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工動員進入洪患重災區民都魯訪視造冊,關心住戶受災情形。(攝影/符愛蓉)
東北季風每年年初為東馬帶來降雨,今年罕見豪雨從除夕開始釀災,居民在毫無防備之下逃離家園……天災就如黑夜不請自來,但終究會等到晨曦來臨,迎接新的一天。
清晨四點多,五十歲的諾兒•艾妮(Noor Aini Yussof)聽到起床如廁的孩子喊醒她,因為洪水湧進屋內了……一家人急忙將家具和電器墊高,然而洪流竟漸漸升高,他們必須迅速撤離。
一家五口苦盼不到船隻救援,只好涉水走到疏散中心;那是此生最遙遠、最艱難的一段路。「我們一直走,水位從腰部漲到脖子,水面上還浮現小蛇和蜈蚣,孩子驚恐地詢問是否會出現鱷魚?我只能告訴他:顧不了那麼多,逃命要緊!」
元月底離家,二月八日終於返家,所有家具、電器和一臺摩托車被突襲的洪水摧毀,諾兒•艾妮的眼淚流不停,孩子即將開學,為他們新買的衣物也消失了。臥室內兩張床褥,還是從疏散中心帶回的,「地上很冷,這兩張床給三個孩子用,我和丈夫鋪帆布席地而眠。」
元月二十八日到三十日,東馬豪雨不斷,沙巴的根地咬(Keningau)、砂拉越的美里(Miri)、民都魯(Bintulu)發生洪災。諾兒•艾妮所居住的實務地(Sibuti),距離砂拉越第二大城美里約五十公里,全鎮幾乎浸泡在水中。
這是美里一九八一年以來最嚴重的水災,多數民眾絲毫沒有防備,通訊、電源、交通皆中斷,加上一時缺乏救生船,村民只能相互幫助,把老幼及殘障人士救到疏散中心;住在較偏遠地區的居民,甚至被高於頭頂的洪水圍困,兩、三天後才獲救。此後,只要看到天色轉陰、聽到雨聲,災區就會泛起一片焦慮的氣氛……
美里的正月初一
洪災發生在華人農曆新年期間,美里慈濟人方文光與幾位志工在大年初一趕往疏散中心關懷;當時還下著雨,氣溫降低,地上是冰冷的。不捨孩童與長輩受寒,志工晚間先送去毛毯,緊接著準備基本生活物品;大型批發商年節休假,志工走遍小型超市才湊足數量,大年初二發放。「我們已不在乎錯過拜年或錯失聚餐,而是在想,還能為受災居民做些什麼?」
實務地中華學校遭洪災重度破壞,志工先是協助清理校園,後來又提供桌椅和櫥櫃,讓師生復課。
為了掌握災區實際狀況,確保援助資源能夠發放到最需要的受災戶手中,美里慈濟人決定訪視造冊,原本想請吉隆坡、雪蘭莪州等地志工支援,但在了解到民都魯災情更為嚴重、人力更不足,方文光說:「我們要自力更生,只邀約十五位雪隆志工來陪伴。團隊有一股信念:只要用心去做,即能找到好方法,十方菩薩亦會湧現;正是,有願就有力!」
二月八日和九日,慈濟進入實務地和埔奕丹絨峇都(Pujut Tanjung Batu)兩大重災區關懷,主動報名參加的社區機構志願服務者及會眾,再加上志工就超過百人,人力充足,得以完成造冊任務。
為志工引路造冊的實務地甘榜詹格拉斯(Kampung Jengalas)村長拉蘇爾(Mohammad Rasool)說,雖然村裏偶爾發生輕微水災,但水位不會太高,「也許人類都很健忘,沒有意識到洪水的威脅。」
來自雪隆的志工邱勁順,原已允諾老同學新年期間見面,但聽到美里受災,他做出取捨,自費加入團隊,飛越南中國海到美里支援。「造冊不是只向受災戶記錄相關資料,更是付出誠意的關懷,膚慰痛苦的心靈。」他繼而補充道:「倘若需要,再給予金錢援助,減輕他們的壓力和負擔,讓他們心裏能更踏實地重振家園。」
大水不管貧富,淹沒所有物品。邱勁順說,或許受災者當中也有經濟能力穩定者,但心靈上的苦更需要被膚慰。「我們就扮演好膚慰苦難的角色,期待有朝一日,他亦會付出愛心,關心其他遭受苦難的人。」

志工來到美里造冊,只見泥濘積水遍布,受災戶清理出的雜物堆積路旁。(攝影/江莉蓁)
河水氾濫民都魯
一百七十餘位雪隆志工搭機來到砂拉越,與二十三位在地志工訪視民都魯災區。還在年節期間,西馬往東馬機位一票難求,費用高昂,從三百至一千令吉(約新臺幣兩千兩百元到七千四百元)不等,但沒有志工退卻。災區環境不佳,還下著綿綿細雨,志工們穿上雨衣分頭訪視,二月六到九日密集走訪逾四千六百戶;也發覺有些受災戶確實需要幫忙,跑這一趟非常必要!
