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24《農正月‧二十六至二十七》

【靜思小語】斤斤計較,會過得很辛苦;事事感恩,無爭無求無憂。
高學歷也要有高智慧
二月二十三日,與美國廖群師兄、常宏文師姊等人談人才培養:「我們做出典範,讓人有學習的對象,知道人生必須安分守己,往善的方向走,這麼簡單的道理,如果能懂得、做得到,算來就很好了。最重要的,我們站定自己的立場,就是這樣做,若有人覺得我們這樣做很好,我們就帶動他們專心投入。一加一等於二,不是一個『大』分成多頭,就會容易偏向。同樣是做好事,有衝勁很好,但是要先看看腳有沒有踏到地?否則愈奔愈高,很容易迷失。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做出典範,而且穩定前進。」
「我們確實需要人才,但是方向要正確,不能說用方便法接引人,反而失去原則、偏離宗旨。如果年輕人願意投入,我們除了鼓勵、培養他們,也要讓他們用心了解慈濟,且尊敬資深者,知道當地志業起步時,就是這一群人努力開道鋪路。」
與五、六十年前的教育狀況相較,現在年輕人普遍有高學歷,上人說,雖然時代不同了,但是擁有高學歷、高知識,更需要有高道德。「假如年輕人行為有一點偏差,沒有被糾正,還鼓勵說:『年輕人就是比較積極,想到了就去做』,其實潛藏危機。所以我常說資深者要持續陪伴年輕一輩,新進者、年輕人也要尊重資深者,如果沒有資深的這一群人,用愛心做慈善,一步一步踏實走,不會有如今的慈濟,可以有八大法印在世間發揮良能。」
上人教資深者要常常對新進者分享早期的慈濟事,也是為了傳承精神與經驗;中生代的慈濟人承擔志業重任,尊重資深者也要接引新進者,同樣要為年輕後輩做出典範,尤其是要帶動年輕人的人,思想要正確,一定要守好戒律;若有相同的願力,就要朝同一個方向凝聚心力去做。
富有愛心店成就好緣
二月二十四日,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開示:「我天天都自我勉勵,所剩時間不多,所以不能認老,不能想著要休息;還有多少時間,讓我在人間多說一些話,而且要把話講好,好話能影響人心,就如《靜思語》,都是一小段、一小段話,但是讓人看了、聽了能受用。」
「最重要的就是那一念間,我們把握住了,一句好話可以解開多少煩惱、成就多少好事,則那一念間的那一句話就有價值,而且把握好方向,分秒都在利益人間。假如那一念間,有好話不說,說的都是煩惱,惹出人間的無明亂象,分秒中多說一句話,都在傷害人間、破壞大地。對錯都在時間中,看人如何運用。」
「慈濟的事情,為什麼要分這麼多部門來做?因為來不及,一個人要用多少時間,才能真正做到了事事能通達;但時間不夠,所以要設各部門,每一科室、每一位同仁同時發揮才華,分工合作把每天的每一件事做好。」
上人說,人人的知識高低不同,但是高知識的人也不見得知道各種學問,所以孔子「入太廟,每事問」,到不同的空間,面對不知道的事物,都要謙恭地向人請教,增進知識。人生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活到老、學到老;如果學有所成,就要回饋,讓自己的生命對人間發揮價值。
「每天八萬六千四百秒,生命都在過秒關;如果時間久了,不知不覺放鬆了,步調變慢,就要自我警覺,趕快再調整好。雖然人生自然法則無法避免,無論如何都會輸給時間,所以不要一直想要爭贏,但是要盡本分。如果沒有盡本分,就是空過時日,讓生命隨著時間流逝;我們要懂得愛惜時間,不讓生命漏失。」
上人表示,現在的人有許多管道可以學習各種知識,學會以後不能貢高我慢,否則增加了一分知識,同時增加一分傲慢,修養的分數就會減一分;修養生命就要增長慧命,發揮慧命的價值。教大家珍惜時間,並非為了工作時數與所得斤斤計較,若總是想著休假,想要休息而放鬆懈怠,之前累積的生命價值就不見了,難以讓人生飽滿。
「期待人人都要將所學的知識轉成智慧,只憑知識做事很容易計較,用清淨無染的智慧面對人間,很自然就會事事感恩。有感恩心的人遇到境界就能善解,心寬念純,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不計較的人永遠會很快樂。」
「假如只有計較心,沒有感恩心,會過得很辛苦。時間對每一個人都很平等,若是價值觀不一樣,斤斤計較的人,總是用很多時間產生很多煩惱;不計較的人,即使再多的無明言語包圍在身邊,也可以四兩撥千斤,總是輕描淡寫就過去了。和平的人生,心很寬廣,能將大愛推及天下,擁抱蒼生。」上人教大家不計較,還要學習付出愛,不分多寡,總是憑自己的能力,歡喜甘願地付出;會合人人的愛心,就有大力量能救助天下苦難。
上人提到「富有愛心店」的推廣,就是呼籲、帶動大眾付出愛心的方法之一。客人到商店消費,將零錢放入愛心撲滿,這個舉動就在造福;而這間商店願意提供一個位置放撲滿,再對顧客多說一句好話,買賣之間都會有福。透過這樣的舉動,無形中淨化人心,自然有助祥和社會。所以大家邀約商店放愛心撲滿,要多用一點心、多花一點時間將用意解釋給店家聽,讓他們了解以後,也願意向顧客做解說,讓愈多人愈了解如何做善事,好話就愈說愈多,讓人間有愈多成就好事的好因緣。
「佛陀教我們教化眾生,就是要我們多接近人間,與人結好緣,這就是成佛之道─走這條路,修的是菩薩行,所以是成佛的道路,我們要好好用心走,讓這一生的每一刻都發揮生命的價值。感恩在場與線上的全球菩薩們,讓我日日與菩薩見面,聲音都傳到菩薩的心靈裏,種福田,結下好因緣;期盼大家愛心共聚,殷勤精進,慎勿放逸,時時都要謹慎,不要讓時間空過。」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