兒徐淑慧偶然間在書店看到《靜思語》,有一則寫著「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她馬上請購這本書回家,對媽媽說:「就是花蓮這位師父,他說的這些話真的很令人感動!」她們開始用郵局劃撥捐款,王嬌也邀堂妹王足一起做好事。

「姊姊說,看自己能力,捐多捐少都沒有關係。」王足說,大她十一歲的堂姊王嬌,通情達理,沉靜良善;在傳統大家庭中,叔伯住在同個屋簷下,不多話的王嬌,很得疼愛。

王足婚後隨著先生在后里糖廠任職,入住的宿舍離王嬌住家不到一公里,姊妹倆更親密了。王嬌與先生賣菜、賣水果,王足說,「姊姊很疼我,知道我孩子多,生計吃緊,表面上要我去幫忙,其實她每天都算薪水給我。」

王嬌急忙補充,「她很勤快,她幫我們的時候更多。」王足又說,「是姊姊很照顧我們!姊姊是我的榜樣。一般店門口租給人家,一天也要好幾千元,我晚上去她店門口擺攤賣臭豆腐或賣甘蔗,姊姊不但幫我賣,水、電都用她的,也沒拿我租金。」

姊妹倆像小女生,彼此讚歎,相互感恩,看得出王足很尊敬這位姊姊,姊姊也真心疼惜妹妹。王足有六個女兒,王嬌有三女一男,養家重擔其實不相上下,可是姊妹情深,連進入慈濟,也相邀護慧命,一同走菩薩道。

智慧出招
先生反對變認同

王足年輕時,清晨四點多就出門去慈蓮寺拜經,回家後在六點前一定將先生上班的便當打點好;只不過先生不了解,擔心她受騙,連帶也反對她參加慈濟。

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王足邀請先生一同去清水聆聽上人開示,「你聽了如果覺得不錯,慈濟這條路我就繼續走;假如認為不好,從此我就不去慈濟和慈蓮寺了!」先生執意不肯同行,王足繼續懇求:「就這麼一次,一個晚上賭我一輩子,你也不要嗎?」

先生勉為其難上了遊覽車,整車只有司機和先生是男眾;抵達清水國中,禮堂已坐滿了人,他們被安排與一群帶著孩子的婦人,坐在後方的長板凳上。王足幾乎無心聽上人開示了,整個晚上只是默默祈求菩薩,希望有好因緣,讓先生感動。

回家後,先生不以為然說:「全場孩子跑來跑去,嘰嘰喳喳,什麼也沒聽到!」王足認為先生是在試探她,於是出招,「雖然我是女性,說話可算話,既然你覺得不怎麼樣,我不再去慈蓮寺拜經,也不走慈濟這條路了!」沒想到先生回答:「你要去就去啊!我不會擋你了!」

她要先生證明是真心支持,請他回收糖廠的紙箱和幫忙招募會員,其實是希望有一天夫妻能一同走入慈濟。「如果你願意的話,我明早就繼續去慈蓮寺拜經,讓我們子子孫孫都能平平安安!」先生雖口頭上說她得寸進尺,不過從那次之後不再阻擋她,而且幫忙招募會員、做環保。

後來,先生罹癌,病了三年,一九九五年往生前,交代王足要全心投入慈濟;告別式前,王足湊齊存款為他捐榮董,「已經幫你圓滿心願了,你放心吧!」

一九九七年,王足受證慈濟委員,兩年後堂姊王嬌也受證,從此姊妹倆攜手做慈濟,形影不離相扶持,更多了許多共同話題。

無論是環保、香積、諮詢、福田、茶水,姊妹倆沒有一樣錯過,深信要健康就要動。

不說是非
是兒女心中的模

一九九六年,王嬌的先生清晨外出批貨,因車禍往生。突然失去至親的慟,大女兒徐淑慧感同身受,勸慰媽媽:「你愈傷心,爸爸會更不安心,你一定要把上人的法放在心裏面,讓爸爸安心地走。把握我們身體在的每一天,善加利用;身體不在的時候,就沒有辦法再使用了。」

王嬌聽進女兒的話,收起悲傷,更加勤快投入志工,受證後還承擔醫療志工幹事好多年。兩個女兒徐淑慧和徐惠姈,自小與媽媽很有話聊,後來也成為慈濟委員;在女兒心目中,媽媽非常有智慧,是孜孜不倦的上人好弟子,八十幾歲時更勇於擔任協力組長。徐淑慧說:「媽媽從不惡口,也不說人是非,這是我們子女永遠望塵莫及的地方。」

有次有位男眾大聲對她講話,王嬌靜靜聽完後,毫不動怒,反過來小小聲地對他說話;從此,這位男眾對王嬌只有「尊敬」和「佩服」。徐惠姈也說,「我剛結婚的時候,偶爾跟媽媽抱怨與先生的互動,媽媽常以不同的思維,正向地勸導我。」

王嬌小時候受日本教育,老師教授漢文,也教英日文,讓她後來在勤修佛法、恭聽上人開示的路上毫無障礙。新冠肺炎疫情前,王嬌每天清晨天未亮,騎著摩托車去后里聯絡處,與靜思精舍同步「薰法香」。有一天,她摔了一跤,在志工勸慰下,才打消清早出門聞法的念頭,不過到聯絡處做環保和香積,擔任諮詢志工,一樣沒有減。

