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 學而知,知而覺

2.7《農正月‧初十》

【靜思小語】人生每個時刻都有細微變化,人間沒有一項事物不在說法,這就是每天要學習的道理。

行得通的道理就是法

聆聽美國夏威夷蕭慈光師姊等人分享後,上人說,行得通的道理就是法,行不通、做不到的即非法。

「每一天開始,在東方看到日出,傍晚則在西方看到日落。其實,真有日出、日落嗎?只是因為地球是圓的,且在不斷轉動中,夏威夷與臺灣在地球上不同的位置,所以日出、日落的時間不一樣,說夏威夷在臺灣的東方、臺灣在夏威夷的西方,其實都是相對位置的描述而已。我們如如不動,不斷在變動的是時間,且世間的一切物質也隨著時間不斷變化。」

「人生有生老病死,但也有人還沒有進入老年,年紀輕輕就往生了,所以說人生無常。話很容易說,但是道理很難通達,這就是我們要學的法。其實我們每天都這樣過,但是不知法、不知方向,對於地球的轉動也無知無覺。」

「佛陀說眾生本具佛性,心、佛、眾生是平等的,哪有佛陀、哪有凡夫?差別只在於覺或迷─你知我不知,你知就是覺,而我不知就是迷,所以我是凡夫。要學就是學我不知道的,會教的就是教我知道的,說我能說的話。知與未知、覺與不覺,是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的,所以要將心放寬,『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人間會面對很多種境界,有學之不盡的道理,就如遍覆大地的沙塵,而我們所學到的只是用指甲挑起來的一點點沙子而已。」

上人表示自己有時講經,只是一句或短短一段經文,就會講解許久,或是反覆解說,但是聽的人到底聽懂了沒?說的人自己自覺,聽的人不一定了解。其實對於佛法,還有很多要說,但是人生時間有限,只能把握時間,在還能說的時候就把握機會一直說;同時,自己也很需要聽大家說話,將大家的分享記入意識中,建設未來的心靈世界,「讀前世書,聞未來法」。

「在慈濟,能學到出世法與人間法,也能學會如何走入人群運用法。一句話說『助人為快樂之本』,慈濟人即深刻體會到幫助人比被幫助更歡喜。所以不用問慈濟人的家境如何,只要問他們做慈濟事是否歡喜,若能歡喜自在,就代表他們富而有餘,所以能夠付出。付出無所求,而且真誠感恩,是最富有的人;否則錢賺得再多都嫌不夠的人,更不可能付出,因為他們的心永遠缺乏,得到再多都不滿足。」

「我經常看著盆栽裏的花,某一天剛看到花苞,隔天就開花了,再過一天則盛開。從開花到枯萎,都在不斷地變化當中,但是必須隔一段時間才能看見它的不同;我們的人生,每一個時刻都有很微細的變化,是為『行蘊』,然而我們自己不覺不知。沒有一項事物不在說法,我們要做一個懂得盤點時間、利用時間、把握時間的人,人生要進步,踏出了前腳,後腳就要放開,不要跟時間過不去。」

「法本來就在我們的生命中,本來就在我們的面前,在我們的腳底下,但是眾生迷茫,還要一直到處去問法,還不知道方向。」上人說,了解道理,就要善用時間,對的事,趕快做好就對了。

用赤子心學習才能覺

第二十九屆慈青幹部薪傳營二月七日到十日於精舍舉行,工作團隊向上人報告報名狀況與營隊流程。上人勉勵大家,在年輕時有因緣靠近慈濟,要用心投入,否則對於慈濟的認知永遠浮於表面。就如學習佛法,若只是聽法、讀經,沒有身體力行,再怎麼知、怎麼了解,都只是口頭上的認知,學到的都是假名相。宏偉的山就在那裏,不能希望山來靠近人,而是人要去靠近山。人生總是「學而知,知而覺」,慈青們此時應該要「知而覺」。

「剛才聽到你們分享,團體行動中,如果有一個人慢一分鐘,就使得人人都慢一分鐘。過去在一個修行叢林中,一位香燈師負責敲板,某一天他慢了五分鐘,就讓那個寺院五百個人耽擱了五分鐘,總共累積二千五百分鐘。」

「他跪在佛前,請方丈責罰;但方丈說,即使責罰他,他耽擱了每個人五分鐘的生命,這分業力無法可消。因緣果報即是如此,如果懂得這個道理,就會自我要求,謹慎守規矩;但是這樣的教育所要傳達的精神理念,有些人聽了故事卻不覺得這有何意義。所以說,『知』還要『學』,『學』才有辦法『覺』。你們回到靜思道場,就要真正回歸赤子心,用真誠的赤子心學習,才能有所覺。」

上人說,此時與五十年前的時代差異很大,五十多年前,自己在萬般刻苦克難中成立慈濟,是認為自己對社會、對人間有一分責任,所以再困難仍然寸寸踏、步步行;將來的社會要靠年輕人承擔重任,只要有心就不困難。

「你們生在科技時代,是很有福,更容易接觸佛法;回來精舍時,常住師父們也會對大家談佛法,並且融合生活,也會談到國際間的慈濟人如何付出,這也很重要。要多聽國際事,否則只在字裏行間打轉,卻不知國際事、人間事,比不知法更嚴重。」

「你們多了解慈濟事,自然就會了解如何運用佛法在人間,也能將佛法會合人間事,向其他人說法、傳法。」上人期勉慈青把握寶貴的年輕時光,多接引同儕,原有的慈青團體要更凝聚,讓社會因為有慈青,才能不斷有佛教的青年淨化人心。

上人說,「為佛教,為眾生」是自己生生世世的方向,所以只要有機會對人說話,就要設法引導人人轉迷為悟,回歸清淨的赤子之心,鼓勵大家要學習才能見道覺悟。而大家聽了自己說的話以後,能夠理解並力行,才能不斷進步,否則永遠都只是「學」卻難以「覺」。

「法無量,要從何學起?能懂一件事就是『見』一件事、『知』一件事、『覺』一件事。例如面前這一張紙,我會想探討這張紙的來源,它的原料是樹木、植物,要從一顆植物的種子與土、風、水、陽光會合以後,才會萌芽成長,而後被人砍伐用來製紙。一張紙就有這麼多道理,要有種種因緣才能成就。」

「分析到最後,懂得道理的人就要感恩天地萬物。如果你們把這段話聽進去,我說這一段話就很有價值,因為你們每一位都是一顆種子,知而能學,才會去覺,而且能把我的話再精緻化、更成熟化,與其他人分享『如是我聞』,可以再產生更多種子。」上人說,自己對大家講的話,是吸收了佛法之後,用心觀察天地萬物而印證佛法,並以各種人間事相做譬喻,將佛法道理傳給大家。法有源頭,大家不忘根源,且能用心了解、體會並運用出來,都是如法如規。「靜思法脈勤行道」,要在這條大道上認真學習,培養道氣;才能投入人間,走「慈濟宗門人間路」。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