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農正月‧二十八》

【靜思小語】帶動造福的福氣,以人氣調和天氣,守護人間。
慈濟發源地,精舍就是家
宗教處同仁報告慈濟周年慶經行規畫,上人說,雖然不若前幾年新冠肺炎疫情那麼嚴峻,流感疫情還是一波接著一波,防疫措施必須做好。過去每年周年慶,慈濟人從各地返回精舍朝山,三步一拜,恭敬虔誠。若以經行的方式,則要思考如何讓人人在經行當中,莫忘初心─那一年、那一人、那一時,那一種發心、動念、行經,所說的「行經」,是吸收佛法成為精神理念,走入人群去發揮。
「不是在周年慶鼓勵大家回來朝山,慈濟人隨時都可以回來,只是在這個時間點,要讓大家銘記慈濟起源的歷史。疫情有週期性,這就是師父常說的,天氣、地氣、人氣與病氣都是無形的一股氣,如果大自然的地水火風稍有不調和,就會影響天地人間。所以要帶動善念,凝聚人人的虔誠心,帶動起行善造福的福氣。」
上人說,靜思道場是為了淨化人心,啟發智慧的方向,引導人人建立正知、正見、正思惟、正行。「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大家要認真,用發自內心的誠意,帶動人人正信、正行道。
「慈濟的發源地是臺灣花蓮,我們更要謹慎,用最正確的方式帶動人。不是只有禮佛、拜經、做法會叫做勤行,我們要帶動大眾靜思惟,靜思惟就是禪,而我們的道場名為靜思,是要大家有正方向、正思惟;我們開慈濟宗門這道門,要為人間承擔責任,還要教育大眾,自己就要身體力行,做出典範。」
上人表示,佛陀出生在人間,所說的道理是貼合生活,人人都能做得到,所以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現在要對眾講經傳法,也要講得合情合理。「法就是理,我們所求的法要合情合理,這就是我們的心法。師父總是教大家不要迷信,不做不得,向外求不得;我們平常就要好好修心,立軌道、走正法。」
「靜思道場的生活是自力『耕』生,不求人;但是我們要求法,還要度眾,要與眾生結好緣,帶動眾生行菩薩道。我們的生活很清淨,與大眾結很多好緣;慈濟人護持道場,雖然沒有金錢上的供養,但是他們常常回來幫忙常住做香積、出坡耕種,都要付出體力、心力,真正是我們的法親,所以我們更要感恩,要讓大家歡喜接受法。」
「師父為何常常說感恩?因為慈濟這個大團體就是靠這麼多人,響應師父要為人間做的事,所以真誠感恩。我們要謙卑,不能自大,而且要用智慧傳道理,帶人走一條正確的軌道;要讓慈濟人與會眾清楚了解,來精舍不是供僧,而是來護法,守護人間法,我們彼此是法親,今生結法緣,而且要延續生生世世的法緣,生生世世傳承佛法。」
「在家居士以善法傳家,居士們傳福業給子孫,世世代代行善造福;而精舍的修行者要傳法脈,這就是我們的責任,要讓大家知道,精舍就是家,歡喜回到我們的法脈之家。」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