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農正月‧初四至初五》

【靜思小語】合心才能協力,就有為社會人群付出的大力量。
出於真誠,正直不偏
二月一日,馬來西亞雪隆慈濟人與上人座談並拜年,在雪隆、斗湖、山打根、亞庇、美里等會所,也有許多師兄師姊齊集,以網路視訊參與。
上人對大家說,看到菩薩隊伍浩蕩長,整齊莊嚴,讓自己收到了大家的真心誠意,這是一分大禮。過去的一年,無論是為社會付出、為自己修行,人人都很認真,造福在人間;過去所做的善,累積成現在的福。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同樣精進,造福人間同時增長智慧,福慧雙修。「分秒不斷過去,年齡一年一年增加,體力卻是一年一年衰退。大家要時時念無常,才會更精進;時時存好念,才能造福人間。」
「時間能成就一切,若沒有好好把握,再長的時間也是空空過去,所以要用誠正的心把握因緣,快速地跨步前進。慈濟就是發自誠與正而成立,並且走過將近六十年;從每人每天存五毛錢做慈善開始,就出自真誠,且做事皆把握正向,如此一步一步向前踏,沒有偏差。隨著時間愈來愈長,路也走得愈來愈遠,這一條路是正直的大道,就是菩薩道。」
「我很感恩有好因緣,有這麼多好人與我有這麼大的緣分,能讓慈濟在這麼多國家付出,我自己充滿了感恩,也感覺因緣不可思議,因為我哪裏都沒有去,大多數時間都是坐在這裏,這一張桌子、這一張椅子就是我的世界,在這裏看天下事。」
上人說,從視訊畫面看到幾個馬來西亞的慈濟道場,慈濟隊伍浩蕩,排列出圓形或正方形的圖案,展現整齊美;若沒有真誠的心,是無法達到的。「這需要每一個人都真誠配合,才能整齊排列,假如有一個人偏了半寸,圓也不成、方也不成。就因為大家有這一念心,方與圓都很美,做到了真善美。」
上人感恩最初將慈濟種子帶到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劉濟雨師兄與簡慈露師姊夫妻,讓這顆種子從「一」生無量,現在已經看見一粒粒飽滿的種子,粒粒發芽、成長為大樹,又能產生無量種子。
「只要在大地播下好種子,還有陽光、空氣、水分,因緣會合,這顆種子就會發芽,隨著時間,在調和的氣候中成長為果實纍纍的大樹,年年開花結果,又產生許多種子,可以再播入大地,發芽茁壯。」
上人說,要讓社會祥和,需要富有的人愛護貧窮的人;富有的人用真誠的愛幫助困苦的人,他們回饋的愛會更多,因為他們心中有感恩,這一念感恩心也是種子,人人感恩,就有人人的祝福,這些種子都會在社會上發揮善與愛的力量。
接引眾生,凝聚福氣
二月二日,上人為中區榮董祝福,鼓勵大家一起來做慈濟:「我常譬喻從古井取水,取得再多,井裏的水位也不會變低;但若都不去取水,水位也還是一樣,而我們取出的井水能讓大家運用,讓人止渴。所以說,我們要抱著掘井的精神,取出井水多造福。感恩大家一直以來用愛付出,但是衡量自己的力量,不要執著募榮董、捐榮董,即使會員每個月捐五十元、一百元,我們也要用感恩心去收,因為他們發那念心,就是善的種子;我們要成就眾生的福緣,接引大家與我們一起播下福的種子,共同耕耘福田,將每一分愛心凝聚起來,就有造福人間的力量。」
高雄慈濟人向上人拜年,上人說,去年十二月行腳時,到臺南就因為身體因素,無法再往南行,安排好的行程卻走不了,這就是無常,大家都有所體會,更要勤精進。
「慈濟是天下大家庭,最近這幾年,因為疫情或是氣候災難等因素,有不少國家的慈濟人無法回來團圓。地水火風四大不調,災難愈多,而臺灣是個小島,我們更要戒慎虔誠,人與人之間相互勉勵、帶動行善造福,凝聚行善的福氣,讓臺灣籠罩在福的氣流中而風調雨順,社會平安。這不是口頭的祝願,是要發自內心,起於行動去做到。」
