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20《農正月‧二十二至二十三》

【靜思小語】老師真誠愛護,學生能尊師重道,就是成功的教育。
家庭有倫理,社會有公理
二月十九日,上人與教育志業主管同仁座談,期勉守志奉道,為了人間的希望而發揮教育良能。「教育就是希望,希望在於真誠的愛。在家庭裏有真誠的愛,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孫子敬重祖父母,有良好的家庭倫理。現在社會的倫理道德觀念比較淡薄,甚至脫序了,慈濟教育要趕緊挽救,家庭有倫理,才有社會的公理。」
上人說,自從慈濟在將近六十年前起步,用每人每天存五毛錢的方法,就在教育大眾,發揮愛心,共同累積力量行善助人。這「五毛錢」很微弱、不起眼,但若沒有這分精神,就不會有今天的慈濟志業;慈濟從無到有,只是憑著一念真誠,盡心盡力去幫助人。
「我一向無求,但是天下有事,我就要承擔起責任,這分真誠的愛直到現在都沒有改變。志業要恆久延續,就要維持這分誠意,人與人之間要互信。我一向都很信任人、尊重人,不論哪一位,是小學的老師或大學的教授,我都同樣尊重;而且我也要做出典範給孩子看、讓慈濟人看,帶動人人尊師重道。我之所以會在慈濟學校設立慈誠懿德會,也是帶動學生尊師重道,並且幫助老師勸導觀念行為偏差的學生,照顧他們的身心,關心他們的家庭狀況等,讓孩子體會到學校師長的真誠愛護與教育。」
「慈濟人都很尊重師父,認定是師父要做的事,就盡心力去做;他們認為理所當然,讓我感受到這分情很重。慈懿會來來回回,到學校與學生互動,或是到學生家拜訪,都是自動去牽這分情,去付出這分愛,讓學生更受教、守規矩,幫助學校的運作更順暢,校方應該也要表達感恩。」
上人表示大家討論財務事項,這是自己不了解的範疇,在自己的想法中,有真情才有真價值;舉凡老師與學生的感情,還有同事之間的同事愛,都是自己最重視的。期待大家培養好感情,更要提升大愛,清淨無私的愛就是人間至寶。
「我們對學生的愛,學生有沒有回饋?如果學生能夠表達自己很尊重老師,就是成功的老師;學生對老師不懂得尊重,就表示老師沒有做好,所以沒有得到學生的一分情。所以說什麼才是有價值的教育?老師若能深入了解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就會了解教育是無私的大捨,真誠用愛的付出,也能夠用慈濟情投入人間。」
上人鼓勵老師們不只守在教育的範圍,還要了解慈濟四大志業,與不同志業體的主管同仁們互動,相互肯定。「慈濟教育也是從慈善而來,我們如果沒有做慈善,不會有人認同慈濟;沒有人認同慈濟,我們如何蓋學校?學校蓋好、開學以後,我從來不會干預校務,總是全然信任校長、老師們。雖然不干涉,但是很希望大家都能了解慈濟,我也很盼望大家經常『回家』,這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呼喚。」
「常回來精舍多互動,會更了解佛法。佛法含括心理學、哲學、生理學等科學,人生的無明煩惱可以用佛法的超越智慧對治。不一定要信仰佛教,多了解佛法對自己的人生有益無損,讓我們的觀念思想正確。」
「天地宇宙之間有無窮盡的法,有善法也有惡法,而眾生心無明,善法纏著惡法,惡法纏善法,讓人思想紛雜,煩惱也愈來愈多。要如何解開這些纏擾?教育與宗教可以解開,但還是需要師長們用真誠的心,運用方法輔導,所以請大家常回來,多與常住師父們交流。」
飲水要思源,培養感恩心
二月二十日,教育董事會在精舍召開,上人對董事們與校長、主管們談到,自己並非教育專業,在慈濟醫院啟業後決定要辦學,也是自不量力之舉,但是有真誠的心願,也很感恩校長、老師朝相同的方向努力;有志一同,身心都會安住於此。
上人希望慈濟學校能讓孩子們真正看到慈濟,不只因為他們就讀的學校是慈濟創立,更要了解「慈濟」這二個字為人間的付出,讓他們體會真誠的感情。「教育要用真心,把我們的善傳播出去;而且人間的善事不是只有一個人做得起來,是一個團體凝聚多少人的愛心能量而成就,裏面有說不盡的真實故事,要安排時間為孩子上慈濟歷史課,這都是現代的人與事,是真正的典範教育。」
「早期從精舍到花蓮市,雖然是不短的距離,但我徒步走過;當時我一個人用很清淨的心在走這一條路,一步一腳印、一步一思惟。看著周圍的風景,牛在水田中犁田,也看到鳥穩穩地站在水牛的背上,而農夫扶著犁,相互不干擾,牛一路向前走,犁就一路犁開土,等待著太陽曝曬。」
幾天後這一片田地被太陽曬乾了,農夫放水,讓牛再下田,農夫踩犁把土再打鬆,讓水跟土攪和均勻,地力恢復,就能插秧。一季一季,生態不斷輪替、生機循環。「常說,吃飯時要想著這碗飯是如何來的,成為煮熟的米飯以前,有多少人辛苦工作,才能有收穫?所以教大家知『過去』,就是要飲水思源,培養感恩心。期待我們的教育,就這樣以真、以善、以美來耕耘。」
「現在的教育都是教本領,有什麼本領可以去做什麼事情,卻沒有教品德,往往差毫釐、失千里,撥動人心,把人心撥亂了。佛法說戒、定、慧,我們要先學習的就是戒,也就是守規矩;當我們了解人間的規矩,而且對自己有信心,能把心定下來,朝真善美的方向起步,過程中還要用很正確的心思耕耘,到最後做出來的成果也是真善美,所以請大家用真善美的心來教育與傳承。」
上人說,慈濟學校的孩子守規矩,從服裝儀容與行為舉止就能看得出來,這也是教育的成果。感恩校長們建立好校風,老師也能維持慈濟教育人文。感恩董事們守護、護持慈濟教育,也請大家持續關心;看到優點多鼓勵,有不足之處協助改進,共同傳承真誠無私的教育之愛。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