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日 覺悟之道

6.12《農五月‧十四》

【靜思小語】佛法能救世,拯救人間苦難,也指引人心覺悟。

同在人間法華道場

全球委員慈誠精進日,上人感恩現代科技讓師徒可以在「天空道場」相會,現在有三十三個國家地區的慈濟人,從一萬五千多個連線點同步聆聽分享,師徒彼此貼心,同在人間法華道場。

佛陀對眾生說法,到最後「開權顯實」,向大眾宣說內心本懷之法,就是《法華經》。上人指出,《法華經》是佛陀理想中的教育,要教人人行菩薩道;慈濟不只是從文字上探討《法華經》,而是從五十七年前就起步走「法華路」,帶動人人力行菩薩道。

回首來時路,從三十位家庭主婦,存三十根竹筒撲滿,一路走過來,現在因緣已經擴及全球。上人表示,自己與全球慈濟人不是在此生結緣,或許早在法華會上共同聞法。因緣不可思議,所以大家要以感恩心珍惜因緣,在災難偏多、人心混亂的此時此世,借力使力、合和互協,為天下眾生而付出。

「最近一直很掛念俄烏戰爭之下造成的難民潮,天天看著新聞畫面,會想著應該祝福現在平安的人,祝福他們平安自在;接著又想,必須把握時間、把握因緣趕快呼籲,大家要覺醒、覺悟,否則真的會來不及。未來的人間,共業愈來愈重,業報已經顯現,驚世的災難發生得愈頻繁,危機已經逼近。現在唯有一個方法可以救世,就是人心要覺悟,大家要發心立願,用法來解開業力,此法就是佛法─覺悟之道。」

「一切唯心造,我們既有佛陀的教法入心,就要發心立願,想方設法傳佛陀的教法。佛世距離現在二千五百多年了,隨著時間過去,佛陀當年的足跡會被人淡忘,要靠著發心、用心探究佛法的人,引領大家重新走入人間的佛法,用佛法利益眾生、拯救眾生,要拯救的是思想,指明身體力行的方向,帶領人人信、願、行。」

行菩薩道的必修課

因為有一群慈濟人從六月十日自馬來西亞出團到尼泊爾,十一日前往藍毗尼關懷醫療援助項目和社區技能培訓項目,尼泊爾同仁釋迦采潔與馬來西亞團隊會合,同時蒐集藍毗尼環境影像,躬逢全球慈濟委員慈誠精進日,所以藍毗尼當地志工今日亦與馬來西亞團隊共同透過連線參與精進日課程,並聆聽上人開示。

「感恩你我有緣,才能讓慈濟從五十多年前的一無所有,直到現在可以在全球地圖上看見慈濟人的足跡踏到這麼多國家地區,去幫助難以數計的苦難人。在與他們互動時,也將慈濟精神傳給他們,這就是弘法、說法,讓大家知道有佛教在人間。」

「人生遺憾多、苦難多,但是人生可學習的事情也有很多。我們要把握因緣去知道、了解,該做的更要把握因緣去做─做人間菩薩,為人間苦難而付出。」上人說,人間菩薩隨處救助苦難,對於生活困難的窮苦人,可以布施物資;對於精神上的缺乏者,可以用法布施。無論是給予有形的財物或是精神上的鼓勵,都在運用佛法救度眾生。布施是行菩薩道必修的「六度」之首,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的六度之法,要時常背誦並實踐,要認真、要精進。

學佛是學佛陀智慧

呂梅英師姊報告臺北市中正區潮州街靜思堂啟用前準備,呂慈悅師姊分享包括藍毗尼、王舍城、祇園精舍等七處佛陀足跡之影像,並提到二千五百多年後的王舍城居民生活貧苦,影片中一位腹大如鼓的小男孩,其病狀在今日之臺灣可謂罕見。

