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妙音歌歎佛德

編 語
編 語

隨著十月下旬到來,「你會去第幾場經藏演繹?」成為許多志工間的問候語。

舞臺演出規模不亞於所謂音樂劇(musical)的「慈濟經藏演繹」,可說是一種傳遞事相與佛理的方便法門,也是一場結合藝文之美的莊嚴法會,更是證嚴上人念茲在茲的人間佛教推動平臺。

這幾年來從花蓮慈濟靜思堂、高雄巨蛋、彰化體育館到十月臺北小巨蛋,慈濟將超過半世紀的志業發展結合《法華經》、《無量義經》的大型經藏演繹,在團隊一次次調整修改下,最新版本連續四天展演十場次,每場法海區、大愛之光區超過二千五百多人入經藏;更透過網路連線直播,讓全球人士即時參與。

所謂音樂劇,是一種綜合性舞臺表演藝術,集歌唱、戲劇、舞蹈、音樂及服裝、道具、舞臺、多媒體設計等多元美學於一身。中國傳統戲曲如崑曲、越劇、京劇或臺灣歌仔戲等,在舞臺上的說唱、音樂、肢體、道具等元素也有點類似,只是粗細、虛實、規模展現有程度或意境上的差異。

西方音樂劇華麗、具象而寫實,中國傳統戲曲則簡約、抽象而寫意。無論如何,以這種音樂劇的展演模式來呈現人間事或出世法,堪稱是種頗具感染力的說法方式,也較易為社會大眾與年輕人所接受。

從前十年的音樂手語劇,到後十年大型經藏演繹,慈濟發展逾二十年的音樂劇「說法」模式,在近年的《靜思法髓妙蓮華》或《無量義 法髓頌》,堪謂愈臻成熟。從原本自做詞曲、搭配志工手語肢體,到後來邀集專業藝文團體,並由志工集訓融入舞臺上下共同演繹,整齊畫一動作傳遞的是虔誠心念,以微妙音歌歎佛德。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是《無量義經》的精髓,經藏演繹將慈濟的法髓與藝文的精髓結合起來,傳達「無量義」的心境與意境。連月來的精進排練,入經藏菩薩的誠意動人,希望讓觀看的人無論是否為佛教徒,都能受用而且感動;《慈濟》月刊也將連續兩期記錄《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讓舞臺一刻雋永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