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都要發一念心,每天都要啟動愛的行動。大樹也是從毫芒種子成長起來,不要輕視點滴,時間會成就一切。
慈濟將要六十年了,回顧走過的路,每一步準確,每一個念頭「合和互協」,才有如今四大志業的穩固。從慈善而醫療、而教育、而人文,四個步驟有次序,腳步踏得穩,一群人也要整齊,才能走得快。
很感恩草創期的慈濟人,陪著師父,從無到有。也常跟大家說,莫忘慈濟從「五毛錢」開始,日存五毛錢助人,就是那個時代的基礎;每天都要發一念心,每天都要啟動愛的行動。大樹也是從毫芒種子成長起來,所以不要輕視這輕微的點滴;只要發一念心,那一念心會成為種子,就會有力量為社會付出。
盤點過去,總是一念心,不忍心該做的事而不去做,自不量力、咬緊牙根,「信己無私、信人有愛」,就是我的力量―我相信人人有愛,相信自己無私;只要用心呼籲,一定可以做得到。從那一念心開始,現在回頭看,時間成就一切。
我這一輩子沒有留住什麼,只對自己留住的是感恩,我有心想做好天下事,為苦難人出力,但一個人成不了事,無力可做;我感恩很多人不斷地成長、不斷地承擔,把志業挑得很有分量。大家會同起來做師父想要做的事情,我時常把這分「貼心」掛在口頭上,更是打住在心靈裏。
哪裏有災、哪裏有苦,菩薩及時湧出,佛陀時代這樣說法,我們這個時代就如此行法。元月二十一日嘉義大埔地震後,許多住宅牆壁有裂、屋頂有漏,一時之間請不到師傅修繕;慈濟志工從各地往臺南行,女眾擁抱、膚慰著受災戶,男眾敲敲打打、補補貼貼,讓房屋更健全。他們自費自假,付出無所求,做到讓人感動,自己也得到滿心歡喜。
慈濟慈善是很誠意要為人間苦難付出。元月美國加州洛杉磯林火,快一個月才獲控制。很多人以為「不會波及到我」,很有信心;沒想到火星跳躍,災難無情,社區成為焦土。
想著他們瞬間失去家園的心靈感受,也想到他們未來何去何從?慈濟人快速去膚慰與安頓。從大火中慌張逃出的人,什麼都來不及帶,天氣還很冷,趕快給一件溫暖衣服披在身上,還要給一些零用金及時應急,金額要有感,讓他可以安住一、兩個月的生活。人間有苦難,救災要踏實,而不是蜻蜓點水;當他身心穩定,感覺到人間有愛,那就是希望。
代替師父去愛每個人
資深的慈濟委員、慈誠,從年輕時就走入慈濟,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們幾乎沒有假日,而且愈是有假日、愈要辦活動,充分利用時間;雖然現在有年齡了,但回憶一下、盤點一下,這一生感動了多少人,也接引了多少人來做好事。
在現代社會,孤老、雙老很正常,雖然是常態,但人的感受還是苦,所親愛的兒女和子孫在遙遠的地方,平常孤單無依,沒有說話的對象,也沒有與人的互動。各地慈濟人關懷孤老,訪視探望,或是清掃居家環境,也宣導鄰里一起來愛護。每一回聽到、看到,我總是感恩大家代替師父去給予愛;師父想要扶他一把,大家一手、千手,連連接接去扶起他。
總是我們無法時刻在老人家身邊,所以慈濟主動到家裏幫忙將「扶手」做起來,對於行動起居很有品質也非常方便;不只為獨居長者而做,也不要分貧富,還要關懷我們年長的法親。年紀大,難免身體功能衰退,儘管還是精進在團隊中,回到家要讓他們更安全,預防跌倒。能夠普遍做到,我會感覺更安心。
菩薩群有志一同,所以要珍惜彼此。期待慈濟人照顧好自己,再來要相互照顧,常常聯絡,才會永遠都有法親眷屬。慈濟這樣的團體,以前不曾有過,慈濟人的「合和互協」,更是典範;這樣的典範和人文很有價值,期待子子孫孫延續下去。請大家多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