上人說,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時間已經過了二千五百多年;空間隨著時間變化,現在看到的建築,是後來的人建設的;至於人間,佛陀早已入滅,唯有精神理念流傳於世。佛陀說法時沒有弟子做紀錄,佛法是靠著比丘們口耳相傳;直到佛陀入滅幾百年後,才有文字紀錄,但是內容難免有所增減,能夠掌握佛法涵義的學佛者愈來愈少,所以佛法遂從正法時期進入像法時期─模仿得很像,但畢竟是模仿。

「學佛最重要的是心要虔誠,光看表象很容易被迷惑。佛陀出生在人間,在人間修行成道,是大覺悟者,通達人間以及天地萬物的道理。現在科學發達,已經可以證明佛陀的智慧超越一般世俗。」上人指出學佛是要學習佛陀的智慧,不要執著、受限於相。就如現在的人實際走訪靈鷲山、舍衛國、王舍城等地,會覺得範圍很小,和經典描述的不同,這是因為後來的人表達佛陀的尊重,描述佛陀說法時,動輒就有幾千、幾萬的聞法眾前來;現在用空拍機從空中拍攝這些地點,可以印證這些地方確實不大。

上人讚許空拍機攝回的影像很有價值,要將《法華經》法髓與這些景象相互結合,讓觀看者也有深刻感受。「佛陀講經說法,能夠真的來聽經的人實在不多,第一當時人口不多,再者交通不方便;若用靈鷲山說法臺來解說,就很合理。不要用神通來解釋,佛陀生活在人間,和你我一樣是人,需要飲食才能維持身體機能,也會年老、衰弱生病。覺者佛陀與我們凡夫的不同之處,在於佛已經覺悟,智慧圓滿,思想、方向都很正確。」

上人說,「正遍知」、「明行足」都是佛陀十號中的稱謂。佛陀了知世間一切事物,知見很正確,所說的話都很有邏輯,樣樣都可以分析到很微細,所以稱為「正遍知」;佛陀的一切行動皆是悲智雙運、廣利眾生,所以稱為「明行足」。若要解釋佛陀的言談舉止,以及聽佛說法的殊勝,不能把佛陀神化,而要「正覺化」。

佛陀出家修行之前,就看見人間的苦相,像王舍城這個孩子腹大如鼓,顯示了飢貧的病相,這是最現實的苦相。這些生老病死的人間相看得愈多,愈讓人覺得世事無常。所以苦、空、無常其實是人間的真實相,要讓佛法回歸人間,才能說服人間,讓人接受佛法道理。上人期盼經藏演繹要用「如實景」相應「真實法」,請在座同仁用心剪輯、運用這些寶貴的影像。

上人提到,悉達多太子一出生就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將來要當國王,擁有號令全國的權柄。然而太子看見人間苦難,想拯救眾生卻不容易,故而毅然出家,要找出徹底解救眾生之苦的方法。「佛陀是因為苦人間之苦而出家。雖說將來當國王,一聲令下就能救人,但是國家小,力不大;在最底層的階級,民眾生活極為貧窮,即使傾全國的資源都沒有辦法救拔。所以他選擇的方法是轉變人心,要轉變人心就要用方法,這叫做『轉法輪』。」

上人說,轉法輪不只是對別人,要先轉自己的心。像是在座師兄師姊的生活過得很自在,也會想要去上館子享受美食,這時就要想到在印度的那個生病而有大肚子的男孩,提醒自己生活簡約即可。大家要放寬眼界看世界,看到種種人間相以後,回過頭來教育自己,這就是真修行。

上人也談到佛陀當時行化各地,無處不是道場,人間就是佛陀的道場,佛陀來人間的目的就是要說法度眾生。在臺北市的大都會區有潮州街這處慈濟會所,已經是很難得,要很珍惜,常設的慈濟歷史展覽,要有人導覽;雖說以臺北慈濟人的密度而言,這個空間不大,但只要師兄師姊們把志工帶動好、組隊分配好,最重要的是整體合和互協,就能做到皆大歡喜,讓潮州街靜思堂成為人間菩薩招生的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