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至二十二日 付出無所求

2.21~22《農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五》

【靜思小語】用愛用心誠懇付出,就有所得,得到道德、德行及福德。

為眾生做事,為慧命耕耘

二月二十一日,菲律賓李偉嵩師兄分享慈濟眼科中心團隊的用心付出及溫馨故事,蔡青山師兄分享保和島醫療個案,以及「安心修繕」計畫已有兩百一十戶受惠,實業家施恭旗先生同行前來拜會上人。

上人認為菲律賓貧困人很多,而且貧病交加,無力改善自身生活;所以菲律賓的醫療體系若發展得好,讓醫療更普遍,幫助居民維持身體健康,家庭生活就有改善的希望;在此前提下,慈濟除了救急救難,還能援助教育,栽培孩子讀書升學,社會就有希望。

「感恩施居士很發心,取於社會、用於社會,很有德;真正用心用愛付出,就有所得,得到道德、德行、福德,得到誠懇用愛付出的福。救苦救難的人間好事,需要大家會合心力去做,否則力量分散就做不了。慈濟在菲律賓三十年了,舉凡慈善濟貧、醫療義診,都有很多人及時去付出;現在要做的事更多,有福、有德的人能來會合,可以做得更快、更好。」

海燕風災之前,保和島地震釀災,慈濟人前往援助;海燕風災後,慈濟人在奧莫克市等災區付出,這二個地區,慈濟人都是從急難到中長期援助,一直陪伴到整體生機恢復,已經與當地居民建立深厚情誼。上人說,無論是地震或風災,慈濟人都是在災後一片狼藉,當地人士覺得沒有希望的時候,除了前往賑災,也帶動居民清掃環境,將身心力量鼓舞起來;後續規畫大愛村,搭建簡易屋安置居民,讓他們安居樂業。

「我們援建的房屋,即使是簡易屋也很安全,居民生活很安穩,孩子們也能安心上學讀書。你們現在到那裏去探望,應該很有感受,感受到的是自己的人生價值。師父常常自我盤點,我覺得這輩子很值得,自從發心以來,幾十年的修行都不是為自己,是為了眾生,從臺灣到全球,為眾生做事是做不完的。你們要傳承師父的精神,在菲律賓持續做志業;不只有關心事業,更要關心志業。」

「你們做事業,工作賺錢,是為了維持家庭生活、養育孩子;做志業則是為天下,為我們的慧命而耕耘。此生的生命擁有再多財產還是有限量,慧命則是生生世世延續,所以要把握生命造福人間,拓展生命的價值,為了慧命的增長而付出心力。」

同理病之苦,醫療有價值

二月二十二日,花蓮慈濟醫院新進醫師與預定晉升的醫師們回精舍參加合心共識營,上人於圓緣時分,對眾開示,大家在崗位上面對忙碌的醫療工作,是否都能「甘願做,歡喜受」?如果只是為了生活而工作,會很容易計較;要自問為了什麼目標而生活?活得如何才能有甘甜的幸福感,有「甘」還要發心立「願」。

在座的醫療同仁們在進大學之前,選擇醫療科系,已為自己的人生選定方向,要以醫療為終身志願。人生最苦的是病苦,身心都飽受折磨,而醫師甘願投入醫療工作,天天面對病人,更能體會人生無常,所以要把握時間,實現自己的志願。「醫師面對的是生命,療治生命、拔除患病的痛與苦,而我的志向是增長人們的慧命。人的生活要活得正向,宗教就是指引人們生命的正向;我是佛教的出家修行者,要把佛陀的愛與正法好好地傳播到人間。」

「我很尊重每一種職業,但我最關心的是志業;做志業,就要守志奉道。大家選擇醫療,與人的生命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人生病離不開醫師、護理師的照顧,尤其此時民眾一有病痛就往醫院送。在我年輕的時代,醫療不普遍,而且人生無常,像我的養父,從頭痛不適回到家以後,不久就往生了。」

上人談到養父往生前,自己守在他身邊照顧,摸到他的手腳冰冷,趕緊用毛巾浸熱水為他敷手腳,就這樣摸到他的脈搏,突然間大力跳了幾下就停止了。「爸爸的往生,讓我感到生死就是這麼快速;昨天此時他還一切正常,卻突然不適,這麼快就往生了。當時親戚都在我家,爸爸往生之後,伯父和叔叔看時、看日,隔天就出殯了。」

「就在二、三天的時間裏,一切後事都辦完了,身體埋在那一抔黃土裏。從墓地回來以後,那一天傍晚下著毛毛雨,風在吹、雨在飄,我看著外面,路燈燈光照著隨風搖擺的雨水,感慨很多,覺得生命就如草露風燈,人生無常啊!」

「在無常人間,如何提升人生的價值?從此我就一直朝向佛法去探討生命的價值。時間一天天過去,分分秒秒消逝,世間萬物都在成住壞空的過程,人生也在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當中,心念不斷有生住異滅的變化,所以稱為『無常』。但是來到人間,我們要讓短暫無常的生命活出價值,不能放任時間空白過去。」

上人說,人生是不斷學習的過程,除了學知識,也要學道理;懂得道理,就要身體力行。從「學」到「覺」,中間要行菩薩道。菩薩是「覺有情」,要認真學,才有辦法覺悟,且不分宗教,都可以學習、力行菩薩道。

世間的正信宗教教人向善,醫療的方向也是善,為了救人、愛人、撫慰人的身心病痛而發揮良能。上人說,大家在工作崗位上也還在學習,而且最重要的是學會運用同理心對待病人。生病不只要承受病痛之苦,還會有很多煩惱,並且害怕死亡,有各種情緒,所以醫療同仁要同理他們,用真誠的愛安住他們惶恐的心。

「看到病人受到各種身心折磨,我們也要自我警惕,要學會定心,知道生老病死是很正常的人生現象,無論是病痛來時或面對死亡,也會甘願而平靜。我常說要盤點生命價值,只要善用人生,利益人間,人生就有價值。」

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上人也教大家要反省,這一天當中,有沒有虧欠人?對父母有沒有盡孝?對朋友有沒有忠實?反省也是學習的一部分,能夠反省才能不斷改過與精進。學習佛法是要在分秒中不斷體會,去感受天地宇宙的大生命,反觀自身的小乾坤,善待自己的生命,就是要照顧好自己每一天的生活,不虧欠父母、不虧欠朋友,不虧欠人間。醫師就要做到不虧欠病人,盡心為病人付出,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價值感。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