上人肯定高雄的弟子們都很用心,像一月二十一日嘉義大埔強震發生後,臺南楠西等地受災較為嚴重,高雄慈濟人也立即啟動慈善援助,支援臺南慈濟人,及時運送物資、食物到災區,這是慈濟在臺灣幾十年來養成的默契。對的事情,要虔誠地做,為臺灣造福的同時,也與眾生結下好因緣,為自己造福緣。
隊伍浩蕩,任重道遠
印尼慈濟人以及專機返回拜年的林逢生先生與上人談話,上人說,人間苦難很多,即使現在慈濟人的人數多,做事不像剛起步時這麼困難,但也因為慈濟人多,走得到、接觸得到的苦難人更多,所以慈濟人的責任更重。
無論國力強弱,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貧困人,甚至因為現在的社會發展,貧富差距很大,窮困人相對缺乏資源;富有的人即使有心想要幫助貧困人,或許也無從著手。而慈濟的慈善工作,就是在天地大空間之中,牽起因緣,讓窮困人得到所需要的幫助,愛心人也能踏實地付出。上人指出,人人都有愛心,需要有人引導他們確實了解人間的苦;平安的人、有力量的人「見苦知福」,很自然會發心救助苦難人,為人間造福。
「慈濟在印尼可以做得這麼好,是有很好的因緣。我很感恩黃奕聰老先生,他來臺灣與我會面對話中,我說,愛可以消弭災難;人心要合,天下才能太平,企業才能穩定發展。」上人表示,慈濟在每一個國家,都會配合當地法規,在合法、如法的前提下去做事。慈濟要為社會人群付出,需要會合大家的力量。這麼多人要協力,需要人人合心;若能人人合心與協力,就有力量為人間開拓善的大道。
回顧「那一年」─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印尼亞齊外海發生強震,引發印度洋大海嘯,重創南亞多國,印尼亞齊省首當其衝、災情慘重,慈濟人前往賑災,看見毀滅性的悽慘景象,急難救助後,亦為災民建設永久住宅。「那個時候,大家共同一心,為了賑災而投入一段時間,做得很辛苦,但是過後的感受很幸福;大家的付出也讓政府看見慈濟這個團體,後來多次合作濟貧與賑災。」
「每當我看到慈濟賑災,印尼軍方協助人員交通與物資運送,讓人力與物力迅速抵達災區,順利發放,我都很讚歎,這就是真實力─需要物資,物資很豐富;需要人力,人人都很有誠意地去付出,這都是很真誠、很實在的力量。」
上人提及美國洛杉磯林火一發不可收拾,難以撲滅,夜晚時整片天空都是紅色的,天災的威力讓人很惶恐。「我在臺北時看到美國的火災畫面,實在很擔憂,呼籲全球慈濟人提起虔誠的心,帶動人人虔誠祈禱;這個時候需要人人合心、合力,才可以構成一股消弭災難的力量。」
「美國慈濟人啟動急難發放,只要確定是住在災區的居民,都要及時給予幫助,而且是讓他們有感覺,確實能解救燃眉之急的救助。」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響應呼籲,用愛支持美國慈濟人賑災,像是印尼慈濟人也付出力量;美國慈濟人在前線賑災,有臺灣本會及全球慈濟法親的支持,可以無後顧之憂而盡心盡力去做。
「不分國籍,只要慈濟正在做的,慈濟人都會結合力量投入,很感恩!你們在印尼,也是當災難發生後,就會快速去關心、去付出,期待你們要將當地的慈濟事趕快傳回本會,讓我告知全球慈濟人,或是由大愛臺播報出來,讓大家看到印尼慈濟的典範,知道如何走這條人間菩薩道。」
上人說,當天下發生大災難的時候,很需要宗教的力量撫平受災的悲痛,更需要宗教的力量提升人人的誠意與愛心。「宗教能安人心,且宗教之間要相互鼓勵與讚歎,並會合力量,帶動大眾。人間需要正信宗教,引領人走好路、做慈善。」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