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上峰環保點 有伴的浪漫

每週三上午,鄉親把物資送到上峰環保點,參與分類回收。(攝影/曾鋃憶)

以往出門總要把頭髮梳到平順滑溜的吳共和,退休了卻不怕渾身髒污,做環保、考駕照、開環保車;被他感動的葉明志,戒掉五十年酒癮,無償把一樓店面設立為環保點,找更多夥伴來體會有伴的浪漫!

我說這是做好事啊,做好事可以啊!」二○一四年年底,剛退休的吳共和,受堂兄吳金煉邀約,走進福建廈門西柯鎮慈濟環保站做資源分類。「不用、少用、回收再利用」的慈濟環保理念,讓吳共和感覺耳目一新。

印象中,小時候的河水清澈見底,雙手捧起來可以喝,大人在河邊洗衣服,小孩在河裏摸蝦;現在環境污染很嚴重,河床邊到處是垃圾,有的水溝雖有蓋子,卻發出臭味。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清淨在源頭、回收再利用,真的是很好。」不愛講話的吳共和,回到家開始跟妻子蘇麗雅分享慈濟環保,讓蘇麗雅覺得丈夫很反常,他到底在做什麼?「衣服髒髒的、褲管沾滿污漬,很難洗掉。有時頭髮凌亂,上面還有蜘蛛絲和粉塵。」

以前身為工人的吳共和可不是這樣的,上班穿工作服,下班西裝革履;上衣口袋插把小梳子,頭髮總保持整齊油光,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教師或者公務員呢!

「那麼愛乾淨的人,怎麼能彎下腰撿『垃圾』?」疑惑不解的蘇麗雅,「跟蹤」丈夫到了西柯環保站,她看到各類回收物堆得像小山,吳共和蹲在地上分類,堂兄吳金煉、志工陳紅梅的媽媽等幾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正在「垃圾山」上翻啊翻。

「她們都上歲數了還在做,我怎麼能不做呢?」吳共和的一句話,讓蘇麗雅清楚明白,丈夫是被這些老人家的付出感動了;「只有減少垃圾,才能減輕地球的負擔。」蘇麗雅於是決定跟著丈夫做環保。十年來,夫妻倆一起裝載環保物資,一起走進店家宣導環保,形影不離地奔波在路上。

合力抬起一百斤

結縭四十多年,蘇麗雅說起丈夫還是有些激動:「兩個人拌嘴時,他都讓著我。」吳共和說出夫妻相處之道:「如果兩個人吵架,很難受、很費勁。如果她多說幾句,我靜下來,她就沒話說了。」

「他很孝順我的父母。」蘇麗雅回憶,有一次父親生病,吳共和聽了電話就騎著摩托車到岳父家樓下,把他背下來去看醫師,在醫院裏更是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當時就流淚了,他這樣體貼,我真的為之感動!」

吳共和的體貼和孝順,成就了蘇麗雅對他做環保的全力支持,給他增加了動力。看到平時只有志工陳冬松一個人開環保車,吳共和想著,自己也可以幫忙。二○一六年,六十二歲的吳共和報名學習駕駛,親戚朋友笑話他:「肯定考不過!」

年紀大,手腳不靈活,兩年都沒考過;但他沒有放棄,下決心專心練車。歷經三年,終於在六十五歲拿到駕照。「會開車,無論誰叫,我有空就馬上過去。」吳共和常常開著環保車,穿梭在集美區、同安區、翔安區、漳州幾個環保點之間。蘇麗雅放心不下,陪伴身邊,不僅是環保路上的好夥伴,更是搬重物的好幫手,「一袋一百斤,我們一個人五十斤,相互照顧。」

在西柯環保教育站,夫妻倆把一袋袋塑膠瓶(PET)倒進機器裏,沉悶的「嗯嗯」聲響個不停;大約半小時後,一塊塊上下五層的「瓶磚」就壓好了。蘇麗雅蹲低,臉貼著瓶磚,吳共和彎著腰,「一二三,起!」隨著蘇麗雅的話音,上百斤的瓶磚被抬起,疊到了一起。

