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至十三日 牽長情,擴大愛

2.12~13《農正月‧十五至十六》

【靜思小語】不要擔心沒有力量付出,真誠的情與愛會為人間帶來希望。

從五毛錢開始,一心不變

二月十二日,上人與志業體主管談到,過去慈濟做國際賑災,都是得知災難訊息以後,就請慈濟人去勘災、賑災,圓滿之後返臺回報。當時慈濟人走到有些連名字都沒聽過的地區,看到難以想像的困苦,確實亟需幫助,趕緊著手賑濟。

「當時你們去高原地帶發放,天氣很寒冷,民眾缺糧飢餓;現在你們再到那裏去,已經看不到當時的景象,時代不同了,他們的環境也改善了。其實那時去賑災,慈濟也不是先募集足夠的款項才去做,都是做了再說;賑災的人趕快到災區發放,我在臺灣向慈濟人、向民眾呼籲,匯集愛心力量支持前線,全都很順利地完成了。」

「以前捐款與賑濟都是同時啟動,也沒有事先編預算,就是用真誠的心做慈善;現在社會強調企業化管理,政府對於人道團體、非政府組織也有法律規範,所以我們也跟著制度化,適應法規做事。很感恩,慈濟累積幾十年的資料,都還很完整,從最初的五毛錢,到現在國際間有哪裏需要慈善援助,我們也有力量去付出。」

上人說,如今慈濟人遍布國際,國際間有災難發生,就能立即反應,所以更應該把握因緣做急難救助;而且地水火風的大災難發生後,不分貧富皆受災,即使有人過去生活無虞,突然間一無所有,也許連身分證件、存款證明都沒有帶在身上,無法提領資金,而慈濟的急難救助要給予讓人有感的實質幫助。「他們在急難時,我們及時給予一分助力與依靠,幫助他們盡速恢復正常生活。慈濟是用真實誠意為有需要的人付出,除了急難,也展開長期援助,疼惜孤老弱勢,相信我們的行動能讓人認同慈濟。」

「師父從五毛錢開始,為眾生付出的誠意,與那分無私的大愛,直到現在都不變;慈濟人就要像師父一向用真誠的心付出,只要一心虔誠為人間做事,就不需要擔心沒有力量,因為人人都會來支持,即使只是點滴少許的付出,但能長期支持,也可以累積大力量。」上人說,慈濟在海內外行善付出,也會讓會員因有自己的一分力量在其中,而對慈濟所做的善行,感到與有榮焉。

「慈濟為人間所做的事,是理所當然,並非刻意要做給人看,但是要讓誤會的人可以對慈濟有正面的看法。我們此時要把基礎打好,因為人間永遠都有貧困苦難人,還會有難以預料的災難,所以一定需要慈善機構。將慈善基礎打好,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要向大眾分享,讓人知道慈濟慈善是如何做,這就是弘法利生。」

天高地闊,大愛無處不在

二月十三日四大志策會,上人開示,慈濟四大志業是隨著時間而成就,有過去的努力才有現在的成就,有現在的成就才有未來的希望。無論志業如何發展,都不要忘記慈濟是從「五毛錢」起步,從菜市場裏帶動民眾每天發揮愛心,那一念心最可貴。

天下苦難多,慈濟慈善工作也承擔愈重。上人說,無論是就地援助苦難人,或是跨國合力賑災,只要慈濟人走過的土地,就會留下足跡,也有因緣可以帶動居民成為志工,在當地播下慈濟種子;有慈濟種子,就有翻轉苦難的希望,這分希望從哪裏來?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更重要的是真誠的愛─慈濟人是用真誠的愛去付出,從而與當地民眾建立真誠的情誼。

上人談到敘利亞內戰發生以後,許多民眾逃到其他國家成為難民,土耳其胡光中師兄等人接觸到許多陷入困境的敘利亞難民家庭,孩子還很年幼,就必須打工養家,每天的工時很長,其勞累疲憊令人不捨,更不捨的是他們本該上學讀書,卻是難以實現的希望。

當時胡師兄與敘利亞籍主麻教授來臺,談及慈濟幫助難民孩童上學,並且補助其家庭生活,上人即言,教育就是希望,而且教育要培養愛心、化解仇恨。土耳其慈濟人與滿納海國際學校的老師們做到了,孩子們真誠、有愛心,且懂得感恩回饋;當臺灣有地震、颱風的災情傳出,孩子們會捐出積存許久的撲滿,要幫助臺灣的受災人。畢業出社會以後,也有不少人持續與慈濟人保持聯絡,若有機會也當志工付出。

「回顧過去,充滿了愛與情,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誠意、認真,可以化不可能為可能,已經看到成果。我們真誠助人的情與愛,讓受助者感受到了;雖然我們不求回報,但他們很自然會回饋,也是出自真誠。這分愛的能量與善的互動要不斷延續,就要靠教育。」上人說,雖然滿納海學校的孩子們距離遙遠,但是他們知恩、知情,有情、有愛;慈濟學校的老師也要知道慈濟歷史,並能傳達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珍惜與傳承。

上人期許四大志業不斷進步,主管同仁們合和互協,讓慈濟的大愛能量擴展到更大的範圍,能庇護、扶助更多苦難人。「天空無盡高,我們的希望也要無限高廣;哪裏有需要,我們就到哪裏去,發揮、帶動愛與善的能量。」

上人感恩全球慈濟人願意聽師父的話,發心守護著慈濟,這一念心的方向正直不偏;菩薩的覺有情也是如此,筆直地往前伸展,天高地闊,無限寬廣,隨處都有慈濟的大愛與長情。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