貫穿民都魯市中心的實比遙河水位高漲,淹沒河岸兩旁,有些地區水深甚至超過一層樓高。要訪視的區域廣闊,當地四輪驅動俱樂部出動四十四輛車,載送志工。
沿著河岸的高腳木屋區,十餘戶家園盡毀,五十四歲的祖魯明(Juluming Ak Achu)描述,清晨五點醒來,洪水已經漲進房間,「我通知鄰居和朋友,大家拚命往高處跑。」滂沱大雨持續三十個小時,他們徹夜未眠,緊張地守望著水勢,但洪水最終吞噬了他的家園。
林阿那安平(Lium Anak Unpeng)的高腳木屋屹立在河邊四十多年,這是第一次受災,但至少還在。他說,這裏大多是低收入家庭,才會在河邊搭建簡陋木屋;一夜之間失去家園,未來又該怎麼辦?
雪隆志工李志忠二月六日即飛往民都魯,擔任先遣人員,負責帶領八個小組在災區造冊。步行到甘榜甘文丁(Kampung Kemunting)的巷子,他見到一臉愁容的則那(Zainal),表達來意,並看看可以如何幫助他;則那思量片刻說:「需要衣物吧。」心中的難過彷彿被觸發,頓時淚流滿臉。
則那表示,慈濟是第一個來慰問的團體。他們一家二十三人在第一時間逃命,把中風行動不便的老爸爸合力以步行方式帶到安全的地方。牆上掛著一幅幅充滿笑臉的全家福合照,顯示這位一家之主用心經營這偌大的家。一場大水災讓家變得面目全非,就算已經清掃了幾天,被水浸壞的雜物依然堆滿門外,客廳則成了晾乾鍋碗瓢盆的地方。
他們一家睡在鋪平的紙箱上,也無法煮食。從事工匠的則那,計畫慢慢整修家園;他善解現況,自己不是最慘的,還有更多比他不幸的人。

志工二月於美里及民都魯舉辦祝福金發放,協助受災者重建家園。(攝影/古武漢)
齋戒月前大發放
強降雨也襲擊位於婆羅洲的沙巴,根地咬市在二月五日發生水災,洪水破壞水管,切斷水源供應;水退之後,市中心和周邊村落覆蓋上厚厚的泥漿;居民無水無電,慈濟第一步就是送熱食,緊接著排除萬難,調度逾六千四百加侖的水槽車到重災區,將清水輸送到滿是黃泥的家家戶戶,加速打掃進度。根地咬受災戶也成為慈濟在這波水患發放的對象。
二月二十二至二十三日,二百三十九位志工動員,在美里、民都魯和根地咬進行五場祝福金發放,兩千三百四十四戶受益。志工恭敬有禮地將證嚴上人的慰問函和現值卡交到居民手中;依照人口數,每戶提供一千五百到兩千五百令吉(約新臺幣一萬一千元到一萬八千元)額度,在期限內到銀行兌換成現金。
馬來文版慈濟歌曲〈一家人〉歌聲中,志工帶動手語;坐在第一排的亞海雅(Yahya Bin Sulaiman)頻頻拭淚;會後,志工走到他身邊,右手搭在他的肩膀,關心慰問。他哽咽地說:「我的家裏現在空空地,什麼都沒有了……」
他住在美里埔奕丹絨峇都,洪水來襲時,他將行動不便的妻子安頓在鄰居樓上,把兩個年幼的孩子送往親戚家,再折返把妻子和兩個大孩子帶離災區。湍急洪水已經漲到腰部,他沒時間感到害怕,就怕遲了無法將妻兒帶出來。
亞海雅說:「後來收到慈濟傳簡訊,邀請出席發放活動。這是我們在災後獲得的第一筆金錢補助,也為即將到來的齋戒月和開齋節減輕負擔。這筆援助讓我看到光亮,衷心感謝慈濟待我們如一家人。」
受災戶紛紛表達心情:「沒想到是華裔來幫忙,慈濟不分宗教,實踐人道精神。」、「當我收到慈濟簡訊通知,我由衷感謝真主,Insya-Allah!」、「發放時,從門口到禮堂內,志工接待我們的方式,都是第一等的。」天災就如黑夜不請自來,但是天亮後的晨曦,愛和關懷就像柔光填滿那怕黑的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