甩甩手,蘇麗雅撥撥幾絲散落到額前的銀髮說:「我們這把年紀了,還能再等嗎?環保回收減輕地球負擔,很多人都羨慕我們,覺得很浪漫又很幸福啊。」

吳共和(左一)因為被環保志工感動而投入,也觸動蘇麗雅(右一)夫唱婦隨。

有伴的感覺真好

二○一七年,跟著蘇麗雅做環保的葉奎治,看到吳共和對蘇麗雅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很是羨慕,想到自己的丈夫葉明志脾氣不好、講話大聲,於是邀請他也來當志工。

這兩對夫妻常常結伴到廈門第十中學做環保,來回車程兩個小時,加上裝物資、送回收站,將塑膠瓶載到西柯環保教育站壓成瓶磚,一趟任務要近四個小時。

他們先把裝滿塑膠瓶的幾個大袋子抬到車上,再把十中學生綁好的一摞摞書紙挪運出來。物資這麼多,裝車也要講究,「幾袋瓶子放在車廂兩邊,其他物資放中間,重的書本放外面,卸車時比較好卸,也可以用來圍住裏面的物資。」吳共和的指點,消除了葉明志「車裝不下」的擔心。

吳共和爬上爬下疊物資,雖汗流浹背,仍是耐心和細心,葉明志感佩之情油然而生,「剛開始做環保,要怎麼疊、怎麼放,他都會教我!」

葉明志想到以前,舊的環保車沒有空調,地面熱氣蒸騰,頭頂的陽光照下來,志工坐在車裏滿身是汗。有一次,吳共和開車去集美區杏林文華苑環保點載物資;出租房沒有電梯,房客丟棄的酒瓶、電器堆放在二樓,才在路上烤曬了一個多小時,又要一趟趟搬運物資,吳共和中暑了,頭暈腦脹、肚子陣陣絞痛、大汗淋漓,喝了解暑藥、在通風處休息一會兒,才得以緩解。第二天,志工邀約載環保的電話響了,吳共和開著環保車又出門了。

葉明志十幾歲就開始喝酒,一個晚上不喝酒就睡不著,在做環保兩年後不再飲酒;剛開始戒酒,失眠半個月,但葉明志堅持克服:「不喝就不喝,說話要算數啊!」

「沒吃素時一直痛風,痛到下不了床,血壓高……現在血壓正常了。」葉明志感受到全蔬食帶來的好處。葉奎治打從心裏歡喜:「以前我跟他講話,要把門窗關好,不然他很大聲,瓦片都快飛走。」葉明志感恩太太辛苦照顧這個家,輕輕地說:「感覺是我不對啦!」葉奎治笑著回應:「做環保,有伴就高興!」

回收分類告一段落,大家跟著帶動唱比手語、打拍子,氣氛熱鬧。

家家和睦心歡喜

二○二○年環保志工聯誼會上,葉明志聽到泉州志工發願「村村有環保點」,於是把自己家一百多平方米的店面提供出來,讓更多鄉親來做環保;在廈門志工協助下,那年七月,布置一新的慈濟上峰環保點啟用。

「剛開始,沒什麼人願意來。」葉明志和葉奎治到左鄰右舍一家家宣導:「做環保,愛地球,身體好!」還為前來的鄉親做美味點心。鄉親們被葉明志夫妻的真誠感動,來的人愈來愈多。

「感恩喔,又載一大車環保物回來!」葉明志笑呵呵和鄉親們道感恩,一邊幫忙把物資搬進大廳。如今每週三上午,是環保點最熱鬧的時候,送物資來的、留下來分類的,十幾二十位都有。

「我來了!」李奶奶推的車子只有一個前輪,上面鋪一塊木板、兩邊綁上兩根廢棄小鐵棍,瓶罐、紙皮裝滿車。「垃圾堆撿的,哈哈!」七十九歲的李奶奶滿足地笑著。她平時喜歡種點菜,路上看到回收物就會撿回來。

吳共和從裏屋抬出約有一人高的尼龍網袋,倒出滿滿的塑膠瓶,無論大人小孩開始忙碌起來,刮標籤、捏瓶子的聲音交織,像快樂的音符跳躍著。

「比起以前,現在更加幸福!」鄉親李妙珍騎著電動車,載著回收物來了,「剛開始先生不怎麼高興,但我做環保,心情好,對家人態度也好了,現在大家都高興了,家庭也更和睦。」

作為環保點的屋主,葉明志滿是感動與感恩;看到有人做環保改變自己,改變家人,和諧家庭,「我們更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