二○二三年,后里聯絡處近三千坪的廠房,拓闢為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排練場地,從二月中旬開始,志工動員打掃、修繕、布置、鋪連鎖磚等前置作業,廚房總是熱鬧滾滾,鍋碗瓢盆齊備,洗菜、切菜、擺盤、茶水、點心一樣不能少,尤其自四月底,每逢假日湧入上千人彩排的便當量,后里的香積志工清晨五點多就來準備。

香積窗口紀麗美說:「王嬌都是第一個到,比我還早!」王嬌的精進也讓負責排班諮詢的張季瑄很感動,九十歲的高齡,照常跟著大家輪值;新年度排班前,張季瑄先尊重王嬌和王足的意見,她們毫不考慮地說:「只要你給我們機會,我們就繼續承擔!」

女中豪傑
上山下溪載回收

王嬌平素寡言,但只要對人說慈濟,話匣子就打開了;王足則是活潑、做事俐落。二○○○年大林慈濟醫院啟用前,姊妹倆擔任醫療志工種子,受訓一個多月;要去大林慈院前遇到颱風,王足騎車往王嬌家的甲后路上,不時有高低起伏,加上機車被風吹得扭來扭去,突然機身一偏就跌入水坑,人也摔倒了,嘴唇擦傷,手麻但無外傷,她以為沒事,沒對姊姊說,還是跟著搭火車去嘉義。

抱著傷到大林慈濟醫院,才去掛急診,經陳金城醫師診斷,頸椎已傷到,安排住院檢查。上人知道後,親自打電話來關懷,還請兩位精舍常住師父專程從花蓮趕來探望。「我非常感動、震撼,第一時間受到上人的祝福,才能逃過一劫。」王足發願,只要能做就要做到最後一口氣,才能報答上人、精舍師父的關心之情。

王足受證後承擔環保幹事,駕駛小貨車上馬拉灣、下溪底載回收物,必要時,三噸半貨車也難不倒她。做環保是日常,頸椎受傷後,要她在家休養兩、三個月,哪閒得住?回家養傷才一個月,她不顧醫師的交代,過年前夕,看到左鄰右舍把可回收的資源全清了出來,拄著柺杖就去竹林間,折下竹子當手杖,再把堅硬的柺杖用來拖拉回收物,硬拖著回家,被來家裏探望的志工撞個正著!

「我左眼中風後,才卸下環保幹事,沒再開環保車了!」勤快的她,既然不能開車,就換去環保站拆解區;戴上老花眼鏡後,巧藝坊只要有針線工作,她也必定到,「不受年齡影響,只不過比年輕人車得慢一點而已。」

她們姊妹都喜歡做醫療志工,幾乎每個月都到大林慈濟醫院服務一週。王足說:「去病房和病人、家屬互動,讓大家笑嘻嘻的,很快樂!」王嬌說:「他們快樂,我們也快樂;孩子也不會障礙我,所以愈做愈歡喜!」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院方為了老人家健康著想,暫停醫療志工排班,姊妹倆才捨下最愛。

王足用心清掃聯絡處的落葉,志工尊稱她為「土地婆」。王足發願,只要能做就要做到最後一口氣,才能報答上人、精舍師父的關心之情。

球來就接
不因年長而畏縮

二○二三年十月二十五日,上人行腳至臺中,后里組長塗淑敏介紹姊妹倆:「她們是后里的寶,我們都尊稱她們為『金銀姊妹花』!」

當眾人請她們分享時,王足靦腆地說:「講話我不會,能做就很有福氣。還能做,就要把握當下趕快做,不然就被別人搶去做。最重要的是上人身體要顧好。」她請教上人,是不是自己做得還不夠,為什麼孩子沒有跟上做慈濟?上人慈悲地對她說:「回家要感恩女兒們支持你來做,還有師父說你很有福,她們之後就會跟著你來做。」王嬌則害羞細聲地說:「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讓我們有工作做!」

環保、香積、諮詢、福田、茶水,姊妹倆沒有一樣錯過,平日一刻不得閒;每天四點多即起,在家與靜思精舍同步做早課、拜經,之後甩手、雙手交叉拍雙肩,彎腰、抖身,動作一點兒不輸年輕人。深信要健康就要動,王嬌說:「感恩有慈濟,要不然像我們這個年紀,能做什麼呢?」

王足二○一七年接受心臟支架手術,之後服藥控制。由於住家離聯絡處近,清早六點就出門,沿路上若有可回收的資源,少則用機車載,多的話拉車去推也要推回來;到了聯絡處就拔拔草、掃落葉,志工尊稱她為聯絡處的「土地婆」。

王嬌每週三必到環保站分類,總是默默地做,做完就搭公車回家,也不留下來用午齋。徐淑慧說,「媽媽常說因為有慈濟,她才能走出去服務他人。感恩上人創造慈濟,讓我媽媽及阿姨從原本整日埋首於柴米油鹽的傳統婦女,走出有價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