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15《農正月‧十七至十八》

【靜思小語】科技無法取代人的情感,真誠才能感動人心、共同發心。
以慈善彰顯佛教精神
二月十四日,執行長辦公室全球合作暨青年發展室主管同仁,與視訊連線的美國慈濟聯合國團隊,還有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慈濟人,報告聯合國第六十九屆婦女地位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Status of Women),於三月十日至二十一日在美國紐約舉行,慈濟將與會,並和長期交流合作的宗教領袖與團體代表互動。此外,星馬慈青將參加二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八日,在泰國曼谷聯合國會議中心舉行之第十二屆聯合國亞太區永續發展論壇。
上人說,為佛教,慈濟作為佛教團體,在聯合國也有一席之地,是因為有慈善,以慈善行動顯示出佛教精神。沒有佛教的精神,就沒有今天的慈濟;有今天的慈濟,要感恩所有的慈濟人,隨著時間開展因緣,從臺灣到國際,用愛鋪路,為慈濟開拓人間菩薩道。
上人指出,自古以來,婦女在世間的地位就與男性有差別,包括被輕視、或是貢獻被淡化,很難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所以很期待把婦女的重要性顯明於國際。在佛教,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在久遠之前早已成佛,佛號為「正法明如來」,為了度眾生而現菩薩相,也有許多化身,大多是女性形象,如慈母般,不忍眾生受苦受難,用愛膚慰天下的大家庭。學佛者就要學習觀世音菩薩,用這分普及天下的慈悲心,憐憫、愛護眾生。
曾慈慧師姊等人目前在獅子山共和國,為了慈善援助工作而努力。上人感嘆獅子山的居民普遍貧苦,其實在天地之間,還有很多人像他們一樣苦,甚至更為飢餓困苦;見苦要知福,即使生活不算富裕,至少衣食無虞,沒有性命之憂,就是有福,就要知足、感恩。有福的人看到苦難的人,要發揮菩薩之情去付出、去幫助。
「師父很感恩慈濟人,無論身在何處,都有這分清淨的長情與大愛,共同為天下苦難人付出。現在與未來的人間,很需要年輕的菩薩,所以我們要多接引年輕人;其實菩薩度化眾生是不分年齡,需要啟發人人的善念。不管有什麼宗教信仰都不要緊,只要有愛心,大家凝聚起來,會合力量救助苦難。」
上人說,慈濟人在苦難國度救濟貧苦居民,也要教育年幼、年輕的孩子,給予善的方向,陪伴、成就他們;現在是慈濟人帶著他們,拉起真誠的感情,將來就由他們承擔責任,在他們的國家用愛付出,當地環境才有改善的希望。
「推素很重要,要帶動人人素食,以淨化空氣、淨化大地、淨化人心;眾生共業,災難擋不住,我們唯有用心推素,讓人心中有情,疼惜生命,能夠愛護眾生。世間的正信宗教都教導博愛之心,佛法則告訴我們要愛天下眾生,不只有愛人;為了保護世間生靈,所以我們茹素。我們向人推動素食,也可以傳達愛護生靈的道理,在適當的場合做適當的表達,以教化、感化人心,帶動愛的能量,這也就是弘法利生。」
說到也做到才有價值
二月十五日,新加坡莫濟協師兄、蕭慈力師姊分享用設計傳遞慈濟人文,並帶回當地藝術家庫瑪莉‧納哈潘女士創作的二顆想師豆裝置藝術品。這二顆想師豆自從新加坡慈濟大愛人文館開幕以來,是館內主要說法的藝術品,也是所有慈濟人想師情之所寄。
上人說:「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時代,科技能代替我們成就很多的美事、好事,表達我們真誠的心,將無形的情感用有形的影像事物表達出來。例如從『學』到『覺』的過程,雖然很抽象,但是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人自從出生就在不斷地學習,但是要有教育引導,才能走在正確的方向,才可以到達覺悟的境界。」
上人談到現在許多人倚賴人工智能做設計、寫文章,人們不想動腦而讓電腦處理,寫出來的文字少了人的情感,設計出來的物品也沒有生氣。要用真情,才能設計出有生機的藝術品。所以一直強調要有誠意,要很真誠;要如何達到真誠,就要用心學,才能體會真情而發揮。
上人表示,有不少事都需要有心人投入,且動之以真情,讓參與者覺得值得去做,做出來的成品是打從內心想要表達的,就能讓人看了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內涵,不只有一時的感動,還有深刻的印象。例如用二粒相思豆創作的藝術品,對師父來說,這二粒種子有大意義,而且很有情。
「說到也能做到才有價值。慈濟已經走過五十八年,過去的許多慈濟事都是許多人用了很多時間,投入心力,克服各種困難才能成就,現在若只用一、二句話帶過,聽的人也是聽了就過了;我們要認真地說,讓大家聽得入心,並帶動大家發心立願,腳踏實地往前行,這也是淨化人心,而且指引正確方向,引領人發心之後,亦邁開腳步去走這條菩提大道。」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