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1《農正月‧十三至十四》

【靜思小語】心寬念純不隨外境而亂,不讓人我是非破壞感情。
留下史實,留下慈濟情
二月十日,文史處主管同仁報告中區千號委員故事專書,包括達宏法師與達彥法師,編纂處洪靜原主任在座。上人說,過去的資料很多,必須加緊腳步追蹤、核對、補充,並且編輯整理出版,不能讓歷史中斷;整理好的資料可以用電腦存檔,方便查尋,但是紙本出版是非做不可。
上人表示,慈濟人為人間的貢獻,值得大家好好地為他們留下生命紀錄,他們的子孫也會有光榮感,且很珍惜地流傳父母、祖先奉獻的事蹟,以善傳家。
「文史單位要負起責任,將這些史料整理出版,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更不負慈濟人的身心投入,讓他們自我肯定生命有價值。」上人期勉同仁們共同為人間留史實,為慈濟人留下有傳家價值的生命歷史,也留下慈濟情。
師徒之情,永存意識中
二月十一日,臺中清水、大甲、港區等地慈濟人返回精舍拜年。上人說:「清水、大甲是我的故鄉,花蓮則是你們心靈的故鄉,師徒之間很有情,不只是鄉親情,最重要的是覺有情。雖然身在人間,在自然法則中,有悲有樂、有喜有憂,但是你我的師徒情、法親情,都會在清淨無染的愛當中,生生世世延續。」
「我每天聽著各地慈濟人的分享,總是會提起『師父說的話,師父教我們怎麼做』,知道弟子把師父的話放在心中,我就很安慰也很歡喜;你們都是做師父想要做的事,說師父想要說的話,弘法利生,我很感恩!」上人說,多位資深慈濟人與自己有幾十年的師徒情,自己只要看到大家健康平安,即感到安心歡喜;若得知有弟子生病了或往生,難免掛心、不捨。雖然是自然法則,然而法親有情,需要大家就近關懷、陪伴,與生病的法親聊聊天、談慈濟,讓菩薩種子永遠存在他們的意識中。
上人表示自己的年齡也在自然法則中,雖然還有很多心願想要達成,不過時間很不夠用,唯有時常提醒大家,把師父說的話聽入心;只要法還在,就能提起生命的力量,發揮願力去做到。
守好方向,直直往前走
上人與法脈宗門中心黃麗馨祕書長、清修士黃靜恩等人談話,指出現在的年輕人敢衝,衝得很快,往好的方向衝固然好,不過同時也要有智慧思考,以免發生偏差,否則差之毫釐而失於千里,衝得愈快偏向愈遠。「我常說,『守志奉道,其道甚大』,要守在立志的方向,精進走大直道。佛陀說『大道直故』,這條路是筆直的大道,要直直往前走,不要有毫釐之差;我們要成佛,就要守好這條大直道的方向。」
上人表示,自從拜師時聽到導師叮嚀「為佛教,為眾生」,就守著這個方向往前進;也因為有這麼多弟子來投入,才能不斷在這條大道上精進,所以自己在與人說話時,總是真誠道感恩。
「若看到弟子合和互協,我會很歡喜;若聽到誰批評誰,我會很擔心。到底是被批評的人錯,或是批評人的人錯?如果是有修行的人,自己會對準方向,有錯及時調整;沒有修行的人,即使錯了還是覺得自己是對的。我們若在同一個方向─大直道故,是一條通往覺悟的大道,都在對的方向,只是互動時需要心寬念純,讓自己的心很恬靜,不會隨著外境而亂。」
「我很感恩有出家的因緣,讓我有更大的因緣來看世界,更感恩有這麼多人為世界上苦難人在付出。其實我都只能坐在這裏,聽著、看著大家的報告;若看到人與人之間感情很好,我就覺得幸好有慈濟這個道場,有法親相互關心。」上人說,法親要相互感恩,才能合和互協,彼此借力使力而圓滿慈濟事;何況人生無常且短暫,必須把握時間,趕緊把該做的事做好,不能為了人我是非而停步不前。
「年輕人要多用一點心,好好聽師父說話,好好地思考,之後也能把師父說的話傳給別人。好話要相傳,好事多帶動,把人人的心連起來、手牽起來,共同走上這一條菩提大直道。要撥開人我是非,共同開拓大直道;其他的是非事,是凡夫心,就會多破壞─破壞感情,破壞事情。我們有善的思想、善的方向,所開的是善道,才有助天下平安。」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