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至十一日 禮就是理

9.9~11《農七月‧二十五至二十七》

【靜思小語】無爭、無欲、無求,但要有禮—無論讚歎或批評,都要謙卑和感恩。

建置「心靈的書城」

九月九日,蔡青兒師姊報告臺南校長心靈知性之旅、九二一希望工程二十五周年、中部靜思閱讀書軒、《靜思語》出版三十五周年等。上人說:「靜思語教學在臺灣許多學校推動的時候,有很多孩子和家庭受到影響,若能回溯過去,連推動的老師都找出來,把一段一段故事寫出來,就是一部臺灣的教育史。」

「有人、有事,就有史;歷史編輯完成,就要出版成書,用文字留史,歷史才能傳得長久。不然,再好的話說過就不見了,影響只有一時或是一世而已。我們若把歷史編輯、出版,就能世代傳承,讓慧命永存,即使做事的人不在了,書還在。」上人期盼有心參與史料整理,各慈濟功能團隊的師兄師姊,要像尋找斷線以後散落的珍珠一樣,把一顆顆珍珠撿回來、編串起來,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讓慈濟大藏經流傳於世,以延續慈濟慧命。

上人說,青兒師姊具足慈濟的精神理念,所帶的一群年輕人也很純真、很誠懇,所以在任何地方所接觸到的社會人士,都會很肯定他們,也因此對靜思人文的書籍有信心;有信心,才會認真閱讀。若整理成叢書系列,要在封面、書背的用色方面有系統地設計,讀者將整套的系列書籍擺在書架上,看了也會起歡喜心,提醒自己有空要去翻閱,建置「心靈的書城」。

「做對的事,還要用心去做,在對的方向精進。要多接引年輕人,不僅為了慈濟傳承,更是為了社會加強淨化人心的力量;未來的社會由年輕人主導,所以年輕人要有正確的觀念,否則品德不好,就會在人間作亂;在慈濟的帶動下,培養好年輕一代的品德,未來的人間才有希望。」

清修士要護衛佛法

九月十日,慈善志業顏博文執行長、清修士陳思擔師兄報告與哈佛大學合辦,以「證嚴上人思想與實踐」為題的第九屆共善學思會圓滿落幕,而與會學者對於清修士的制度運作頗感興趣,有意進行專題研究。又如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學李奧納教授(Herman B. Leonard)平時在課堂中,也會以慈濟做為案例來教學,特別一提的是,會中精舍師父代上人致贈精舍的結緣品時,李奧納教授以九十度鞠躬,如同慈濟志工發放物資時,對受助者的恭敬方式一樣,從常住師父手中接過結緣品。

上人說:「禮就是理,對人就是要這樣。人家讚歎我們,我們要謙卑,也要有禮節;人家若不肯定我們,我們也要感恩。說起來我這輩子沒有與人爭,但是該做的事情就是認真做,總是方向正確,這都是出於無爭、無欲;無所爭也無貪欲,也沒有在求名,出不出名,都與我無關。只要自我警惕不要做錯,面對為了批評而批評的,我會覺得這就是增上緣,要更認真做事,這分精神可以服眾,服人的心。」

「清修士要走入人群,度化各行各業,清修的意思即心是出家,但是形態是在家居士,入人群方便度化;事實是已經出家,但是還可以用清修士的身分,為佛教、為眾生而付出,『為眾生』就是投入人群去承擔。」

「慈濟志工大多是在家居士,不一定是佛教徒,而清修士一定要面對佛法、承擔責任,還要走入人群。清修士的心很純真,不過要在人間做事,就要多了解社會事,對錯要很清楚。對的事情,我們一定徹底『對就是對』,要徹底維持;有人說錯了、做錯了,清修士有因緣接觸到,就要設法轉變對方。護衛佛教、護衛佛法,清修士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提起正氣運用。」

「為佛教、為眾生,也就是因為慈濟,接受佛法的人多了,即使是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可以接近。為佛教,除了口頭宣揚,也需要有形相,表達出佛法的精神;清修士可以代表佛法的精神,也可以代表社會的形態,這就是方便的地方。」

少一個人都不可以

為期三日的人文真善美幹部精進研習營,九月十一日圓緣,上人開示,大家都是名副其實的真、善、美、有人文精神而付出無所求的志工菩薩;無論是臺灣各地區的慈濟活動、行善紀實,或是慈濟在國際間賑災、發放等,人文志工承擔拍攝記錄工作,大家都很發心。當自己慰問大家:「很辛苦喔!」人人共同的回答都是:「不辛苦,是幸福。」

大家為慈濟留下真實、實在,法親彼此見證與勉勵的美善歷史,隨著時間不斷地流傳與延伸,就是永恆的真善美,也是永恆的歷史。上人指出,慈濟歷史足跡由每一個「你」開始,人人都說「我願意」,是因為彼此都知道,少一個人都不可以;每一個人是用真誠的生命歷史記錄歷史,因為各位都是志工菩薩,有的時候被別人記錄,有的時候記錄別人,彼此提供自己參與的慈濟歷史,把慈濟愛的能量不斷累積下來。

「記得早年每一次慈濟活動中,都會看到幾位菩薩揹著照相機,前前後後跟拍,那個時候我還不認識是誰,但是每一位菩薩總是不知道已跟著師父多久了,大家都很認真,那一念心就如現在,能夠真誠呼喊出『我願意』,相信這是每一位慈濟菩薩時時刻刻的心念。」

「現在常常聽到慈濟人呼喊『我願意』,其實幾十年前,自從你們投入的那一刻,就已經發願、立志,只是沒有表達出來而已。現在會合起來,幾百位異口同聲表達『我願意』,不只師父聽到了,網路線上同步聆聽分享的全球慈濟人,也看見臺灣人文真善美志工的付出。」

上人鼓勵人文志工,大家通常都是為別人的生命來寫歷史,從現在開始,還要反照、反觀自己,把自己的人生價值記錄起來,或是法親之間相互記錄,留下各自過去直到現在的生命資料。「在你們年紀還輕的時空背景,在什麼樣的環境長大,又是什麼因緣走入慈濟?這都很值得用心回想,記錄下來。與其等別人來寫,不如自己來寫自己,或是法親彼此見證,把慈濟大藏經好好整理起來。」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