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農正月‧初六至初七》

【靜思小語】真誠付出無所求,慈善本質不要變。
初衷不改變,志業不變質
二月三日,印尼慈濟人報告會務,上人對大家說:「我最關心的是窮困、受災難的人,是否能得到救助?我們要如何幫助?做慈善不是富人的專利,只要有愛心,人人都能行善助人;慈濟從每人每天存五毛錢做起,走到今天,這分真誠的心與付出無所求的精神理念都沒有改變,也永遠不會改變。」
上人談到臺灣的醫療志業有八所醫院、一家診所,都是以付出無所求的慈善精神為基礎,隨著因緣而發展,為了生老病死之苦,真誠地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不論慈濟在全球有多少力量,志業永遠不變質。
「我對印尼的慈濟志業懷抱很大的希望,很感恩大家用心耕耘,只要世世代代都秉持著你們從過去到現在的這分心,不是為自己,是為國家、為社會而真誠發大心,付出無所求,永遠感恩有因緣可以付出,印尼社會永遠都有福。」上人且言,能夠付出,不只是為社會造福,最大的福還是回向給自己,人生有價值。
印尼慈濟人在短短二、三十年間,就將四大志業建設得很好,上人經常讚歎,不只是有人、有資源,就有辦法做事,最重要的是人人合心協力,且莫忘當年,恆持初心。「人人都可以為了營利而做事業,但是人間需要許多好人付出無所求而成就的志業;為了志業而無私投入,且人人感恩有付出的機會,才會做得歡喜快樂,否則有所求就會有煩惱。印尼的志業需要你們不斷關心,並且不斷栽培人才;當有人發願承擔,只要能把握這個原則,我們就給予關心及祝福。」
此生的精髓,永恆的心血
新加坡分會志工與同仁們,還有透過視訊連線的斯里蘭卡聯絡處聯絡人阿羅沙、漢班托塔辦公室同仁烏迪尼等人,與上人座談。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瑞士師兄帶領演繹並發願弘法利生、菩薩招生。
上人回應:「感恩!我感受到了大家對師父尊敬、孝順的這一分情。佛陀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就是要度眾生,但是娑婆世界苦難多,尤其這個時代更需要佛法,我感覺此生還有很多事還沒有做到,不過我發願有朝一日,一心不亂,會很快再回來,再繼續實現這分永恆的志願。」
「《無量義經》是我此生的精髓,《無量義法髓頌》則是永恆的心血;剛才看到你們排列隊伍,能做到那麼整齊,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一舉手、一投足,都要記入腦海中,而且把每一字、每一句法背誦熟練。就如當初師父在刻鋼板,將《無量義經》一個字、一個字刻下來,法髓永遠都在我的心版。」
大家發願「為佛教,為眾生」,人人都說「我願意」。上人勉勵大家,相信大家喊出這聲「我願意」,是發自心靈的誠意,發揮身體的行動,加上腦海中的韻律,把一句句法烙印在身心行動中。請大家用身心行動傳法,不只從師父的心傳到弟子的心,還要傳給社會,讓《無量義法髓頌》永遠在人間傳唱,永遠都有人間菩薩身體力行。
「眾生的苦離不開貧與病,離不開心靈的煩惱。只要各位菩薩願意,一定能發揮力量救拔苦難,並且以愛傳家,還能傳給鄰里、社區,影響國家社會。佛教所說的菩薩,不是雕像,而是人聞法接受以後,把法用在人間,真正能利益眾生。」
「你們的發願,我聽在耳裏,心裏希望你們發願『生生世世同行菩薩道』;將來我去了再來,你們去了再來,我們生生世世都在菩薩道上。要達成這分心願,更要把握今天,將這一分菩薩情拉好,並且把慈濟的長情大愛更用心地推展出去,你我的法緣就能永恆長存。」
好話多傳播,好事要帶動
北區慈濟人二月四日返回精舍,與上人座談。聆聽師兄師姊分享過去的人生與做慈濟的收穫,上人說:「幸好有慈濟,我們的人生就有功德可以盤點;如果沒有進入慈濟,或許這幾十年空空過去,沒有可盤點的事。難得菩薩共聚,這是一個很好的因緣,然而大家平時在北部,頻繁往返花蓮耗時費力,可以常在社區道場裏與法親隨時互動;要記得法親相聚不要講閒話、雜話,要說的是過去的慈濟情,以及未來要如何延續慧命?時時都要把握因緣造福、修慧。」
上人說,只要願意行善助人,且付出無所求,就是菩薩。菩薩在人間修行,人間也是菩薩的道場,如在座慈濟人都很資深,盤點這幾十年來,臺灣發生大大小小的災難或意外事故,大家或是親自投入賑災,或是向大眾募心募愛,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臺灣社會的安定祥和。
「你們不是只在臺灣付出,也參與國際賑災,例如菲律賓海燕風災後,你們也去奧莫克等災區一段時間協助賑災。每一次的付出,你們都要仔細回想,整理、分享出來,將這些真實歷史不斷流傳,讓大眾知道,慈濟如何從不起眼的小小臺灣,在國際間這麼多地點發揮大愛。」
上人說,佛典的大藏經,是有智慧的人書寫、編輯,並且以尊敬的心描寫佛陀,讓人了解、感受到佛陀的德行,從而信仰佛法並身體力行。經典中對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及十德的稱頌,就是後世的人尊重佛陀,仰望佛陀之德而表達讚美。
「如果我們在藏經中看到,聽師父講經時說到佛陀的德、菩薩的行,且能信受奉行,好話就要不斷傳給人,不斷地牽引人來做好事,何況這個時代很需要人間菩薩,還有發達的科技可以幫助傳法、留法,所以大家要把握,善用科技傳播,讓大眾見證人間菩薩行,並且運用科技延長我們的慧命。」上人說,生命有限,但是慧命可以不斷延續。只要將當前的慈濟人、慈濟事記錄下來,彙整慈濟大藏經,將來的人就能讀到某年、某月、某日,哪裏發生了什麼事,某某人如何付出,有資料留下來,就留下永恆的慧命。
「在座每一位的生命都很有價值,因為你們從師父要建花蓮慈濟醫院開始,就不斷為了成就志業建設而忙碌,除了自己付出,也向大眾勸募;到了這個時候,只算醫療志業,已經有八所慈濟醫院、一家診所,在臺灣各地守護生命,無法去算到底救助了多少人,如佛經常說的『不可思、不可議』,無法算數目,大家所做的真是功德無量。己做己得、多做多得,都在自己的慧命中播下種子,而且是大樹的種子,讓這顆種子萌芽成長,大樹年年開花結果,產生許多種子,將因緣延續到未來。」
「此時,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彼此互為菩薩伴侶;將來,是師父要再來度人,也許你們要來度我,看看哪一顆種子的『因』比較強,就能入道、覺悟,再回來帶後面的人。」上人說,菩薩道上無論先來後到,都要認真做、精進走,而且要繼續接引人走進來,讓因緣不斷延續。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是「上人之日記」。
靜思精舍常住每日敬侍師側、記錄言行,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本專欄即精簡摘錄自《證嚴上人衲履足跡》,完整版本請關注每季最新出版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